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公布丨母马死后还能分娩?固原姚河源遗址新发现揭开3000年前的秘密

文摘   2024-10-25 17:56   宁夏  

10月22日,正在河南郑州举行的2024中国动植物考古学大会上,科研人员公布了在宁夏姚河源遗址二号车马坑(CMK2)发现动物死后分娩现象。

据西北大学博士研究生黄泽贤介绍,在姚河源遗址2号车马坑(CMK2)中,科研人员发现唯一一匹成年雌性马个体,编号为马6,年龄15岁,其盆骨后方以及腹腔位置有一极幼年马个体的牙齿及骨骼,编号为马10。



通过现场考古图片可以看到,幼年马的头骨紧挨着雌马的盆骨与股骨处,即产道位置,幼年马的尺骨、盆骨、胫骨碎块以及脊椎残块散乱分布于雌马的腹腔后方,且骨壁疏松、薄脆,尚未发育,明显为幼龄个体。经过考古人员的进一步研究,推测这匹幼年马可能是妊娠期不小于9个月的胎儿。

现代畜牧业资料显示,马的妊娠期约11个月左右,繁殖年龄在3岁至15岁。结合年龄、性别和空间位置来看,马6是孕期死亡后被埋葬,马10很可能是马6的胎儿。








那么问题来了,已经死亡的雌马怎么可能完成分娩呢?
对于这一挑战大众认知的现象,科研人员给出了解释——死后分娩是现代法医学概念,是指孕妇死亡后,尸体分解产生大量气体,胎儿因受腹腔内的腐败气体压迫而被压出孕妇体外。在俄罗斯、意大利等国家的考古发掘研究中,均发现过女性死后分娩的现象,考古人员认为,这一概念可能也适用于其他胎生动物。
这次在姚河源遗址的发现,是国内首次公布的考古遗址动物死后分娩现象为了解和探索西周时期姚河源遗址马匹的利用管理策略,中国青铜时代贵族葬仪中的马匹埋葬提供了新资料,也为现代动物兽医学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数据。







姚河源:名副其实的“宝藏”遗址
2017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8年获得“田野考古二等奖”,2020年入选“中国考古新发现(亦称六大考古发现)”,2022年入选“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这些考古界的重量级奖项都指向一个名字——姚河源


自2017年4月发掘至今,“姚河塬西周遗址”已清理出占地8000余平方米的诸侯国君家族墓葬区,以及占地约4000平方米的铸铜作坊区等核心遗址。迄今已出土石器、陶器、原始瓷器、青铜器、玉器、骨角牙蚌器、刻辞甲骨等3000余件品类繁多、工艺精美的文物。



这也是西北地区首次发现西周分封诸侯国都邑城址。史料明确记载的六盘山地区县级建制的历史起于西汉时期,而姚河塬西周遗址是西周时期城市的建制规模,这一发现将六盘山地区的建制史提前了1000多年






姚河源遗址的“含金量”还在不断提升


最西北的西周早期封国都邑城址、最西北的西周早期诸侯级墓葬、最西北的甲骨文发现地、最西北的原始瓷器出土地、最西北的铸铜作坊遗址,这是姚河塬遗址被评为“2017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时,评委专家给予的高度评价。目前这座充满惊喜与意外的古代遗址仍在挖掘之中,未来也许还有更多尘封千年的历史被慢慢揭开。

来源:综合新华网 黄河云视


宁夏固原博物馆欢迎您


宁夏固原博物馆
宁夏固原博物馆筹建于1983年,1988年9月25日落成开放。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是一座以收藏历史文物为主,集宣传教育、科学研究、展示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一级博物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