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寸今文案(ID:cunjincunjin666)
经常能看到一些到韩国留学的朋友吐槽学校食堂饭菜。据说,食堂里很少见到肉,基本都是泡菜和素菜。这跟韩国发达国家的形象有点不搭啊,人均GDP都超过3万美元了,咋还吃不起肉呢?今天,我们来扒一扒这背后的真相。高物价:政策与市场双重夹击下的“肉痛”
为了保护本国农民,韩国政府对进口农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并以补贴形式返还给农民。这种做法虽然保障了农民的利益,却也人为地推高了食品价格,尤其是肉类价格。高关税使得进口肉类价格居高不下,而本土肉类由于生产成本高、产量有限,价格更是贵得离谱。根据韩国homeplus电商平台的数据,普通猪肉约53元人民币一斤,牛肉碎肉也要50元左右,中等品质的牛肉约100元,高端牛肉更是高达1000元。考虑到韩国平均月薪约1.89万元人民币,如此高昂的食品价格无疑增加了民众的生活负担,也直接影响了他们的饮食结构。此外,韩国农产品市场保护性极强,进口肉类虽然价格相对较低,但在大型超市的销售渠道和市场准入方面受到严格限制,进一步加剧了肉价的市场扭曲,使得普通民众难以享受到价格实惠的进口肉类。饮食文化与社会现实:肉的“奢侈品化”与无奈的“精打细算”
在韩国的饮食文化中,肉类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往往象征着庆祝、奖励或表达爱意。自助餐肉类供应充足,但在蔬菜水果上有所限制;公司团建烤肉是常态,这种集中消费可能掩盖了日常饮食中肉类摄入不足的现实。韩剧中,也常有人因吃到肉而感动落泪,或将送肉视为一份珍贵的礼物,这些文化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肉类的特殊地位,使其带有了“奢侈品”的色彩。然而,在学校、公司食堂等公共场所,餐食却以经济实惠的素菜和泡菜为主,肉类则相对稀少。这与韩国高昂的生活成本密不可分。高房价、高教育支出占据了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为了维持生计,许多家庭不得不选择在饮食上精打细算,减少肉类消费。2024年6月,一名中国留学生因在食堂多拿几块肉而被通报批评的事件,更是突显了肉在韩国的“稀缺性”以及人们对肉类的珍视。肉类市场二元结构:本土贵,进口难,加剧市场失衡
韩国肉类市场呈现出典型的二元结构:本土肉价格高昂,进口肉相对便宜,但市场份额有限,且市场准入受限。这种二元结构导致整体肉价居高不下,加剧了市场供需失衡。韩国的饮食现状,反映了其特殊的经济和社会结构。虽然经济发达,但在具体消费领域,还是面临着价格高、结构失衡等问题。这也提醒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不能只看GDP,GDP不代表一切。关于商业、经济、历史、文化的那些事
每天获取一点新知,多个视角看世界
点击关注账号,记得星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