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发展历程,按照青铜器其自身发展规律,可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萌芽期。
夏代我国开始进入青铜器时代。山西陶寺遗址、陕西石峁遗址已发现有小件青铜器,夏代晚期的二里头文化已是比较成熟的青铜器文化。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了青铜容器、兵器、乐器、工具和饰品。陶范铸造技术己较成熟,并出现绿松石镶嵌工艺。这时已有简约饕餮纹出现。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发现于黄河流域。(约公元前2070-约前1600年)。
第二阶段:育成期。
商代早、中期出现以酒器为主的一套青铜器礼器组合,兵器种类增多。普遍装饰饕餮纹,构图渐趋繁密。少数青铜器开始出现单字铭文。分铸法的应用已较多,制范、合范技术较为成熟。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发现地域已由黄河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约公元前1600-约前1300年)
第三阶段:鼎盛期。
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从青铜器整体发展阶段来看是我国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期。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发现地域以陕西、河南、山西为核心,东北扩至辽宁东部、东至山东、南至湖南、西至甘肃、宁夏、西南至四川等地都有这一时期青铜器的发现。(约公元前1300年-约前977年)
第四阶段、转变期。
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早期是青铜艺术发展的转折阶段。该阶段由于周天子的“失权”造成礼制(制度)的失控,出现了“礼崩乐坏”的情况。此时期各诸侯国在探究自身的“礼制”,这时的礼器逐渐以列鼎、编钟、盥洗器等全新组合方式出现。纹饰方面西周时期以饕餮纹为主体纹饰的组合消失,代之以多种动物变体纹。从整体看春秋早期青铜器形制、纹饰、铸造工艺均延续西周中晚,虽各诸侯国普遍拥有青铜器铸造业,但发展已呈不平衡状态。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发现地域东南已扩展至江浙、福建地区。
第五阶段:更替期。
春秋中期至战国,青铜艺术的发展再次出现新的高峰。诸侯列国的青铜器趋向成熟、区域特征明显。中原地区的秦晋齐鲁燕、南方荆楚、东南吴越、西南巴蜀、北方草原等地区的青铜艺术各具特征。器物的生活实用性加强,礼器功用在逐渐消失。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发现地域与上阶段的大致相同。
第六阶段:衰落期。
秦至五代的青铜器艺术处于衰落与融合阶段。随着大一统秦汉国家的建立,青铜器的礼制意义依据淡化,开始崇尚简朴的工艺及审美。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具有更强的功能性、实用性。
以青铜器自身发展历程来看,商代后期至西周早期(含西周中期前段)是整个青铜器发展的顶峰。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的特点:
1、在种类和数量上都大量增加,是整个中国青铜器发展阶段器物存世数量最多的。
2、在制作工艺也更加精湛,青铜器用途也更加广泛,如礼器、食器、酒器、兵器等。
3、在器型种类上最多,有鼎、鬲、盉、簋、盂、觚、爵、角、斝、觥、觯、尊、卣、方彝、罍、壶、簠、盘、壶、编钟、禁、铙、镜、戈、戟、短剑等。
4、各种纹饰大量出现,主要有饕餮纹、夔龙纹、凤鸟纹、兽面纹、涡纹、蕉叶纹、龙纹、羽纹、花纹、云雷纹、连珠纹、各种动物纹等。
5、青铜器铭文变长,既有族徽,也出现了三四百字之多的铭文。
6、现关的研究学者、机构及研究书籍、文章是最丰富的。
7、现关的古籍文献资料也较丰富。
商代后期至西周早期的”青铜器群“就是整个中国青铜器发展阶段的“标准器”。
综上所述,你如果想系统的、简单的、快速的学习中国古代青铜器学,应从“标准器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