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请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汉朝时期的固原望族
东汉建都洛阳,使得安定、北地诸郡不具有捍卫京师的功能,之前作为关中北方锁钥的固原地区已难以恢复昔日的辉煌。固原在全国的地位骤然下降,其重要性不能和西汉时相比。但这个时期,固原本籍人士中却出现了以梁统为代表的梁氏家族和以皇甫规为代表的皇甫氏家族这两个望族。他们都在东汉历史上产生过重要作用,尤其是梁氏家族,在东汉的政坛上产生过重要影响。
梁 商(?—141)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字伯夏,梁雍之子,梁竦之孙。少以外戚拜郎中,为东汉大将军。永建元年(126),袭父封乘氏侯。永建三年(128),汉顺帝选梁商的女儿和妹妹入掖庭。阳嘉元年(132),梁商女儿立为皇后,妹妹封为贵人。顺烈梁皇后晚年临朝秉政,对东汉外戚专权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梁商为人谦恭,虚己进贤。顺帝先后封梁商长子梁冀为襄邑侯、少子梁不疑为步兵校尉,梁商都上书相辞,主张选贤任能。阳嘉三年(134),封梁商为大将军,梁商固辞不受,称疾一年不起。阳嘉五年(136),夫人阴氏薨,追号开封君,赠印授。当初,梁竦二女入宫,招来一场横祸;到他的孙辈梁商,又是女儿和妹妹二人双双入宫,不但没有招来灾祸,反而加官晋级,荣华富贵。梁氏家族到梁商时又开始重新崛起。
梁商在对待少数民族关系方面,主张实行安抚政策,反对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征讨,以缓和民族矛盾,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元初五年(118)夏,南匈奴违背约定,率三千骑侵犯河西。梁商上书主张采取挖深沟、筑高壁来防范,并以恩威信义来招降匈奴,尽量不要打仗,让边地安宁,减轻人民的负担。他常常教导边将们,对待少数民族要宽仁,使各民族和睦相处。每遇到灾荒之年,梁商常常将自家的粮食拉到城门,赈济饥民,却从不宣示自己的恩惠。永建四年(129),马贤、来机、刘秉等因镇压诸羌有功,封马贤为弘农太守,来机为并州刺史,刘秉为凉州刺史。梁商对来机等说,统领羌人的措施,没有固定的方法,要临事随机应变,并依照他们的习俗进行。梁商不仅是一位“良辅”,而且在文学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他除习《韩诗》外,也通《春秋》和《周易》。
梁 冀(?—159)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字伯卓,梁商子。少年时代就依仗皇亲国戚的身份,游手好闲,酗酒斗殴,吃喝玩乐,是京城有名的纨绔恶少。永和元年(136),梁商担任河南尹时,梁冀贪赃枉法,无恶不作。洛阳令吕放是梁商过去的门客,便把梁冀在河南的所作所为告诉了梁家。梁冀受到父亲的责骂,知道是吕放告的状,便派人将吕放在路上暗杀。又怕父亲梁商知道了责怪,为安慰吕家,找了一个所谓的“仇人”,把其一家灭门,无故枉杀许多人。梁商死后,梁冀继任为大将军。
汉顺帝汉安元年(142)八月,“八使”分行州郡,考察民情,表贤良,显忠勤,收举贪官污吏。光禄大夫张纲大胆上奏皇上,举劾梁氏兄弟“外戚蒙恩”“专肆贪叨”“纵态无极”,不宜担当要职。梁冀对张纲怀恨在心,不久就找到借口,把张纲排挤出京城,贬到广陵去当太守,以平定徐州、扬州二地十余年的动乱。张纲以友善和好的方式平息动乱,朝廷论功当封,被梁冀阻挠。此次“八使”所纠,多梁冀及宦官亲党。
汉安三年(144),汉顺帝刘保病故。太子刘炳继位,改年号永嘉,史称汉冲帝,年仅两岁。梁冀的妹妹梁皇后成为皇太后,并临朝执政。但小皇帝不到一年就死了。梁冀与梁太后经秘密谋划,选中渤海孝王的八岁幼子刘缵为新皇帝,改年号本初,史称汉质帝。汉质帝对满朝文武大臣说:“此跋扈将军也。”于是,梁冀就让太监在食物中下药,毒死了汉质帝。梁冀兄妹后又扶持汉章帝刘烜的曾孙刘志做新皇帝,改年号建和,史称汉桓帝。新皇帝也只有十五岁,梁太后仍然临朝执政,因而朝中军政大事仍然是梁氏兄妹把持。
梁冀在朝中一手遮天,卖官鬻爵,甚至把皇帝也不放在眼里。梁冀一家生活糜烂,穷奢极欲,作威作福,横行霸道,他把持朝政,控制汉室长达二十余年。延熹二年(159),梁太后、梁皇后相继死去,梁冀失去了靠山。不久,桓帝与宦官单超、徐璜等谋划了诛冀的办法,果断地收缴了梁冀的大将军印绶,褫夺了兵权。梁冀自知大势已去,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便与妻子一同自杀,受他们牵连被处死及免职者达数百人,家产也被抄没。
梁 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字孟皇,是东汉显贵梁统的后裔。生年不详,生活在汉末至曹魏年间。梁鹄初选为孝廉,拜为郎官,光和元年(178)进入鸿都门学,出任凉州刺史,后入朝提升为选部尚书。曹操欲任命他为洛阳令,梁鹄不受,拜为北部尉。时值东汉衰落,梁鹄奔赴荆州(今属湖北),投靠刘表。建安二十三年(218),荆州被破,梁鹄复归曹操,被奉为座上宾。
梁鹄最大的贡献在其书法成就,他的翰墨碑刻在中国的书法史上留下了闪光的印记。梁鹄少年时就爱好书法,及举孝廉入京师,便师从著名书法家师宜官,在继承老师书法成就的基础上,创立了著名的“八分法”,这属于隶书一体。梁鹄深得师傅的真传,八分隶书体的成形,得力于梁鹄,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当时曹操聚天下书法英才于许昌,皆精八分隶书,但曹操独爱梁所写的,常将梁鹄书迹悬于帐中,或挂于壁间观赏,认为梁鹄的书法在气势上胜过其师宜官,因此,曹操宫中的题署多出于梁鹄手笔。传说王羲之学书时,曾赴许昌访得梁鹄墨迹。
梁鹄的书迹流传下来的极少,传世的碑刻有《孔羡碑》《受禅表》。《孔羡碑》,也称《鲁孔子庙碑》《修孔子庙碑》《封孔羡碑》, 此碑在山东曲阜孔庙,22 行,行40 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拓本。此碑疏密得体,刚柔相济,为隶书名碑,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该碑书法以方笔取胜,是东汉《张迁碑》《鲜于璜碑》书风的余脉,结字取外满体势,宽博大度,浑朴茂密,历来对其评价甚高,宋朝学者洪适《隶释》 一书评价说:“魏隶可珍为四碑,鹄《修孔子庙碑》为冠。”公元 220 年,曹丕受禅即位时的《受禅表》,又称《受禅碑》,据说也出自梁鹄之手,也有人说《受禅碑》是王朗撰文,梁鹄书丹,钟繇刻字,故又称为“三绝碑”。
山东曲阜保存的梁鹄碑刻《孔羡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