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猝不及防!有些冻疮又要「祸祸」人了:可明明都在暖气里,怎么还被……

健康   健康   2025-01-15 21:23   浙江  

最近微信改版

经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推送

星标🌟“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及时接收每篇新鲜出炉的推文



杭州的天气说变就变~


熟悉的冷空气「套路」又来了!昨天暖如初春,今明就跌入深冬。


相信大家都已经从今晨呼啸的北风中感受到寒冷了。


图片丨杭州发布

而,有些朋友又开始熟悉的「痒」了起来:「冻疮」,这个冬天的「烦人精」还是来了……



01

「冻疮」也是,

你不喜欢冬天的理由么?

怎么「一年长了年年长」?

虽说冻疮是常见小病,但反复复发的恼人属性,让很多朋友直呼不喜欢冬天。


暴露于寒冷环境、发绀性皮疹就是冻疮两大特色。

如果皮肤暴露于寒冷潮湿的环境后的12~24小时内出现:

  • 红色或深紫红色的红斑改变;

  • 伴有瘙痒感、烧灼感或者疼痛改变,且持续数天仍未能缓解;

  • 慢慢出现水疱或皮肤破溃。


那么很不幸,你很可能被冻疮「祸祸」上了!急性冻疮可能持续1~3周,加强保暖后会逐渐自行消退。

而「年年长」且部位相对固定、反复发作的,就是慢性冻疮了,常常要发作持续数周直至寒冷季节过去,才会逐渐消退。


02

人都在办公室坐,

怎么还被「冻疮」找上门!



当皮肤遇冷的时候,浅表的毛细血管会剧烈收缩,引起组织的局部缺氧。

而「回暖」后,会因为之前低温导致收缩的小血管中有无法代谢走的代谢产物,突然受热扩张后,血流注入加重了血液瘀滞,导致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组织液、炎症因子的渗出。

这种血管的快速「缩放」,就会引起明显的红肿、瘙痒等冻疮症状。

哪怕室内一直存在暖气,但只要短时间外出时,没有注意皮肤的保暖,都是有机会导致局部皮肤出现冻疮改变的。

所以,外出时请特别注意手、脚、脸、耳部的保暖,防寒防水都要做。对于曾生过冻疮的部位,可预防性涂抹凡士林等保护剂,千万不要以自己是否感觉到冷为依据。


03

想不到!

除了老人和儿童,

冻疮居然最爱找上她们……


除了寒冷与潮湿,血液循环不好也导致是冻疮发生的另一重要因素。


肢体末梢部位血液循环相较其他部位来说稍差,所以「长冻疮」的都是手指、脚趾、双耳、面颊、鼻尖等一些摸上去较凉的部位。

儿童老年人对寒冷、疼痛敏感性较低,加之循环较差,也会更容易患上冻疮。

同样,糖尿病、雷诺病、血管畸形等疾病导致末梢循环较差的疾病患者要十分注意。

此外,「冻疮」还最爱找上两类人:

女性,尤其是一些在冬季穿着过于单薄或紧身的女性。错误的搭配影响了局部的血液循环,导致了整个腿部对冷的反应更加敏感,进而成了冻疮高发人群。

餐饮服务业等与湿冷环境打交道的特殊人群。



04

保暖是预防第一条!

出现了「冻疮」,

可以这样让自己舒服一点!

保暖永远是预防的第一条。
除此之外,穿衣宜宽松,不可过紧,避免末梢循环不良;平日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耐寒能力;避免热水烫等快速增温习惯;保持皮肤相对干爽, 让家和工作场所维持较为温暖舒适的状态都是预防「冻疮」的好措施。
而出现冻疮时,也要尽可能保持患处的充分保暖与干燥。如果保暖用品被浸湿,需要及时更换。
此外,对于轻度的冻疮,可通过步骤来缓解:
1.适度轻柔、缓慢地暖化局部受寒的皮肤。注意不要反复按摩摩擦。
2.保持皮肤干燥、温暖,但远离直接的热源,避免血管炎性反应加重。

3.涂抹保湿乳液来减轻红肿区域的瘙痒感、灼热感。

4.保护「冻疮」区域,避免二次外伤。

5.不主动挑破水疱外皮,以利愈合。

6.如果有破溃,可外用抗菌药膏来避免局部感染加重。切勿向创面喷洒酒精等刺激性液体。

而当出现以下任意情况,建议面诊皮肤科医生寻求帮助:

  • 冻疮疼痛异常明显;

  • 冻疮合并感染;

  • 自行保暖护理1~2周后症状未改善。


如果冻疮症状反复发作、持续到温暖的季节都无法消退,也建议去看医生,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形红斑、干燥综合征、冷球蛋白血症、肢端发绀症等疾病鉴别。


本文制作&来源

供稿丨皮四科 通讯员丨边可

编辑丨党建办  制图丨党建办 图片来源详见下方标注

审核&校对丨皮四科&医务部&党建办   

邮箱丨3268544301@qq.com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发布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信息动态,提供健康信息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