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变化与血栓预防及干预

健康   2025-01-16 17:20   河南  




体重变化与血栓预防及干预



本期科普作者

王立旗,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河南省微循环学会高血压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河南省高血压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河南省心血管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开封市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开封市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开封市络病分会常委;河南省卫健委“中原健康好卫士”。开封市卫计委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司法局开封市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专家,开封市中级人民法院罪犯保外就临床医学专家。

一、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有意思的现象,譬如我们的心血管病患者,尽管大家都知道: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但是在心血管崩溃状态(心衰和心梗)时,合并肥胖症患者的死亡率反而是低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肥胖悖论”(Obesity paradox)。事实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这与研究偏倚有关,且至今没有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对极度肥胖者也缺少关注。肥胖症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性、流行性疾病。我国18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在约16.4%。因其它疾病住院患者因为血栓风险、出血风险及抗凝药的药代动力学改变等因素,使得这类人群住院风险明显增加。低体重人群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

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简称体质指数;以体重(kg)除以身高的平方㎡计算所得的。肥胖或低体重因BMI而生,亚洲人群正常体重为18.5~24,24~28为超重,≥28为肥胖,分为三级。肥胖症的分级参照我国2024指南。BMI<18.5为低体重。2024年发布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肥胖程度的分级如下:

轻度肥胖症:BMI达到28.0 kg/m^2且低于32.5 kg/m^2;

中度肥胖症:BMI达到32.5 kg/m^2且低于37.5 kg/m^2;

重度肥胖症:BMI达到37.5 kg/m^2且低于50 kg/m^2;

极重度肥胖症:BMI达到或超过50 kg/m^2。

三、2级及以上肥胖使得药物的药代动力学(PK)发生改变,固定剂量或仅仅根据体重调整的药物剂量可能不适当。例如药物的胃肠通过加速、胃排空缩短、吸收和生物利用度减少。药物的分布容积(Vd)因为瘦脂肪比减少而受影响,进而使亲脂性药物吸收增加,而像低分子肝素亲水性药物其Vd随体重增加而呈线性增加,因此严重肥胖症患者根据体重调整的剂量会偏大。肥胖患者亲脂性药物影响PK,通过肝脏P450酶,药物的生物转化会减少。

新冠过后减重手术(BS)再度兴起,两类术式,一是限制性手术,如袖状胃切除术(SG)、胃束带术;二是吸收不良性手术,如RYGB、十二指肠开关等术式。由于多数抗栓药的吸收在小肠近段,更少部分在胃部远端,因此BS会极大影响抗栓药物的PK。

四、肥胖不仅增加动脉血栓形成,也增加静脉血栓(VTE)。瑞典一项长达40年的研究显示,在儿童及少年BMI每增加1个标准差,其VTE和动脉血栓发生率呈线性增加。另有研究显示,BMI>25人群,BMI每增加5,冠心病发病率增加4倍。增加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住院死亡率。BMI与VTE的因果关系明确,BMI每增加1个标准差,VTE风险是前一个人群的1.95倍。而低体重人群,动脉血栓风险也是增加的,冠心病风险是正常体重人群的2.3倍,但VTE风险没有增加,只是一旦出现VTE,死亡风险明显增高。

五、外科术后血栓风险,普外科BMI<18和>50的人群,术后血栓风险最高,呈现U型曲线,矫形外科2级及以上术后肺栓塞(PE)发生率增加2倍。一项5百万大手术统计表明,所有的肥胖级别均有明显的VTE风险,但出血风险没有增加。

60万例病理性肥胖(BMI>50)患者BS术后30天VTE发生率:SG术后0.3%,RYGB术后0.4%。另一项2万例BS手术人群,BMI>50的患者术后VTE风险较BMI在35—50患者增加1倍,且与年龄无关。美国注册研究,BMI超过60的60多万例BS患者,与BMI在35~50患者相比,腹腔镜下VTE风险RYBG手术增加85%,SG手术增加62%。BS可以降低长期心血管疾病风险,一项566例BMI超过40且既往有心梗病史的患者,BS术后随访8年,主要心血管疾病风险与对照组相比下降56%。

六、血栓的预防,我们需要关注肥胖本身、药物代谢、减肥手术等综合影响。我们在肥胖患者可以看到,应用华法林预防血栓,3级肥胖患者需要更长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时间和较正常体重患者高约20%的华法林剂量。然而,低体重患者需要减量,且INR更快达标,但是治疗剂量达标率(TTR)最低,有2倍的血栓风险,但出血风险没有增加。一项160例病理性肥胖患者BS手术,合并心脏瓣膜置换术或房颤,应用华法林预防VTE,发现:术后头3个月华法林需要量持续性减少,直至1年趋于稳定,但与术前相比仍然需要量偏低。当然,这与术后上消化道解剖、代谢及营养改变有关。不过,有70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但没有血栓事件发生,出血与手术后残端溃疡有关,因此强调术后胃保护的重要性。随着新型口服抗凝剂(DOACs)的应用增多及经验积累,发现预防血栓效果不差于华法林,但是对于3级及以上的肥胖患者,其血药浓度峰值和谷值有较大变异,需要加强监测,注意使用前肾功能评估。

七、当然,我们住院人群标准使用肠道外抗凝药提倡使用普通肝素,根据体重调整剂量,但是对2级及以上肥胖患者,剂量会偏高,增加出血风险,且出现出血问题时需要应用的鱼精蛋白剂量也增加,需要输血的风险同时增加,因此应该监测APTT或抗Xa活性。随着低分子肝素的应用增加,也出现一些临床医师必须重视并合理调整的地方,一是肾功能异常,二是肥胖患者。对这两类人群不建议首选低分子肝素,肥胖2级及以上低分子肝素剂量根据体重计算量减少20%是合理的,肥胖3级及以上,应该在药物峰值及谷值时测定抗Xa活性。具体如何合理使用需要及时会诊沟通等。

八、肥胖人群对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减弱,对2级及以上人群预防动脉血栓剂量需要加倍或者增加给药频次(每日2次)以提高药效动力学,1级肥胖剂量不变,而对BS术后如果需要继续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建议使用胃粘膜保护剂(如PPI)。

肥胖症会影响氯吡格雷的代谢,增加血栓风险或出血风险;氯比格雷在肥胖人群代谢为活性产物减少,血小板抑制率降低,对BMI≧35患者,基于CYP2C19等位基因中等代谢及低代谢人群,氯比格雷剂量分别为每日300mg和450mg。而事实上,对于3级肥胖人群,其CYP2C19活性降低,但与等位基因却无关,通过BS或饮食控制减重,可以回复到正常活性。所以,≧2级肥胖人群建议使用不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的替格瑞洛,不过低体重、高龄(相反)、合并高血压病史亚洲人群易于出血。

九、近几年,我院普外科开展减肥手术,效果不错,对减少肥胖相关疾病及血栓风险确实非常大。针对肥胖患者血栓预防及在合并房颤、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VTE等需要同时治疗的患者,如何规范值得每个相关专业医生注意。建立更深层级的MDT,并有效地运作,在提升医疗质量方面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供稿:心血管内科  王立旗

责任编辑:宣传科



开封市人民医院
开封市人民医院,人民医院为人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