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降近10℃!冷暖「大逆转」!身体正承受5大「压力」!一起来学如何应对→

健康   2024-11-25 19:25   浙江  

最近微信改版

经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推送

星标🌟“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及时接收每篇新鲜出炉的推文

这两天
有一股「超凶」冷空气
正在来袭
大风、寒潮双预警齐发
全国大部分地区
都将开启「速冻」模式



今天一大早,
杭州市气象台发布冷空气的最新消息:
较强冷空气将于今天下午起影响我市:

#降温#它又双叒来了!
不仅带来了体表寒冷不适
更给身体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今天,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全科」医生一起
「全方面」保护「全身」健康!


01

呼吸道「压力大」:

警惕老人孩子感冒,

慢阻肺、哮喘等患者请注意!


气温骤降,可引起气道免疫力下降,功能受损,从而使得气道反应性增高,引起咳嗽、胸闷甚至哮喘、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
不仅免疫力较低的老年人和幼儿容易感冒,更容易让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发生病情反复或加重。
尤其要注意多种病原体叠加引起的混合感染,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更多「慢阻肺」医学科普


02

「消化」压力大:

「胃病」喜暖怕冷,

冬季饮食请「温淡软鲜」!


动图来自SOOGIF

胃是喜暖怕冷,喜润怕燥的一个器官。气温骤降,胃部受凉可能会影响胃功能,从而引发急性胃痉挛、胃溃疡、胃肠炎等胃肠道疾病。

昼夜温差增加,晚上如果用热水袋,或者温敷贴敷肚脐,可以起到温阳散寒的作用。


03

「静脉血管」压力大:

警惕「懒」出来的血管疾病


血栓阻塞的血管


气温骤降后,不少市民选择窝在沙发上、床上“猫冬”的时间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长时间如此后会造成下肢血管缺少小腿部肌肉的挤压,造成局部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引发下肢静脉血栓。

以下4类人群需要特别注意:手术麻醉后、下肢肌肉麻痹患者;骨折后石膏固定、局部肢体疼痛而活动受限的患者;产后长期卧床的产妇;长期端坐者,如乘坐如长途汽车、火车的乘客。


市民如出现肢体长期肿胀、低温、麻木等情况时要及时就诊。


04

「心脑系统」压力大:

心脏不喜欢「冷宫」,

对气温很敏感!


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很高,特别是寒冷天气。

突然的寒冷刺激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气温骤降,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容易出现心肌缺血,这是秋冬季节引发心脏疾病的重要原因。

冬季老年人要合理用药控制血压。

如果有胸闷、隐痛或心慌等情况,即使发作时间很短,也要格外重视。


冬季是脑梗的高发季节。气温骤降,昼夜温差悬殊,低气压、高湿度,都容易刺激体内控制血管活动的神经,造成小动脉痉挛,使得血压骤然上升,卒中意外也接踵而至。

一旦发现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眩晕伴呕吐等症状时,必须高度警惕,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05

「关节」压力大:

谨防跌倒骨折!

冬季,人体肌肉和韧带柔韧性较差,对关节的保护力度减弱,特别是老年人,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关节损伤及骨折。


06

这个冬天,

一起做好这几点!


动图来自SOOGIF

做好关键部位的保暖

头部、腹部、膝关节、肩颈等部位尤其应做好保暖。

戴好帽子,穿双暖和的鞋子。尤其是在户外,最好在脖子上围一条温暖的围巾,可以让人不易着凉;到了夜晚,一定不能把肩膀露在外面。

建议女性朋友尽量减少穿露脐、光腿或者露膝的打扮,晚上盖被子也要把肚子护好。

试试「内贴中松外收口」穿衣法

内衣贴身,中层宽松,外套防风。内衣最好柔软贴身,有助于增加保温性。中层的衣服吸湿性要强,不要过紧,保持干燥。外套一定要防风,最好在领口、袖口、腰部、脚踝处有收口的设计。

动图来自SOOGIF

天冷行动,家内外都要注意

市民在寒冷天气尽量缓步慢行,老年人出行时最好是有人陪伴或者辅助拐棍等,不要穿易滑的塑料底鞋。

在家中,也请市民尽量去除杂乱的物品,创建出一条干净整洁的路线,便于老年人在家中无障碍行走;运动也要充分进行准备活动,伸展肢体,进行“预热”。

适当通风,远离病毒


白天可适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阳光充足,防止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夜晚关好门窗,以防风寒侵袭。


呼吸道抵抗力减退,不少病毒高发,建议出入人多场所,还是要戴好口罩。


动图来自SOOGIF


药别自行停


很多慢性病常常会受到季节的影响,比如高血压。发现异常,及时找医生调整药物。不可随意停药,否则很可能出现病情波动,甚至出现危急重症。


洗澡先洗脚


寒冷天气,洗澡前先用热水冲冲脚,待脚部暖和后再慢慢往身上淋水,让身体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避免导致心、脑等重要脏器急剧缺血。


别乱进补


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注意少吃刺激、生冷和难以消化的食物。


可适当多吃低脂肪、优质蛋白食物(牛肉、虾、蛤肉、牡蛎、鸡蛋、牛奶及各种豆制品等)和含钾、钙如香菇、芋头、板栗、桂圆、南瓜等(如香菇、芋头、板栗、桂圆、南瓜等)的食物,增加维生素A、C的摄取(维生素A主要多来自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维生素C则主要来自于新鲜水果和蔬菜)。


本文制作&来院

供稿&采访丨全科医学科 通讯员丨李鹏 刘晓赟  

编辑&修改丨党建办  制图丨党建办

审核&校对丨医务部&全科医学科&党建办   

邮箱丨3268544301@qq.com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发布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信息动态,提供健康信息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