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青铜器学知识:墓葬考古发掘出土青铜器研究方法(一)。

文摘   2024-11-25 12:34   陕西  

“排器法”的初衷是考古学者尝试通过墓葬青铜器“自身”的某些“规律”对出土器物进行分门别类。

最早提出“排器法”(器群)雏形的是郭宝钧先生,郭宝钧从自己亲手发掘出土的考古资料出发,进行商周铜器的综合研究,是他在考古学上的重要贡献。

一、上世纪60年代前期,郭宝钧作为中国历史博物馆特约研究员,著成《商周铜器群综合研究》一书。1981年遗稿由邹衡、徐自强整理出版。他以亲手摩挲该馆所藏600件铜器为基础,兼及自己过去发掘和历年参观的器物,以及各单位提供的资料,合计2000余件(归属175个分群),基本上囊括1966年以前出土情况明确的成群商周铜器,进行考古学方法的综合研究。其主要特点是:(1)试图通过青铜礼乐器的分期断代研究,来探讨商周时代青铜文化的发展规律;(2)研究范围是青铜礼乐器群的组合、形制、花纹、铭刻,尤其着重铸造,而很少涉及铭文内容;(3)取材主要是发掘品,其次是有记录可查的采集品,传世铜器一般不在研究之列;(4)采用的是分群界标法。

郭宝钧这部遗著,尽管偏重于考古材料的汇集和综合论述前人研究的成果,但同时也包括了作者本人长期从事考古发掘与研究的经验及其独到的见解,因而在学术上达到相当的高度。

二、上世纪80年代,陕西一批考古学者对宝鸡弓鱼国青铜器(西周早期)铭文与器型、纹饰的研究,发现部分墓葬出土的器物自身铭文有“自作器”(墓主自己或本氏族、宗族、家族作的器物,以此类推那么陪葬的其他器物就是“其他人”的器物“)。

三、综合前辈考古学者的研究成果,近些年陕西考古学者以“青铜器群”、“自铭器”等成果结合考古类型学进一步完善为:“排器法”。

”排器法“即根据墓葬出土青铜器的位置分布、器型分布、器群、器形、纹饰、铭文等再依据考古类型学进行分门别类,以期找出某种规律。

以湖北随州叶家山M111考古发掘简报为例,

夏商周考古青铜学古文字学
青铜器学入门系列 青铜器学进阶系列 古文字(金文)学入门系列 古文字(金文)学进阶系列 夏商周考古学入门系列 夏商周考古学进阶系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