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如何做好护理员的心理慰藉

健康   2024-11-02 19:30   湖南  


护理员崩溃的日常   

养老机构护理员面临许多崩溃的瞬间,这些日复一日的发生,确实非常艰难,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承受不住就会想离职,企业招聘人不容易,留人更要下功夫。离职原因其实除了工资、工作氛围这些原因外,还有一个就是精神层面的消耗。


在所有照护对象中,认知症的长者难度要比失能的大得多。认知症长者作息日夜颠倒,睡眠严重不足,疾病原因又导致处于亢奋状态,整个夜间不睡、徘徊,严重的不停敲打其他长者的房门。这种症状会打乱护理员的正常工作节奏和作息,让护理员一直处于疲劳状态。这不仅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也会使他们在工作中更容易感到烦躁和焦虑。


认知症重度长者的排泄处理和不适当行为更是给护理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清理排泄物本就是一项繁重的工作,当长者将其涂抹在墙壁和窗帘上,有的将排泄物包裹起来藏在衣柜里等等,护理员不仅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清理,这种种不卫生和混乱的场面让护理员感到沮丧和无奈,日复一日不堪重负。


这些日常困境给护理员造成的心理痛苦包括:

挫败感:


尽管付出了很多努力,但长者的状况似乎没有明显改善,护理员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成效。

焦虑感:


担心无法应对长者的各种突发情况,害怕出现意外而承担责任。

厌恶感:


面对脏乱的环境和不适当的行为,可能会产生本能的厌恶情绪,但又因为职业要求而不得不压抑这种情绪,从而加重心理负担。

孤独感:在面对这些困难时,如果没有足够的支持和理解,护理员会感到孤立无援。


护理部管理者怎么做?

对于养老机构管理者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缓解护理员的心理负担:

一、提供心理支持


1. 定期组织心理疏导活动


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护理员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课程,帮助他们识别和应对压力、焦虑等负面情绪,学习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


设立内部心理咨询热线或咨询室,让护理员在需要的时候能够随时获得专业的心理支持。

2. 建立关怀机制


管理者要经常与护理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压力,给予关心和鼓励。


在特殊时期或护理员遇到重大困难时,及时送上慰问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机构的温暖和关怀。

二、优化工作安排


1. 合理调整排班制度


根据长者的作息规律和护理需求,合理安排护理员的工作时间和班次,尽量减少夜间工作的强度和频率。


确保护理员有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2. 增加人员配置


在长者数量较多或护理难度较大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护理员的数量,减轻每个护理员的工作负担。


可以招聘一些兼职护理员或志愿者,在高峰期提供协助。

三、加强培训和教育


1. 专业技能培训


为护理员提供针对认知症长者护理的专业培训,包括行为管理、沟通技巧、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


定期组织护理技能竞赛和经验交流活动,激发护理员的学习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2. 心理应对培训


开展压力管理、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培训,帮助护理员提高心理韧性,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


教授护理员一些放松技巧,如冥想、深呼吸、瑜伽等,让他们在工作间隙能够快速缓解压力。

四、改善工作环境

1. 提供舒适的工作条件


确保工作场所的整洁、通风和舒适,为护理员提供必要的工作设备和工具,减轻他们的体力劳动强度。


设置舒适的休息区域,配备沙发、饮水机、微波炉等设施,让护理员在休息时间能够得到充分的放松。


2. 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


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开展放电影、卡拉OK、PK游戏、一日游等丰富活动,增强护理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提高团队凝聚力。


鼓励护理员之间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共同应对工作中的困难。

五、建立激励机制


1. 物质奖励


设立绩效奖金、优秀员工奖等激励措施,对工作表现出色的护理员给予物质奖励,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根据护理员的工作年限和贡献,适当提高工资待遇和福利水平。


2. 精神奖励


公开表扬和表彰优秀护理员,颁发荣誉证书和奖章,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工作得到了认可和尊重。


为护理员提供晋升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激励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总结

综上所述,护理部管理人员只有全面落实这些措施,帮助其释放情绪压力,让工作氛围更加融洽,才能有效地留住护理员,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来源:养老一线

推荐阅读

文库:护士专有的精品文库

视频号:护理干货和大咖直播

买书:护理书籍,护士要的书都有

题库:新指南、新共识、新标准练习题

关注:按护士科室分类的微信公众号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下载知护网app


老年照护
老年照护学习平台,突出专业性、实用性,包括临床护理、老年照护、慢病护理,医养结合、居家照护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