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工第一天:做一份永远不会失业的工作

文摘   2025-02-05 08:38   河南  
你是时代浪潮的溺水者还是弄潮儿?



春节前夕,我应成都先锋崔涛和佛山悦谷木头的邀约,和杨东平老师、钱志龙博士、深圳安格的娟涓、上海交大工研院的王佳梁院长……一众教育界的老朋友,年终叙谈。

大年初六那天,我们又和混沌的荣荣同学,北京明悦的谢康校长,一起从中午畅聊到夜幕来临。

再包括去年年末,参加的厦门教育年会,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30人论坛,核心其实只有一个:我们时代教育的大变革,已然到来!


第一乐章  
人工智能的雷声轰鸣

春节期间,发生了很多事情。

其中,最具有历史性的,肯定会让我们所处的社会,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学习,教育,受到重大冲击的,只有一个,就是:

Deep Seek

如果说,之前的人工智能,OpenAI,让我们还觉得,我们还有一段距离;那么,中国的这款人工智能,不仅震撼了全世界,同时,也在告诉我们,人工智能,就在我们身边。

经历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革命的人,应该记得,这场大潮,让多少行业消失,让多少工作减少,让多少人失业。

我们,在刚刚被互联网洗礼过的震动中,尚在喘息和回味,这次新的人工智能的浪潮,已经是雷声轰鸣了。

▲ 创意融合舞蹈《秧BOT》。

当我们听到雷声的时候,其实,距离暴雨倾下,也就在一瞬之间。

自然的现象,在人类社会也是一样的。

倾盆大雨来临的时候,是不会挨家挨户通知“下雨收衣服喽”;更不会因为你刚刚给庄稼浇了水,大雨就躲着不下在你的田地之上。

社会发生变革的时候,从来都不是和风细雨,循序渐进的。

▲ 电影《银翼杀手》。

之前的每一次变革,都是如此。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大雨,对于有准备的人,是佳音,是甘雨;对于没有准备的人,就是危害,就是涝灾。


第二乐章 
所有电脑前的工作,都会消失

此刻,坐在电脑前,准备开机,上班,工作的你,意识到没有:

三五年,甚至,两三年之后,所有电脑前的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替代。

你就设想一下,你每天的工作,有什么是一个“智能人”所不能替代的?

你写的计划,你做的报告,你写的PPT,你做的统计,你绘制的图表,你策划的方案……

有哪些,你敢跟Deep Seek相比?

工业革命时代,机器,逐渐取代了人类的躯干,腿、胳膊、肩膀、手指;机器,比我们能运,能搬,能扛,能装,能涂,能描……

信息革命时代,计算机,开始逐步取代我们的大脑;替代了我们的计算、思考、分析、统计、构建;我们的大脑,越来越多的能力,被机器所超越。

而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已经不是人类的工具了;它不仅会“处理任务”,还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

你无论在哪个行业,只要你的工作,是对着电脑,进行“信息处理”的,那么,就注定会被人工智能替代——它肯定会比你做的更好。

无人驾驶,是一个象征性的开始;一旦投入使用,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全世界不再需要司机,更可怕的是,会带来一波重新洗牌的冲击:

无人售货,无人餐厅,无人财务,无人律所,无人诊所,无人学校,无人心理咨询,无人健身房……

可怕吧?

几年之后,这些都会一一到来!


第三乐章 
所幸,它续写不了红楼梦

人工智能那么能,咱们看看,它有啥是不能的?

于是,有人就去让Deep Seek去续写红楼梦。

果然,它瞬间就写完了,比高鹗快多了,也比很多专业作家,比如刘心武要写的好。

但是,正如南京大学苗怀明教授所说,它写的东西更像是“程序化”的,而不是“文学化”的——用红学的话来说,它可以“描”,但它不会“写”。

到底差哪儿了呢?

是因为,文学创作,并不是靠“模仿”“推算”就可以达到其作用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DeepSeek 续写的《红楼梦》后四十回,看上去有模有样,但缺少那种“惊心动魄”的情感冲击力。

真正的文学创作,是对未知的探索,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是意料之外的情节推进。AI 的写作更像是“按套路出牌”,而不是开辟新天地。

人,是会出错的(文学,艺术,每一次的创新,都是一次出错),而这种出错,是人工智能无法根据之前的经验和数据,推演出来的。

这种能力,更是“由心不由脑”的。

换句话说,人工智能的发展,至少,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是无法取代人类的情感、艺术、文化、感知,这些在机器看起来很脆弱,很没有逻辑,很不讲道理的能力的。

而这,恰恰是可以提供给我们未来工作的方向。

之前,我写过一篇关于文科到底是不是过时的文章(👉哈佛大学取消数十门文科课程,文科真的没用了吗?),说的,就是这个趋势。

和人有关,和真实的世界有关,就是我们人类的活路。

反之,如果你跟人工智能比记忆、比计算、比效率、比体力、比逻辑、比数据处理……那么,注定就是路越走越窄,最后死路一条。


第四乐章 
面对浪潮,有两种人

一种,是学会冲浪,当弄潮儿的。

一种,是退守固土,退避三舍的。

OpenAI出现的时候,我认识的一位企业家,马上裁掉了他们公司200多人的一个设计团队。

我不知道,DeepSeek出现之后,他又会裁掉什么部门,裁掉多少人。

但是,我知道的是,随着人工智能的更多实际的应用推出,整个部门,整个企业,整个行业,都会一个接着一个消失。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一个永远不会消失的工作呢?

其实,也不难。

首先,必须打破“好成绩,好学校,好工作”的这条陈规。在全世界范围之内,都还存在着工业化时代的教育和工作的这条路径。

这条路径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学校教的,并非社会所用得到的;工作中所需要的,学校根本教不了;学校所学的,刚毕业就过时了;未来最需要的,学校压根儿都不知道。

其次,无论你作为成人,还是对于你的孩子,必须终身学习;学校必然要发生变化,变成混龄的学习中心。

那么,学习和工作,不再是“先学习,再工作”这种按部就班的,有先后顺序的流程了。而是,必须终身学习;必须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必须工作需要什么,就马上去学什么;必须学到什么,就转化为工作。

学校必然要发生变化,我之前也写过,如果传统学校不改变,就肯定会倒闭(👉白滔滔:全球大学倒闭潮已经开始,我们还要逼孩子吗?)。美国尚且如此,全球也是一样。

而且,欧美很多国家,都是开放给每个年龄段的人来学习的,有些学校,超过40岁的学生比例,这些年都是在逐渐上升的。

▲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
再次,先找到自我,由心生发学习,制定个性成长规划,塑造在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之下的自我价值,这样的话,就永远有一份自己的工作。

之前的工业时代,“人力资源”把人当作了生产工具的一部分。那么,一个人,越不像一个人,越像牛马,像机器,就越有价值。

所以,我们把自己在学校,塑造成一个“标准好学生”,毕业后,去公司做一个“标准好员工”,就可以有一个“标准好生活”。

人工智能时代,这个链条被打破了。其哲学上的根基,就是“机器人”永远比你更标准,你跟机器人比标准,就是找死。

那么,你的不标准,反而会成为你赖以生存的唯一价值了。

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不再是帮助你学知识,而是帮助你“找到自我”;我们的老师,不再给你一份标准试卷去测试你,而是给你设计一份你自己的试卷;我们的学校,不再是学习的工厂,而是根据你的需求,调集资源去帮助你成长;我们的公司,不是给你一份“员工手册”让你遵守,而是给你发挥自我价值的平台和支持。

这就是我们在人工智能时代,唯一的出路。

所以,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

▲ 摄影:三川

这个世界,唯一能给你一份永远不会失去的工作的,不是公务员不是事业编不是热门行业,而是你自己。

你来到这个世界上,注定是独一无二的,那么,你就肯定有独一无二的那部分价值;你要做的,就是找到自己的这份独特,然后围绕它去学习更多的能力,最后,去找到这份价值的社会需求;这,就是独属于你的,最好的工作。


作者:白滔滔,童书妈妈创始人,资深媒体人,前南方报业杂志主编。幸福流全支持读写中心发起人。

 


欢迎加入童书妈妈全支持社群
我们抱团取暖,共同成长!


童书妈妈三川玲
童书妈妈使命:教育使人类更幸福。 愿景:让幸福教育成为时代主流。 擅长:以读写入道,用阅读写作做幸福的教育。目前已经带领6万名孩子幸福读写,培养5000名读写导师。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