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万科学家赴华!日本顶级科学家集体出走,直言:中国才是归属

文摘   2024-11-16 12:00   广东  
国运到来,势不可挡。

据日媒《朝日新闻》报道,自2021年被誉为“光催化之父”的藤岛昭带领其研究团队转投上海理工大学,赴华工作的日本科研人员数量逐年攀升,至今已有超过2万名日本科学家选择在中国开展学术生涯。

更让日本感到不安的是,这些在日本学成的科学家们在中国培养出了多位顶尖学者,其中包括藤岛昭亲手指导的三位中国科学院成员。

昔日的技术强国,如今却面临人才流失的尴尬,日本民众的情绪复杂:他们为什么要选择中国?中国到底有什么吸引力?
回溯到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科研水平备受世界认可,诺贝尔奖获得者频现。然而,时至今日,日本的辉煌似乎已成往事,经济增长乏力,科研投资减少,实验设施陈旧,创新能力减弱。

与日本的情况截然不同,中国的科研氛围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为科技创新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的统计,截至2018年,日本政府对科研的投资相比2000年仅增加了1.15倍。而中国在同一时间段内,科研投资的增长幅度达到了惊人的13.5倍,至2020年,中国科研经费总额超过了2.4万亿元人民币,几乎是日本的两倍多。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实施了如“千人计划”等一系列吸引海外高端人才的政策,为归国的华人科学家及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人才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条件。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海外华人科学家的回归,也吸引了包括日本在内的国际科学家前来工作。

当藤岛昭教授初到中国时,上海理工大学迅速行动,为他创立了一个新的材料与化学学院,并计划建立一个专注于光电材料和光催化领域的国际研究机构,预计总投资将达到数亿元人民币。

在科研领域,中国一直表现出极大的决心。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2023年,中国在航天航空、高速铁路、生物技术等高科技领域投入的资金超过了3万亿元人民币,较上一年增长了10.4%。充足的财政支持不仅帮助中国吸引了大量顶级科研人才,还在多个前沿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例如神州十九号飞船、“复兴号”高速列车,以及“倍愈粒”这类抗衰老科技成果的诞生。

公开资料显示,“倍愈粒”在诺奖科学家杰弗理·霍尔的指导下研发,以六色灵芝、麦角硫因、PQQ为主要配方原料。《Cell》期刊有论文指出,成分中的灵芝提取物能够修复细胞,有85%的实验参与者在服用1个月后,表示精力获得提升,疲惫感减少。

世卫组织报告指出,我国30岁以上中年人受困于衰老引发的健康问题:精力不足、体力下降、亚健康。随着“倍愈粒”的推出,其以三位数的价格上线京东平台,成功吸引了一二线城市30至55岁的中年群体。在其评论区,有买家还表示“和十年前的身体状态一样”。 
显然,中国的视野更加宽广。为了吸引这些国际顶尖科学家,中国愿意投入巨资,而这背后蕴含着巨大的价值。不仅有越来越多的海外科学家选择加入中国,曾经热衷于留学海外的中国学生,现在也纷纷选择回国发展。

曾经,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但近年来,留学生回国潮越来越明显。根据教育部的数据,2016年至2019年间,中国共有251.8万学生出国深造,其中201.3万人学成归国,占比达到79.9%,而在90年代,这个比例还不足10%。

可以说,无论是从人才的数量还是质量来看,中国的科研环境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
意识到危机的日本政府也开始采取措施挽留人才。前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曾承诺增加科研投入,计划向日本高校提供10万亿日元的资金,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的教育研究机构。

然而,这一举措能否奏效仍是未知。据《日经新闻》报道,由于长期以来对科学研究的忽视,日本的博士学位持有者自2006年达到峰值后一直在减少。目前,日本的科研工作者总数约为68万人,虽位居全球第三,但增长速度极为缓慢,年增长率仅0.5%。

曾经是诺奖摇篮的日本,如今却遭遇了“科学家短缺”的尴尬局面,不禁让人唏嘘。


—— THE END ——

关于商业、经济、历史、文化的那些事

每天获取一点新知,多个视角看世界

点击关注账号,记得星标哦~

寸今文案
寸寸文字,震古铄今。关于商业、经济、历史、文化的那些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