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圆滚滚的胖娃娃
你是否想捏一捏TA的小圆脸?
“小孩就要肥嘟嘟的才可爱”
你有没有听到这种夸奖?
“婴儿肥”的确让人心生喜爱
但对孩子而言
过度肥胖同样危害健康!
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6%,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6.8%和3.6%。肥胖不仅影响儿童时期身体状况,还会延续至成年阶段,增加成年期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关注超重和肥胖问题刻不容缓。
减肥,要从娃娃抓起!
• 什么是肥胖?•
肥胖指由多因素引起的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的营养障碍性疾病。根据病因不同,肥胖可分为原发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
原发性肥胖又称为单纯性肥胖,大多数儿童为此种类型,占肥胖患儿的95%,多与遗传因素有关,也与环境因素如生活方式或饮食习惯等亦有关系。
继发性肥胖多与内分泌疾病、中枢性疾病、药物应用等有关。
• 肥胖的危害有哪些?•
都说肥胖不好,那么肥胖到底有啥危害呢?
1.运动障碍。肥胖儿因为行动迟钝,活动后气促或腿疼。
2.儿童性早熟。因摄入过多脂肪和热能,易导致性早熟。
3.心理问题。肥胖体型害怕被别人嘲笑不愿与其他小儿交往,容易产生社会心理问题,如自闭症、胆怯、孤独等
4.智力阻碍。神经网络发育差,智力水平降低,脑反应不敏捷。
5.高血压。引发头痛、头晕等症状。
6.糖尿病。可出现糖尿病、糖耐量降低。
7.高血脂。常伴有甘油三酯、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减少。
8.脂肪肝。引发肝硬化、肝癌等
9.高尿酸。易发生痛风症。
10.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易发猝死
11.皮肤表现。可出现颈部、腋窝、腹股沟区皮肤颜色变深、变黑,黑棘皮症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 如何诊断肥胖?•
成人肥胖好判断,有BMI测量标准可以借鉴,孩子辨别肥胖和成年人一样吗?
儿童辨别是否肥胖其实也是借助BMI值,但是有些不同,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教科书《儿科学》的标准,儿童(>2岁)超重定义为BMI位于生长标准曲线的第85百分位数和第95百分位数之间(P85~P95),肥胖定义为BMI位于生长标准曲线的第95百分位数以上(>P95)。
• 引起肥胖的原因 •
有人会说,胖还能因为啥?好吃懒做呗。其实不然,多吃少动虽然是引起肥胖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并不是全部,有很多因素会导致孩子肥胖。
1.遗传。肥胖的家族性与多基因遗传有关。如果父母肥胖,那么孩子出现肥胖的几率高达70-80%。如果父母中有一个是胖子,那么孩子有40-50%可能会长成胖子。
2.饮食习惯不良。喜欢吃油腻、甜腻食物,以及食量大,吃饭速度很快,睡觉前爱吃东西,过量摄取含糖饮料等这些不良饮食习惯,都会造成肥胖。
3.体力活动不够。(1)交通方便,步行时间减少。(2)平板、电视、手机的普及,花费过多时间沉迷在虚拟世界中,减少了户外活动。(3)学习压力大,学习时间过长,挤压活动时间(4)家长陪伴减少,家长工作过忙,无时间陪伴儿童运动。
4.家长对儿童肥胖的认知程度不够。民间多以白胖夸奖孩子,大多数家长觉得孩子胖点是健康表现,可是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一旦养成,以后很难再瘦下来。而且很多疾病也逐渐年轻化,儿童出现糖尿病的情况也是很多的。
•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肥胖?•
如果孩子已经踏进了“肥胖”范畴,那该怎么办?不要着急,我们可以及时补救!
1.帮助孩子养成良好饮食习惯,要定时进餐,做到一日三餐,无特殊情况不要加餐,少或不吃零食。
2.增加活动量,限制看电视的时间,鼓励做家务,培养户外活动兴趣,家长参与孩子运动项目,帮助养成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时间等。
3.拒绝滋补保健品,因滋补保健品本身不针对儿童设计,有时不仅容易发生肥胖,甚至出现性早熟。
4.儿童减肥循序渐进,肥胖儿童体重控制过程中要保持身高的正常增长,逐渐使体重与身高相适应,不能以牺牲儿童的生长发育控制体重。
5.若儿童或青少年肥胖已影响到生活、健康,需寻求医生帮助积极寻找肥胖原因。
文:儿科二病区 吴军
审核:医务科
编辑: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