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不可失,失不再来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话在资本市场也同样适用。
一直以来,“春季躁动”行情在投资者中口口相传,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它究竟能否到来,以及这个春季又该如何布局?
01
春季躁动行情
春季躁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成是跨年行情的一部分,也属于节日效应的一种。
为什么春季躁动能自成一派呢?这主要和春季也就是一季度的特性有关,作为时间维度上横跨元旦、春节,宏观维度上历经重要会议的时间段,春季行情往往存在一定的特点,简单点说就是容易上涨。
原因主要是三方面:
年初,货币政策一般相对宽松,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
春节前后,部分宏观数据暂停披露,同时,企业年报披露较晚,中间存在较大的想象空间。
政策窗口期,重要会议召开前后,市场对政策利好的乐观情绪有助于提升市场风险偏好。
根据中银证券对过去20年(2005-2024年)春季行情的复盘,春季市场表现往往是全年胜负的决胜手。
针对今年一季度的投资,我们或许可以保持一定乐观。具体来看:
02
投资计划
成长与红利两手抓,充分把握市场阶段性机会。
成长
成长板块不用多说,AI相关产业在市场已经经历了多轮的上涨,其中,AI技术带来的新蓝海,比如算力、数据、存储等,以及在国外“卡脖子”的困境下,半导体设备、核心零部件等国产替代仍然值得关注。
国产替代是一个道阻且艰的长期方向,并不是一个短期投资热点,中国企业要实现从“跟随者”到“引领者”的角色转变还需要时间。
对于未来,很多方向其实并不会改变,国产替代作为大国崛起的支柱力量之一,影响深远。
除此之外,国产替代作为担负经济转型重任的宏大叙事,在生物医药、高端制造、通信、计算机、电子、军工等成长型产业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未来或存在着诸多新机会。
红利
在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红利资产的高股息特征往往会受到更多资金的青睐。
从估值角度来看,红利资产在经过三季度震荡调整以及业绩稳健增值对估值进行消化后,目前以红利低波为代表的红利资产与10年期国债的相对PB(市净率)已经重回2023年底,估值位于相对合理水平。简单说就是红利资产相较于债券资产性价比仍然突出。
最后,红利资产的底层多是经营稳健的行业龙头企业,这类企业多处于成熟期,价格波动往往会更小一些。这种稳健对于投资者来说,意味着投资体验较好。
投资策略:
如果对这些行业或主题较为了解或看好,也可以通过相关基金工具参与投资。这类基金波动可能较大,可以考虑采取定投策略,基金定投通过分批、定期买入的方式,有助于摊平投资成本,有望优化投资体验!
-End-
本篇作者 | 三两
图片来源 | 贝塔数据
整理编辑 | 贝塔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