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韵酒趣 | 且言不饮固亦高,举世皆同吾独异——苏轼饮酒观中的智慧
美食
2024-11-22 15:03
北京
苏轼不只是伟大的文学家,他在诸多的文化领域里表现出巨大的智慧,尤其把对酒的吟咏引向了与李白、杜甫、白居易的“筋饮诗”迥然不同的支流,以其丰富的文化蕴涵及文人趣味推动着中国的酒文化向着更文雅、适度、温情的方向发展,构成了中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在酒文化的领域里,苏轼有着独特的体会和想法。比如,虽然饮酒对苏轼而言是日常必须,但是他并不依赖于酒,他强调自己欣赏的是饮酒之味,饮酒之趣,饮酒之乐。他说自己“吾饮酒至少,常以把杯为乐,人见其醉,……而吾中了然,盖莫能名其为醉为醒也”,表示自己酒量并不大,只是喜欢喝酒的感觉,“把杯为乐”。所谓“我虽不解饮,把盏欢意足”。苏轼的独立精神,还在于他以自己的饮酒经验和独立思考为依据,对历史上以酒闻名的人物作出了自己的判断,他认为酒可以“全身”,但以酒出名没有意义,如《谢苏自之惠酒》卷五,这首诗,就是一首专门论及中国历史上的著名酒徒的饮酒诗,代表了苏轼对饮酒的部分看法。全诗如下:这首诗歌品评了很多的酒人,出现在这首诗中的有景山、刘伶,连杜甫和他笔下的饮中八仙包括在内,都被指责了一通,这些因酒有名的人物,“景山沉迷阮籍傲,毕卓盗窃刘伶颠”,至于杜甫笔下的饮中八仙,苏轼也认为并不“流涎露顶”和“醉中逃禅”都不对,总的来说是“贪狂嗜怪无足取”的。同时他认为借酒以保全人格的做法也不可取,因为苏轼认为“全酒未若全于天。达人本自不亏缺,何暇更求全处全”,所以他并不以为善饮为高,也不以不饮为高,“且言不饮固亦高,举世皆同吾独异”,这与苏轼任自然的思想有关,但主要的,是苏轼在酒诗中表现的思想态度,不人云亦云,敢于质疑,始终保持独立思考。因此,尽管苏轼的诗中无所不在地写酒,他本人没有一日不端着酒杯,却始终没有堕为酒鬼。这样的态度比之其他人的酒诗,更为冷静和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