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回顾
2025年1月20日-1月24日A股涨跌不一。
上证指数涨0.33%,深证成指涨1.29%,创业板指涨2.64%。
本周市场在多空消息扰动下延续区间震荡,行情走势一波三折。从行业表现来看,涨跌互现,通信、计算机、电子、机械设备和非银金融涨幅居前,石油石化、食品饮料、煤炭、建筑材料和房地产跌幅居前。转债方面,近期转债延续强势,跟涨不跟跌。当前估值已体现出牛市定价,估值快速上行后性价比有所下降,但短期股市风险不大,转债估值回调风险可控,为转债带来支撑,但中期估值能否维持有赖于权益市场表现,估值修复后可能进入分化,短期以交易思路对待,择优配置,同时加大波段操作力度。
各指数涨跌幅
周末要闻
01
NEWS
最高补贴300万,
这个省会城市发布购房政策!
重点20城新房成交“开门红”
摘要
1月24日,郑州举行2025商品房促销活动启动仪式,并在现场发布多项购房支持政策,包括高层次人才购房补贴最高300万元,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至130万元等。此外,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1月1日~21日,全国20个重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558万平方米,相比2024年同期增长了33%。
点评
报告认为,全国重点20城楼市开门红的表现,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楼市向好的发展态势。当前,全国购房环境为历史最宽松,将有力支持住房消费的提振。
专家表示,2025年楼市开门红的表现,为全年楼市向好发展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全国重点城市楼市开门红的积极表现,对后续市场预期具有较好的引导作用。房地产行业或加速回暖。
02
NEWS
这地购法拍房
可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
摘要
日前,常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出台《常州市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法拍房业务的规定》,将于2025年2月5日起实行。根据《规定》,符合常州市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条件的法拍房买受人及其配偶,在未付清全款前可申请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
点评
据了解,职工申请住房公积金法拍房贷款,除了应该符合常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有关规定外,其购房的法拍房还需符合四个条件:一是必须在常州市行政区域范围内;二是必须产权清晰;三是必须是存量自住住房;四是没有设立居住权等权利限制。
对于出台新政的原因,常州公积金中心表示,该《规定》的实施,能够进一步降低法拍房制度性交易成本,减轻购房人资金压力,提升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法拍房业务规范性、便捷性。
宏观经济
01
NEWS
2024年全国财政收支数据出炉
摘要
1月24日,财政部发布2024年财政收支数据,过去一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97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4612亿元,比上年增长3.6%。总体来看,2024年财政收入呈现“前低后高”的恢复增长态势,主要税种受不同因素影响有升有降;财政支出保持强度,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对于基本民生和重点领域的投入力度较大。
点评
对于全年财政收支运行,财政部有关人士指出,面对复杂严峻的财政形势,各级财政部门扎实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效落实各项存量和增量政策,推动经济回稳向好,并积极采取综合性措施,狠抓预算执行管理,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预算执行情况较好。
展望新的一年,财政收支紧平衡态势延续。财政部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打好政策“组合拳”,继续促进财政平稳运行、可持续发展。
02
NEWS
突发!大涨超400点!
人民币迎积极因素
摘要
在管理层于1月份持续管理人民币汇率预期之后,24日,人民币大涨超400点,并一度突破7.24关口。人民币之所以如此强势,亦与当天的几大突发有关。首先,美国总统特朗普首次公开评论美联储政策,呼吁降低利率。其次,日本央行意外加息,弱化了美元指数的上涨动能,也有利于人民币多头演绎。
点评
近日,在内外部因素助推下,人民币汇率上演强势回升行情。究其原因,一方面,受国际环境因素影响,美元指数阶段性“熄火”,推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回升。另一方面,央行“稳汇率”的意愿较强,以及稳增长一揽子政策的落地、加力,令市场对汇率预期更为积极。
展望2025年,机构认为,中国商品竞争力持续提升,为出口增长提供韧性,叠加内需支持性政策持续落地显效、创新性资本市场政策工具逐步常态化等因素共同提振下,人民币汇率将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国内市场
01
NEWS
境内ETF增至3.7万亿!
多个指标创新高
摘要
1月24日晚间,上交所、深交所分别发布了ETF行业发展报告(2025),阐释和剖析2024年度ETF市场情况和2025年未来发展趋势。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境内ETF总规模达到3.72万亿元,较2023年底增长超8成。与此同时,产品数量、资产规模、净流入、成交额等6大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点评
上交所报告指出,随着新一轮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各项措施稳步推进,境内指数化投资发展空间广阔,ETF市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具体来看,有五大发展趋势:
一是持续丰富ETF产品高质量供给,服务实体经济与居民财富管理,在指数体系上,进一步丰富宽基指数体系,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优质投资标的;二是落实“科创板八条”相关举措,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三是不断优化ETF场内配套机制,为中长期资金入市营造良好环境,主要包括优化ETF发行机制,便利市场参与主体;四是加强境内外市场宣传推广,提升ETF影响力竞争力。五是丰富ETF应用场景,构建ETF市场良好生态。
02
NEWS
新能源车险迎重磅新规,
将如何影响你我?
摘要
1月24日,金融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针对新能源汽车出险率和维修成本较高、部分车型保险风险与价格不匹配、少数车辆投保不畅、部分车型保费较高等现象给出一揽子针对性举措。
点评
为从根本上降低新能源车险赔付率,进而推动新能源车险保费降低,《意见》强调,要通过丰富维修零配件供给渠道和类型、引导消费者培养良好用车习惯、探索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开展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经济性研究等举措,合力推动降低新能源汽车维修使用成本。
针对车主投保难问题,《意见》还明确了要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引导保险行业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和平台,为高赔付风险的新能源汽车提供有效保险保障,实现消费者愿保尽保。目前,相关平台已完成搭建。
国际市场
01
NEWS
日本央行如预期加息25个基点,
利率升至2008年10月以来
最高水平
摘要
1月24日,日本央行一如市场预期,将利率上调至了追平本世纪以来最高的水平——0.5%。而值得一提的是,从上世纪90年代末日本经济泡沫被刺穿以来,日本央行的政策利率还从未超过0.5%,这是上一次利率为0.5%的周期尾声(2008年10月)以来,近17年的新高。
点评
日内早间公布的数据显示,12月份日本核心消费者通胀率加速上升,创下了16个月来最快的同比增长率,这表明燃料和食品价格上涨正继续推高日本家庭生活成本。许多分析师预计,除非特朗普引发的市场冲击打击全球经济增长和日本脆弱的经济复苏,否则日本央行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再次加息。
在全球金融市场方面,日本央行的加息决策对外汇市场、债券市场等均会产生影响。未来,日本央行将如何根据经济和价格走势进一步调整货币政策,以及全球金融市场将如何应对这一变化,都值得持续关注。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日本央行的政策动向,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
02
NEWS
外资机构看好中国市场!
股市韧性十足,
债市配置价值持续释放
摘要
近日,多家外资巨头对2025年的中国市场投资前景发表了观点。机构指出,尽管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中国市场的整体投资潜力依然保持强劲。股票资产方面,外资机构普遍看好中国上市公司的强大韧性;债券资产方面,外资机构普遍认为,中国债市将在政策宽松的背景下继续表现稳健。
点评
具体来看,股市方面,科技板块被视为全球投资的核心方向,红利策略预计将继续受到青睐,而在消费领域,情绪消费也有望带来新的增长动力。展望未来,在出口数据和宏观经济回升的背景下,市场或更多聚焦于政策预期及行业供需关系带来的结构性机会,总体保持审慎乐观。
债市方面,2024年,中国债市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经济修复的背景下演绎出震荡走牛的行情。展望2025年,尽管短期内可能面临一定调整,但长期配置价值依然显著。另有机构分析称,市场仍存在不确定性,股债回归负相关性,在投资组合中配置债券有助于降低组合波动,建议投资者关注中短久期品种及信用下沉策略等机会。综合来看,投资者应密切关注政策动态与市场变化,把握结构性机会,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
跨年行情进行时!别再错过了~
什么是“跨年行情”:简单来说,跨年行情就是指岁末年初(10月至次年3月)之际,市场往往有机会迎来一波具有一定规模的上涨行情。
为什么会出现“跨年行情”:
1、政策旺季:岁末年初往往是重要会议的时间窗,比如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次年1~3月的全国两会等。
2、流动性相对充裕:一般来说,年初市场的流动性相对充裕,在流动性较好的情况下,可能会给股市带来一定的增量资金,给市场提供一定的上涨动力。
3、数据真空期:1~2月正处于宏观数据的真空期,并且上市企业的年报和一季报集中发布是在3月和4月,所以也处于业绩的真空期,这就使得市场拥有较大的想象空间。
“跨年行情”的两种情况:1、趋势性跨年行情;2、逆转性跨年行情。
投资者应该怎么做:虽然从历史数据来看,发生跨年行情的概率相对较高,但是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者还是应当结合当前市场估值的历史分位以及政策环境、海外因素等多角度分析,做出更加科学的投资决策。
图片来源于BETA制作
整理编辑 | BETA 原创编辑团队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敬请您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必要时应咨询第三方专业顾问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