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DPNP)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DPNP的管理主要包括血糖控制及药物止痛,其中,镇痛药物治疗非常关键1。虽然已有不同镇痛机制的药物用于临床,但目前相关药物在镇痛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临床仍存在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2。
刘伟教授:新型钙离子通道调节剂为DPNP患者带来疗效与安全性的双重保障
医脉通:安全性是临床进行药物选择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您认为既往DPNP治疗药物在安全性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DPNP是指由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导致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其中,疼痛是DPNP的常见临床症状1。然而,先前临床上并没有获批DPNP适应症的药物可供选择,在这种情况下,临床医生通常会选择不同机制的镇痛药物来缓解患者症状,如三环类抗抑郁药物、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双通道再摄取抑制药物、抗惊厥药物和吗啡类镇痛药物等1。目前第一、二代γ-氨基丁酸(GABA)类药物临床较为常用,但应用时,也需考虑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3。因此,临床亟需既有适应症又能够兼顾疗效和安全性的治疗药物。
李霞教授:聚焦未满足需求,第三代高选择性钙离子通道调节剂为DPNP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医脉通:DPNP患者往往合并肾功能不全,您认为新一代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在肾功能不全的DPNP患者中有何独特优势?
一项全国性横断面调查显示,在25,710例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患者中,伴有DPNP的比例高达57.2%2。对于存在肾功能损害的DPNP患者,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的肌酐清除率来确定美洛加巴林的使用剂量和给药间隔(图1)。应从低剂量开始给予治疗,对可以耐受但疗效不足的患者应增加剂量。无需在血液透析后进行补充剂量的额外给药。
图1.美洛加巴林在肾功能损害DPNP患者中的使用剂量推荐6
一项为期14周的多中心、开放标签、III期研究,纳入35例年龄≥20岁的诊断为DPNP(29例)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6例)的肾脏受损患者(30例中度、5例重度),目的是描述美洛加巴林在日本肾功能损害患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结果显示(图2):1)美洛加巴林平均治疗依从率高:中度肾损害患者为99.9%,重度肾损害患者为78.7%;2)仅4例(11.4%)中度肾功能损害患者因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停药,研究期间无死亡报告;3)25.7%的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ADRs),最常见的ADRs为嗜睡(11.4%)和头晕(5.7%)7。
图2.美洛加巴林在肾功能损害患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7
总而言之,美洛加巴林剂量滴定的给药方式,为存在肾功能损害的DPNP患者提供了个体化治疗选择,可在实现对疼痛症状有效控制的同时保障安全性。
尽管目前国内尚无针对DPNP的流行病学调查,根据既往的估算,我国DPNP患者数约2200万,人群庞大且治疗需求迫切8。既往,国内及国际指南推荐的治疗药物多为抗惊厥药、抗抑郁药等,适应症受到局限。同时,我们在临床上观察到,大约有半数患者对此类药物的疗效不满意,同时也存在不良反应等问题。因此,临床亟需更有效安全的疼痛管理方式。
美洛加巴林的获批上市及被纳入医保目录,是中国DPNP治疗领域的重要里程碑事件,开启了DPNP疼痛管理的全新模式,为中国成人DPNP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选择,弥补了患者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从作用机制上来说,美洛加巴林是第三代γ-氨基丁酸(GABA)类镇痛药物,可选择性作用于α2δ亚基(与α2δ-1亚基解离缓慢,对α2δ-2亚基解离快速),可能是其镇痛效果更好、安全范围更广、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和短暂的原因9。
美洛加巴林的在中国的III期临床研究证实,与安慰剂相比,美洛加巴林第14周显著降低平均每日疼痛评分(ADPS)评分,并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整体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5。
最后,我们仍需在真实世界中进一步观察和验证美洛加巴林治疗DPNP的疗效与安全性,积累更多的数据,期待其为中国患者带来更好的获益。
刘伟 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北京市海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业务专长:脑血管病、认知障碍及睡眠相关疾病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委员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睡眠障碍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委员
北京医学会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分会委员
北京医学会脑小血管病分会委员
北京神经内科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常务委员
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睡眠障碍分会常务委员
李霞 教授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脑科中心副主任
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
专业特长:脑血管病、眩晕、认知障碍等疾病
北京神经科学学会理事
北京脑血管病防治协会理事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脑血管病分会委员
参考文献
审批编码:CN-20250115-00001
声明:本资料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请勿向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