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固原——魏晋(上)

文摘   2024-11-27 16:32   宁夏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魏晋南北朝的三百六十余年间,由于战乱频仍,政权跌宕,安定郡所在的固原地区,先后经历了曹魏、西晋和前赵(匈奴)、后赵(羯)、前秦(氐)、后秦(羌)、西秦(鲜卑)、大夏(匈奴)及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西魏(鲜卑)、北周(鲜卑)的统治。这些大小王朝大多没有自己的经济基础,而是暂时的不巩固的军事行政联合体,他们对征服地区采取军事殖民方式,政权频繁交替,群雄混战,生灵涂炭,而且固原的特殊地域又造就了武人群体并逐步发迹形成关陇官僚集团。各民族在迁徙、冲突、交融中相互交往、深度融合、繁衍生息。佛教勃兴及罗马文化的羼入又促进了中西文化互相影响、交相渗透。

曹魏控制安定郡

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农民大起义的过程中,各地方官吏和豪强地主逐渐扩大自己的武装力量,形成一个个地方割据势力,并展开激烈的兼并战争。固原地区的实际控制权在韩遂和马腾、马超父子等西北军阀及曹魏之间频繁流转。初平三年(192),韩遂、马腾率众到达长安,接受了李傕等人控制下的朝廷任命,韩遂为镇西将军,马腾为征西将军,而作为西北军阀盟主的韩遂利令智昏,不听部下劝谏执意造反。

黄巾起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建安十六年(211),曹操行“灭虢取虞”之计,声言攻张鲁,占据汉中,实则想消灭西北韩遂、马超的势力。在魏军强大的攻势下,马超难以阻遏曹军,逼迫之下“遣使求割关陇以请和”。曹操拒绝马超求和请求,又用贾诩之策离间韩遂,使马超与韩遂互相猜忌,各怀疑心,临阵各不相救,致使魏军一举击破了陇右联军,马超、韩遂溃退凉州。其间,陇右联军势力较大的杨秋带领其部下退到安定郡(治今甘肃镇原),曹操率领大军紧追不舍,杨秋投降曹魏,安定郡所辖地域尽归曹魏。从而使曹操在实现经略陇右的战略中,首先占领了陇东一域。建安十七年(212)五月,曹操诛杀马腾并诛灭其三族,幸免遇难的马超悲愤不已,兴兵为父报仇,失败后又退守安定郡,并联络安定郡等地羌人向陇右扩展。十八年(213)正月,马超进攻陇西汉阳郡治所冀城,驻守冀城的曹魏刺史韦康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投降马超。不久,韦康的故吏杨阜、赵昂等联合天水、安定、南安三郡的兵力反攻冀城,马超战败后投奔刘备,曹操消灭马超割据势力,对安定郡及凉州等地的控制得到加强。

魏蜀争夺安定郡

魏文帝黄初元年(220),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为帝(文帝),国号魏,建都洛阳。随后,刘备、孙权也相继称帝。从此,我国历史进入三国鼎立时期。三国时期,固原地区归曹魏统治,设高平(今原州区)、朝那(今彭阳县古城镇)、乌氏(今泾源县北)三县,后因高平县处在曹魏政权和羌胡的分界线上,曹魏废高平县归入朝那县,并设立都卢县(今隆德县境内)。这一时期的固原地区不仅有汉族居住,还有鲜卑族、羌族、氐族、羯族、匈奴等少数民族居住,形成了各族人民的大融合。但从魏初起,安定郡一带的政局一直动荡不定,不但频繁爆发羌人起事,而且是魏蜀争夺的焦点地区之一。 

古高平城(今固原市原州区)

图片来源:宁夏固原博物馆


黄初五年(224)羌族大首领辟蹏率领羌民起事,被雍州刺史郭淮领兵镇压,郭淮采取怀柔政策,从而缓和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魏明帝太和二年(228),蜀汉诸葛亮采用“暗度陈仓”之计,亲率六万大军出奇制胜,猛攻祁山,曹魏辖区的南安、天水、安定(治今镇原,辖今镇原、彭阳等地)相继投降蜀汉,正如《魏书》所记“举军应亮,关中响震”。后来,马谡街亭败绩,蜀军撤离汉中,魏文帝曹丕诏令曹真、张郃率兵收复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为了配合蜀汉进攻曹魏西境,安定郡的杨条等人率众起事,和诸葛亮遥为互应,曹魏大将曹真和张郃率军攻伐,杨条等坚守月氏城(今隆德县境内)以待蜀军,但因诸葛亮败退,杨条等孤军无援,投降曹魏。随后,曹真和张郃又对安定羌人进行征讨,稳定了安定郡局势。

编辑丨李 荣

责编丨李 莉

审核丨李 静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宁夏固原博物馆
宁夏固原博物馆筹建于1983年,1988年9月25日落成开放。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是一座以收藏历史文物为主,集宣传教育、科学研究、展示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一级博物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