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疾病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有效预防心脏疾病,我们要关注心脏健康,那么,常见的心脏疾病有哪些呢?小编分享一篇文章,供大家参考。
心脏病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如果不注重保护心脏健康的话,很容易导致心脏病,病情难以控制越发严重,甚至可能会引发心脏猝死,以下是生活中常见的11类心脏疾病:
一、高血压性心脏病
全身血压慢性升高将导致约20%的患者左心室肥大,肥胖患者发病率升高1倍。90%高血压为原发性,无明确病因。心力衰竭、冠心病、心律失常是高血压常见的并发症。系统性高血压可引起左心室肥厚,表现为心室壁变厚,室腔变小。
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早期,心脏大小多为正常或轻微增大。直至心肌功能失代偿时,心脏才出现明显增大。由于系统性血压升高,主动脉会以主动脉瓣和膈肌主动脉裂孔为中心向外逐渐扩张,其升主动脉和降主动脉段变得更加突出。长期的系统性高血压最终将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
二、二尖瓣狭窄
在发达国家,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二尖瓣狭窄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在发展中国家,该病在老年人和年轻人中依然很常见。其主要症状是由左心衰竭导致的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
二尖瓣狭窄导致左心房流出道受阻,通常当瓣膜面积小于正常面积的1/3时出现症状。随着左心房压力升高,左心房增大,肺静脉压力升高(肺静脉高压)并向肺循环反流。上肺血管变得与下肺血管一样粗,或更突出(头向集中化)。肺静脉高压最终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
长期的肺静脉高压,肺血管的生理变化会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刺激肺动脉压升高。最后发展为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
三、肺动脉高压
正常肺动脉压的平均值约为15mmHg。肺动脉高压可能是特发性(原发性)的,或可以继发于其他疾病,常见于肺气肿。二尖瓣狭窄是引起肺动脉高压的另一个原因。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其主要死因为进行性右心衰竭。继发性肺动脉高压与导致肺动脉高压的病因疾病并存,如肺气肿、反复发生的肺栓塞、二尖瓣狭窄、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肺动脉高压的标志是中央肺血管( 即主肺动脉、左右肺动脉增粗)和周围肺血管管径,上的明显差异。这种矛盾被称为“肺门截断征”。在CT图像上,正常情况下主肺动脉与升主动脉直径相近,但在肺动脉高压时,主肺动脉通常不小于3cm 。
四、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狭窄可能源于先天性二叶主动脉瓣,或可能由于三叶瓣膜的退化,在少数情况下也可能是由于风湿性心脏病。由于左室血流流出受阻,心室壁代偿性增厚,疾病早期心脏大小通常是正常的。
由于狭窄后扩张,有可能引起升主动脉异常突出,此为动脉狭窄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存在涡流和湍流,远离梗阻几厘米处,管腔内压力升高。最终当心脏失代偿时,会发生心脏增大和充血性心力衰竭。主动脉瓣狭窄三联征包括胸痛、晕厥、气短。
五、扩张型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的定义为在心室收缩和舒张容积增加的情况下,同时出现射血分数下降(<40% )。扩张型心肌病是最常见的心肌病(约占90%)。它可以是特发性(原发性)的,也可以是患有其他疾病,如心肌缺血、糖尿病、酒精中毒等。心肌收缩力减低和心室扩张通常以心脏增大为特征,常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影像表现。
六、肥厚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分为原发性(遗传)和继发性两种形式,心肌非对称性或向心性肥厚,有时伴有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向前运动,引起的左室血流流出受阻,可导致心源性猝死。
继发性的肥厚型心肌病最常见,它是高血压引起的左室向心性、弥漫性肥大,不伴有左室血流流出受阻。原发性的肥厚型心肌病可通过超声心动图或心电门控的心脏MRI诊断,常可发现室间隔不对称肥厚(ASH)。
七、限制型心肌病。
限制型心肌病是心肌病中的少见类型,主要特征为心室舒张压升高,心脏收缩功能较好。通常继发于心肌浸润性疾病,包括淀粉样物质沉积、自身免疫病、放射损伤。主要症状与充血性心力衰竭有关。
尽管临床表现与缩窄性心包炎相似,但限制型心肌病的心包是正常的,缩窄性心包炎时心包是增厚的。鉴别两种疾病的意义在于,缩窄性心包炎是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治愈的。
限制型心肌病时心脏通常不增大,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肺部表现。MRI可显示心包厚度,若心包厚度正常(<4mm),可排除缩窄性心包炎。钙化在CT上更易显示,如果出现心包钙化,则可排除限制型心肌病。
八、主动脉瘤概述
动脉瘤的定义为血管扩张超过正常管径的50%。动脉粥样硬化是胸部降主动脉瘤的最常见病因,大多数主动脉瘤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大多数动脉瘤患者是没有症状的,动脉瘤大部分是偶然被发现。
当胸部降主动脉瘤增大,可引起放射至背部的疼痛,这一症状比较典型,但不一定在每个患者中出现。在CT或MRI上测量时,升主动脉直径通常小于3.5cm,降主动脉小于3cm。胸主动脉瘤通常定义为持续扩张,直径大于4cm。
一般说来,5~6cm的动脉瘤有破裂的危险,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动脉瘤的增长速度也是一个决定是否需要外科治疗或修补的重要因素。动脉瘤增长速度应小于1厘米/年,否则考虑择期手术。
要会识别胸主动脉瘤,胸主动脉瘤的表现部分取决于它发生在胸主动脉的哪一部分。升主动脉瘤可能向前向右扩张。主动脉弓动脉瘤表现为中纵隔肿块,降主动脉瘤向左、后、外扩张。
增强CT是诊断胸主动脉瘤最常用的方法。MRI也可以很好地显示动脉瘤,但是CT图像更易获得,且MRI价格较高。在CT上,动脉瘤可呈长梭形或囊袋状(球形)。
CT使用含碘对比剂经静脉弹丸式注射,可更好地显示动脉瘤的解剖结构。但有可能在未增强时也可看见。通常同时扫描未增强和增强CT来充分评估动脉瘤和内部血栓。内膜钙化常见,附璧血栓可将造影剂强化的管腔与钙化内膜分开。
九、胸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最常起自升主动脉( Stanford A型),或仅累及降主动脉(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是血流经主动脉壁内膜破口进入主动脉壁间,通常是沿着血管中膜,血流将不同长度的主动脉壁分隔开。
通常,主动脉夹层患者患有高血压,或有其他易诱发夹层的基础疾病,如主动脉囊性中膜变性、动脉粥样硬化、Marfan综合征、Ehlers-Danlos 综合征、创伤、梅毒、吸食强效可卡因等。
典型病史为突发撕裂样胸痛,刚发作时疼痛最为明显。常规X线平片对其诊断不敏感,但当几种影像表现同时出现,并伴有典型临床表现时,可提示诊断。“纵隔增宽”对确立诊断意义不大,由于床旁仰卧位X线片常使纵隔显示较宽,且仅约1/4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有纵隔增宽。
左侧胸腔积液通常是由胸膜刺激引起的渗出液,但主动脉短暂出血也可引起血胸。左肺尖积液或积血;主动脉结形态失常;气管或食管向右偏移。MRI和CT诊断主动脉夹层主要依据是内膜片分隔真腔和假腔(夹层形成的管腔)。
一般来说,A型(升主动脉型)需手术治疗,B型(降主动脉型)用药物治疗。
十、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引起冠状动脉管腔狹窄,钙盐在管壁肌层沉积。易损斑块破裂、血管痉挛或栓子都可造成管腔狭窄,到一定程度都可引起心肌局部缺血和梗死。
MRI、CT和核医学检查常用于冠状动脉疾病的评估。MRI可以显示梗死后瘢痕形成和心肌收缩力,也可定量评估心室功能。
CT用于冠状动脉的显影,具有很高的阴性预测值,检查结果为阴性基本上可以排除冠状动脉疾病。心脏CT血管成像主要的缺点是X线剂量相对较高,但设备和算法的进步明显降低了射线剂量。心脏CT血管成像需要注射含碘的对比剂。
CT也可在无症状患者中进行钙化积分评价,冠状动脉钙化作为冠状动脉疾病的评价指标。心脏CT扫描检出钙化,计算机计算钙化的总量,为钙化积分,有助于判断预后,分数越高,冠心病的概率越大。评价钙化积分时,不用静脉注射对比剂。CT也可显示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如室壁瘤和心腔内血栓。
来源:新乡医学影像
你点的“在看”,我认真的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