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帝陵兵马俑一、二、三号坑陶俑刚出土时全身是彩色的,俑的服饰上朱红、粉绿、蓝、赭紫等十几种颜色,其中以朱红、粉绿、赭色为多。出土后,遇空气发生氧化等反应使其失去原有的色彩。
现依据考古发掘报告,对兵马俑刚出土时身上颜色的记录,用文字“展示”彩色兵马俑。
名称:高级军吏俑 时代:秦代 出土地点: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一号坑。收藏单位:秦陵博物院 规格:通高197厘米 编号:俑(T2G2:97)
介绍:身穿双重长孺,双肩有护肩披膊,胫部缚护腿,足穿齐头方口翘尖履,头戴鹖冠。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作拄剑状,其附近伴出青铜长剑一柄(图十三)。该俑原站立于战车之上,头带赭色鹖冠,身穿粉紫色长孺,颈部有粉红色和天蓝色围领,袖口上镶着天蓝色袖缘。下身穿粉红色裤,胫部缚粉紫色护腿,脚蹬黑色履,身披彩色鱼鳞甲衣。身体粗壮,长方面孔,两颊各有一撮浓髭,面容严肃,气质威武。
甲衣介绍(T9:1):双肩有披膊,甲衣由前身后身两片连缀组合而成。前身下摆呈尖角形,长100.8厘米,四周有宽约6厘米彩绘花边。前身甲分上旅下旅。上旅分上、中、下三段:上段位于胸部,为整片皮革,没有嵌缀甲片,通体涂粉紫色,上绘散点式几何形纹样,其左右两侧各有一朵用彩带扎的花结。上旅中段和下段位于腰际,中段有近似方形小甲片四排,每排甲片九片;下段也有近似方形方形小甲片四排,每排甲片十九片(正面九片,左右两侧各五片)。中段和下段每片上都有“V”形联甲带和甲钉状的甲组遗痕。下旅呈等腰尖角形,缀有近似方形、长方形及不规则形的小型甲片九排,第一排有甲片十七片,依次递减,至最下尖角处只有甲片一片。上下排甲片之间用双行朱红色带联缀,以增强下旅活动甲片的拉力。
后身背甲长62厘米,分上旅和下旅两部分。上旅分为上下两段,上段包含后背及双肩,为整片皮革,未嵌缀甲片,上面有三朵用彩带扎的花结。领缘及左右两侧的边缘上绘着几何形的图案花纹;双肩各有一朵用彩带扎的花结。上旅的下段有近似方形的小型甲片五排,前四排每排有甲片七片,最后一排有甲片十七片。每片甲片上有朱红色的“v”形联甲带及像甲钉形的组带。下旅有甲片二排,每排有甲片十七片。上下排甲片之间用双行组带联缀。下旅的底边绘有彩色的宽带形花边。前身和后身两片联成一体,在右上侧肩与胸的交接处开口,开口处有纽扣扣结,纽扣的下端和一用彩色条带的花结相连。整个甲衣共有甲片250片(前身192片,背后58片)只能写千字,后略 该俑前胸和肩、背部共有彩带扎的花结八朵。甲衣彩绘: 高级军吏俑都有彩绘,只有护胸皮革、花边处纹饰有别,彩绘复原图不少,但复原效果并不佳。
参考资料:
袁仲一:《秦始皇陵兵马俑研究》,文物出版社,1990年。
王学理:《秦俑专题研究》,三秦出版社,1994年。
袁仲一:《秦兵马俑的考古发现与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
袁仲一:《秦始皇陵兵马俑辞典》,文汇出版社。
《秦始皇陵二号兵马俑坑发掘报告(第一分册)》,科学出版社,2009年。《始皇帝的彩色兵马俑展》,美术出版社(日本),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