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3103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2%,人口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
“银发经济”成地方两会热词
在近期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各地从多方面着力,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各地出台的银发经济政策各有侧重,针对不同地区老龄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比如:
江西依托资源禀赋,提出发展候鸟式康养旅居式养老、发展富硒功能食品等;
上海是全国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新建30个社区长者食堂是2025年的具体部署;
黑龙江提出加大银发经济领域技能人才培育力度、加强银发经济企业用工服务保障等;
湖南提出建设社区老年助餐服务点500个、老年人“时光守护”床位2000张;
广东提出开展养老服务人员培训超5万人次;
山西提出新建改造50个社区养老工程、50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老年助餐、居家助老、医疗健康、养老照护、智慧养老、娱乐旅游等等,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随着老龄化的加速,养老产业也在加速升级,养老产品和服务供给会更多丰富多元。
银发经济行稳致远,离不开保险护航
一方面,保险在医疗、大病保障、长期照护方面,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保障产品。除了传统的医疗险、重疾险等可以提供健康保障之外,2016年试点的长期护理险,为失能失智人群带来了照护保障,解决了养老的急难盼愁。截至目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覆盖1.8亿人,累计260余万失能参保人享受待遇,基金支出超800亿元。
另一方面,保险在养老储备、机构养老方面也在不断发力。年金险、商业养老金等养老保险产品,可以帮助投资人积极备老,为将来攒下养老钱,支撑品质养老生活。养老保险具有安全性高、复利增值、跨期财富管理等特性,是稳健养老的优质之选。
养老机构是重资产投入,而基于商业养老保险长期、稳定、规模大的负债特性,保险资金能够承受较长的资金锁定期,与养老产业的长期投资需求高度契合,形成养老产业金融与养老服务金融、养老金金融协同共促的良性循环。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保险资金已在养老、医疗和健康产业投资1500多亿元。约半数保险机构已布局保险+养老地产生态,累计提供近15万张床位。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成为重要议题,居民家庭资产配置会更多向养老金融领域延伸。尽早做好养老储备,才能满足多样化多元化的养老需求,让养老生活更加美好!
本篇作者 | 小保君
图片来源 | 贝塔数据
整理编辑 | BETA 财富管理研究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敬请您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必要时应咨询第三方专业顾问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