甘肃与外蒙接壤地马鬃山,有中国最长的地名,全长10个字!

文摘   旅游   2024-07-12 08:55   北京  

马鬃山,位于中国甘肃省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是祁连山的一段,也是肃北县与玉门市、瓜州县的界山。由于该地区属于高原山区,气候干燥,地势崎岖,地貌上以戈壁、沙漠和低山为主,交通不便,因此相对较为偏远。

马鬃山因其山形似马鬃而得名,这里的地貌以山地和戈壁为主,海拔多在2000米以上,山势险峻,峡谷幽深,风光壮丽。它东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邻瓜州县、金塔县,西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面与蒙古国的戈壁阿尔泰省接壤。行政区域面积广阔,约为31630平方公里,属于甘肃省唯一的边防地区和边境贸易口岸。

这里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有铜、铅、锌、铁、煤等矿藏。马鬃山煤矿就是这一地区矿藏丰富的有力证明。马鬃山地区还是肃北地区以骆驼为主要畜种的畜牧基地之一。这里的骆驼数量众多,品质优良,为当地牧民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来源。这里也是野生动物的家园,各种珍稀野生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为马鬃山增添了无尽的生机和活力。

马鬃山口岸介绍

马鬃山镇总面积约为31,500平方公里,相当于比利时国的规模。作为甘肃省唯一的边防重镇,马鬃山镇的人口虽然不多,随着京新高速公路的建设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其经济和战略价值日益凸显。

根据最近的数据,马鬃山镇的常住人口约为1420人,如果包括驻地部队和机关单位人员,则总人口超过2000人。尽管地处偏远,马鬃山镇还是建立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包括医疗卫生设施等,以满足当地居民和边境贸易的需要。

早在明朝崇祯年间、清朝顺治年间,中国内地的商人便利用庞大的驼队,贩运丝帛、布匹、锅碗瓢盆、砖茶、炒米、笔墨、金银首饰等货物,出河西走廊的长城一带,在漫漫黄沙中跋涉,一直到公婆泉(马鬃山一带的泉水)依托水源休养生息,补充草料食物,然后通过外蒙古的隔壁,途径买卖城俄罗斯进行贸易,形成了一条较为固定的通商路线。

现代,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中蒙两国均有在中蒙边界甘肃段开设口岸进行经贸往来的意向。1992年9月1日,马鬃山口岸基础设施建成并正式开通,成为中蒙之间的一个季节性开放口岸。

然而,有资料显示,该口岸开放不久后便因故关闭,具体原因提到了蒙古国单方面决定关闭口岸以保护其国内的自然保护区。这一举动影响了中蒙之间的边境贸易和人员往来,导致马鬃山口岸在开放不到一年后便被迫暂停运营,并且至今未重新开放。

中国最长的地名——那然色布斯台音布拉格

那然色布斯台音布拉格是中国最长的地名之一,位于中国甘肃省的最北端,靠近蒙古国的边界。这个地名共有10个汉字,是中国最长的地名。

这个地区位于黑戈壁的边缘,黑戈壁是一片广阔的戈壁区域,位于甘肃省的西北角,夹在内蒙古和新疆之间。黑戈壁的表面主要被砾石所覆盖,与沙漠不同。

这些砾石的表面因为昼夜温差大,晚上石头表面会凝结水,这些水溶解并带出了石头里富含的铁和锰,日复一日地沉淀在表面,形成了黑色的“皮肤”。黑戈壁的气候极为干旱,年降水量低于50毫米,但蒸发量却高达3000多毫米。

那然色布斯台音布拉格这个名字来源于蒙古语,该地名由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于1927年命名,这表明该地区与斯文·赫定的探险活动有关,他在20世纪初进行了多次沙漠旅行。那然色布斯台音布拉格的名字来源于斯文·赫定的一次探险经历。

在1927年,斯文·赫定率领西北科学考察团穿越戈壁荒漠,行至一口泉水附近时,他胆结石症发作,无法继续行走。他和几位自愿留下的团员在泉水旁扎营留守,等待救援。在等待了大约一个月后,他们终于得到了救援。

那然是留下团员中的测绘者,色布斯台音就指的片地名,布拉格蒙语泉水的意思。这个地名意思就是由那然测绘的在色布斯台音的泉水。

这口泉水也被称为周恩来井,在1962年中蒙重新划定边界时,关于这一带的边界走向发生了争执。周恩来总理提出应该根据斯文·赫定绘制的地图来划界,这张地图上标明了那然色布斯台音布拉格(即周恩来井)位于中国境内。最终,这口井被划入中国境内,并成为了文物保护单位。

马鬃山镇生命之源——公婆泉

公婆泉位于甘肃省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马鬃山镇,当地因有两泉相邻,其中一大一小,分别被称为“公泉”和“婆泉”,因此得名公婆泉。马鬃山镇中心就位于公婆泉附近,这个小镇的用水主要依赖于公婆泉。

公婆泉的水量相当可观。具体来说,附近的水位埋深小于15米,单井涌水量可达900多立方米每天,为当地的工业、交通、民用和小面积灌溉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

公婆泉是一口少见的沙漠淡水泉,水源来自西南部的驼马滩盆地的地下淡水。它们经过漫长的岁月,汇聚成了公婆泉的淡水之源。这些地下水水质良好、水量丰富。

这些水在长时间的自然循环中,经过各种地层的过滤和净化,使得水质得以保持清澈纯净。流向北东,经过公婆泉丘陵一带后,在沟谷侵蚀含水层处溢出,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公婆泉。

在历史上,公婆泉地区是河西走廊西端的交通咽喉要道,是通往西域的一个驿站。这个地区的科学考察历史悠久,自19世纪末期以来,许多学者和探险家沿着丝绸之路东行,借助公婆泉的补给,涉足马鬃山地区。

四面八方风
卷磨三皇五帝事,刀砍四面八方风。本公众号旨在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感悟。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政治时事的故事和寓意,历史哲学的智慧和启示,社会民生的现象和趋势。感受时光的流逝和理想的永恒,探索这个复杂而美好的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