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法家张怀江老师题写刊名
【作家名片】
张田进,网名岁寒三友,湖北省枣阳市太平镇人。枣阳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大专学历。枣阳市张慕骞红色文化研究会会员,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首都文学》编委、签约作家。文学、文史爱好者,曾在教育刊物上发表过教学论文。在《鄂北红色文化选集》一书、《枣花》《首都文学》等书刊发表过文章。近些年重家史、乡情的记述。
由“寒衣节”引发的思考
【 散文 】
每年的“寒衣节”,也就是“十来一”,即阴历十月初一。人们按传统习惯,都各自到祖坟或已故亲人们的坟上烧纸,我亦照例践行。践行的过程中,经历的事情和看到的现象,引发我产生了一些思考……
近期,因母亲去世一周年,我们于2024年9月21日(阴历),回老家祖坟地隆重纪念母亲。到场纪念的人很多,其中有两个亲人让我感动,让我敬重。一个是我的堂姐张秀风,从武汉专程回来参加母亲的周年纪念活动。另一个是我的堂弟张波主动调休一日,到场纪念母亲去世一周年。他们对母亲的敬重与孝心,如同儿女,胜似儿女。
堂弟张波,我常喊小波,1977年生,还不到50岁,我还把他当成40岁左右的人看待。他姊妹三人,上面是两个姐姐,按照过去“重男轻女”的观念,他是家中的宝贝,事实也的确如此。又生在城里,长在城里,还是单位上干部家庭的子女,是个标准的“城市美”。象他这样“娇生惯养”,养尊处优的“公子哥”,多数是自私自利,唯我独尊,在人情事故上礼数差的人。他并非这样的人,而且在近两年,他父母先后去世了,能自觉主动参加我母亲的周年纪念活动,让我深感意外,令我刮目相看。
不仅如此,小波在参与纪念我母亲的同时,还到另一块地里去为他的父母也送点纸钱。在他烧纸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他父母合墓的一半新坟(他父亲去年春去世)塌陷严重。当日午饭时,就与相关的人议定,于近日添坟。事隔五天,即2024年9月27日(阴历),小波又邀约我回老家,为他父母添坟。在老家请了几个人,拉了两车土把坟圆好。晚上,他主动邀请帮忙添坟的几个家人和相关的亲人在一起吃个饭,叙叙家常,其乐融融。这说明小波的确“长大”了,能独当一面了。
2024年10月1日(阴历),是“十来一”祭祖节,小波、小丽姐弟俩,再次邀约我一同回老家五里桥烧纸。在这之前,他们姐弟二人就已经与我约好,“十来一”一同回去。堂妹张丽,我常喊小丽,她远在襄阳社保单位上班,专门请假,而且是起早五点多坐班列回到枣阳。八点多,小波、小丽我们三个人,一同买些纸炮回五里桥,为已故亲人们“送钱送物”。
在回家的路上,小波开车,我们姊妹三人,边走边聊。
我问小丽:“小丽,你放假几天?”
她说:“大哥,不放假,我请假回来的,下午还返回去,明天上班。”
我又说:“有小波回去烧纸就行了,你咋还请假从襄阳赶回来了呢?”
她解释说:“大哥,我总感觉心里有愧,对不起父母,想亲自到坟上看看,给他们送点纸钱,心里踏实些!”
我表情凝重地“哦!”了一声,只听到车的奔驰声,没说什么。我心里在想,这是一个普通的祭祀节日,小妹能由衷地做到,从襄阳起早赶回来为父母烧纸,这已经超出了单纯“烧纸”的意思。这里面有着深层的含义,包含了她与父母的血缘亲情;包含了她与父母几十年的深厚情谊;包含了她对父母去世的依依不舍和深情怀念;包含了几十年间对父母养育关爱之情的愧疚……说明了,这“俩子(方言:妮子)”是一个深明事理、知道感恩、注重孝道的人。
同样的话题,在前几天回去为爹婶添坟的路上,小波子边开车边和我聊家常,他说他多次梦到与父母的对话和相处的情景。
他说:“大哥,细想想,我太对不起我爸妈了!” 说话唉声叹气,表情略带忧伤。
我“哦”了一声!
他接着说:“那些年,在外为生活奔波,居无定所,无法在家为父母尽孝。现在工作稳定了,父母却稍无声息地走了,有时想想我心里很难受。子欲养而亲不待,现在,我也只有以很好的纪念方式来报答父母了。”
我说:“一个人的孝心体现在多方面,首先,父母在的时候,应该只争朝夕地从言行上多尽孝,尽力能做多少做少。父母去世了,只要是他们的祭日或纪念日,只要是传统祭祀节,尽量做到去坟上烧纸,这也是尽孝的表现!”
他继续说:“唉!我很无奈!前些年,多亏了我大姐(张萍)在家,为我爸妈的事操碎了心。特别是我妈多年有病,经常住院,都是我大姐一人忙上忙下,忙里忙外,非常辛苦。我嘴里不说,心里明白……” 从他的叙话中,表现出对大姐的敬意与感激之情。
……
小波子开着车,长时间地向我表白,我偶尔有简短的插话,多半是静静地听。心里在思忖,这个小波子是成熟多了,知道担担子了,知道从全局考虑问题了,难能可贵。
每一个人都要经风雨,见世面,受挫折,历磨难,才能百炼成钢。温室里难长好花,即使是长出来了,也经不起风吹雨打。只有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才能勇毅前行。我从小波子身上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他经历“八十一难”之后,取到了“真经”,得到了历炼,清醒了,有担当了。说实话,小波这小兄弟,智商高,在单位一直在从事“高科技”行业工作,当“高管”,同时也是个诚实的人。只是从小家庭看的太“娇”,历炼的太少。今天,能做到这样很不容易,让人欣慰。
我们分别到几处坟地上烧纸,祭拜。中午回城里,与张田亚、李红梅、张新华几个弟弟妹妹在一起小聚。席间,张丽、张波姐弟俩虽小,言行上却表现得很有礼貌。
晚饭后,我沿城区的民主路、光武路、前进路、新华路散步。一路上看到各个路口或路旁,许多人在路边划个圈,虔诚地烧纸、磕头,有些口中还“振振有词”。我走到前进路与新华路十字路口向南行,约八点多,见三实小路口约有20多个纸灰堆。向南边走边看,每一个巷子的出口,都有或多或少的纸灰堆,一直到生产资料公司和化肥厂西院的路口为止。我边走边看边想,现在怎么有那么多的人,在城区的路口烧纸,明天一早可苦了马路清洁工了。难道这些人都是外地人吗?或者是有些本地人,也在效访外地人?
凭我的经历和印象,原来在枣阳城区路口烧纸的人很少。即使是有,也是离家乡比较远的外地人。他们“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不仅想念故乡的亲人,也怀念故去的亲人。所以,他们登高以寄托情感,遥祭以寄托哀思。现在在城里划个圈、烧梱纸的人很多,很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是本地人。他们离祭祀坟地并不远,工作也不一定太忙,他们也就近划圈烧纸,可能是思想观念的问题。他们可能认为,人死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要心中有他们,无论在什么地方烧纸,都是在表示思念和怀念。
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告知人们“死去元知万事空”,又示儿孙们“家祭无忘告乃翁”。前句是科学真理,是“实话实说”,后句是个人愿望,是孝道文化。这就是告诉人们,到坟上烧纸,不仅仅是送纸钱,还是传承孝道文化,同时还要把发生的喜事、乐事告慰他们。
我们不能说当地人在城市路口烧纸,就一定有错,况且也没有什么条文规定。规矩是人制定的,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时过境迁,所有传统规矩,包括殡葬规矩、祭祀规矩,也在不断变化,推陈出新。也可能,将来社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骨灰都不保留了,也没有坟地了,人们的祭祀方式可能更简单了……
但是,就目前和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而言,只要有坟地;只要知道坟地在哪;只要不太远;只要没有特殊的事情;只要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在传承弘扬,那就说明国家是允许、提倡的。就不应该找托词遥祭,就应该到坟地祭祀祖宗和已故的亲人们。既然是国家允许有坟地,允许祭祀节日烧纸,就是让人们在特定的时间,到固定的地方纪念已故的人。不然的话,国家还设坟地干什么?
现在还有一种现象是,一些人对民间传说“早清明,晚中元节,晚十来一”说法的误解。一说“早清明”,一些人就提前一周,甚至更早的时间去上坟。一说“晚十来一”,一些人就晚几天去上坟,认为当天就不能去。抛开“早” “晚”的历史典故不说,仅就一些人对“早” “晚”的极端理解,我认为就不妥。“早”与“晚”是相对而言,是针对当天而言,能当天去烧纸最好,或稍前稍后也行。祭祀、纪念节日都讲究时效性,离当日太远就没什么意义了,那就是不按传统习惯,随心所欲了。
我们都应该明白,给去逝者烧纸的意义和作用是多方面的。既是对逝者的怀念和寄托,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其实,一字不识的老百姓,也人人明白烧纸的浅显道理,烧纸就是给死者送钱,并纪念他们,寄托活人的情感。
一般来说,故去亲人的安葬地,才是烧纸祭奠的地方。只有在死去的亲人埋葬地远离自己,不便到现场去,或是根本不知死者葬地的情况下,才会在路边烧纸祭奠,以寄托对死去亲人的思念。
根据近期小弟张波连续几次回老家的行动;堂姐张秀风远从武汉回来,参加母亲的周年纪念活动;小妹张丽远从襄阳起早赶回来,为爹婶烧纸表达心意;“十来一”的当晚,我在路上看到的现象。我归结为一句话就是: 把我的所见所闻所想,用文字串起来,突显了一个“孝”字。姐、弟、妹的孝心让我感动,值得我学习!街头路口的孝心让我疑惑,有待我漫漫释怀。
由此,我想起了近日在网上看到的一个小视频,视频主播讲的故事感天动地,发人深思,显示了孝的真正含义。视频主播讲的内容是,河南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李士博,他的父亲早逝,母亲有智障。就是这么一个8岁的孩子,却用实际行动感动中国,成为网红。他隔着校门将饭菜递给智障的妈妈,而自己却吃着同学们餐桌上的剩菜剩饭。并对老师说:妈妈能吃饱就行了,我年纪小,喝点水就饱了。
听到此话,我们有何感想?如果这个孩子天天“金衣玉食”,在“心肝” “宝贝”声中度过,他会这样表现吗?当今,优秀传统文化的缺失,特别是孝道文化的缺失,是教育出现了问题,尤其是家庭教育这一块。通过这个孩子的表现,我们觉得分数还那么重要吗?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会不好吗?品格造就人生,久而久之,良好的品格形成,这个孩子的前途会差吗?民间有句俗话,“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这句话用到李世博的身上恰如其分,他就是“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傻”的人。
我比孩子高一尺,孩子比我高一丈,儿食剩饭,奉母“大餐”,这才是真正的孝道。一个小孩子能有如此的品格和精神,我们想想他的心灵有多么纯洁,人格有多么高大。我们把这个孩子的故事,放到古代“24孝”里去对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教育教的是知识和人道,而不是单纯的分数和升学率,而不是一味地吃好、穿好、玩好。无论学校再好,成绩再好,工作再好,能力再大,如果一不孝顺,二不爱家,三不爱国,四无担当,五不团结,六不奉献。这样的人,分数考的再高,工作找的再好,官当的再大,手里再有钱又有何用?教出一个品行端正,心存善念,知道感恩,勇于担当的子女,比什么都强。
首文2024冬季刊选稿
尊敬的老师、作者,感谢您选择《首都文学》平台来推送作品!经本刊后台初选,您的此篇作品经本平台先行推送后将列入2024年首文纸刊冬季刊备用稿。上刊与否,以最终定稿后的目录为准。欢迎您继续赐作支持首文(多次推送的作品将择优上纸刊)!
声 明
本期所发作品为作者原创文学作品,由作者授权本刊首发,并对文中所涉内容负责。为尊重作者,维护原创,其它媒介转载或使用,请在本刊后台留言或联系本刊主编应允,合法使用将给予人性化开通白名单。因本刊发文具有连续性,若非违法违规等特殊情况,一般不会删除任何一期发文,其它公众平台因需要要求删文,经作者同意后需向本平台支付300元断号费、编辑费、“原创首发”转让费;作者个人要求删除已经发布的作品,需向本平台支付200元断号费、编辑费、违约费。谨遵网约,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首都文学》
《首都文学》微信公众号,立足京城,走向全国,放眼世界;面向作家诗人以及文学与艺术爱好者。主要刊发诗词歌赋、散文随笔、精短小说、民间故事、报告文学、书画摄影等作品。
本刊每周三期,不定时发布。
要求:投稿须原创,切勿一稿多投,严禁抄袭、套改他人文章,文责自负;投稿前请自行审定,杜绝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并随原稿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文章标题三号黑体字,内文小四号宋体字;现代诗3—5首、古体诗词6—10首起投(长诗可单首),诗歌文字全部左对齐;书法、绘画、摄影作品10—20幅;散文、小说、民间故事等单篇不超过5000字,每段空两格,优秀作品不在限制中。
赞赏随心随意,赏金与作者对半分成,低于20元不发放,用于平台维护。
投稿邮箱:shouduwenxue@126.com
投稿后请加主编微信:13905352890
微信公众号:sdwx1015(欢迎赐稿!)
《首都文学》纸刊编委
《首都文学》微刊编委
【签约作家/诗人】
本刊法律顾问:
耿洪波(纸刊) 周迪军(微刊)
本期荐稿:罗 燕
本期执编:沈 默
《首都文学》5710期‖湖北作家张田进:枣阳革命英杰——张宗厚 《首都文学》5730期‖湖北作家张田进:鄂北革命与中原突围 《首都文学》5808期‖湖北作家卫拥军、张田进:留取丹心照汗青 《首都文学》5932期‖湖北诗人张田进:光辉的历程 《首都文学》5998期‖湖北诗人张田进:鄂豫边枣北区委故址——双河 《首都文学》6050期‖湖北作家张田进:枣阳姊妹山 《首都文学》6137期‖湖北作家张田进:枣阳名山唐梓山 《首都文学》7696期‖湖北作家张田进:三十年河东四十西 《首都文学》7907期‖湖北作家张田进:知了声声 《首都文学》7957期‖湖北作家张田进:蛙声阵阵 《首都文学》8014期‖湖北作家张田进:母亲的善良 《首都文学》8074期‖湖北作家张田进:母亲的厨艺 《首都文学》8164期‖签约作家张田进:母亲的无奈 《首都文学》8230期‖签约作家张田进:善报(小小说) 《首都文学》8308期‖湖北作家张田进:祖碑,你在哪里? 《首都文学》8335期‖签约作家张田进:一只烧鸡 《首都文学》8409期‖签约作家张田进:老人小孩谁可爱 《首都文学》8460期‖签约作家张田进:枣阳油茶产业开拓者——付国锋【首文“香芝源”采风作品之一】 《首都文学》8495期‖张田进、拙笔闲聊、吴佳友、龙飞白水:世外茶源香如故【首文“香芝源”采风作品之四】 《首都文学》8548期‖签约作家张田进:我的六十年 《首都文学》8590期‖签约作家张田进:诚信为本 实干兴业——记湖北吉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吉斌【典型人物专访系列之五】 《首都文学》8612期‖签约作家张田进:枣阳“灵鹿牌”黄酒创始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首文枣阳灵鹿酒业采风作品之三】 《首都文学》8712期‖签约作家张田进:希望人类悲剧不再上演 《首都文学》8730期‖签约作家张田进:文化让“三济康”展翅飞翔【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首文枣阳雕龙酒业采风作品三】 《首都文学》8833期‖签约作家张田进:天祖父张鹤铭 《首都文学》8896期‖签约作家张田进:我的文学之路 《首都文学》8977期‖签约作家张田进:年节今昔 《首都文学》9006期‖签约作家张田进:一支毛笔庆新年 《首都文学》9086期‖签约作家张田进:两箱书画贺春节 《首都文学》9099期‖签约作家张田进:父亲的任用之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