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不负探索路
科研征途绘新篇
——大连二中省市级课题顺利通过
结题验收
课题研究是助力教学质量跃升的重要手段,是助推教师专业成长的坚实支撑。我校一向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注重将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坚持以课题攻研为引领,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迭代深化。近日,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及大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分别公布2024年度省级、市级课题结题目录,我校刘丽丽老师主持的1项省级课题和郝晋老师主持的1项市级课题通过评审专家鉴定顺利结题,其中刘丽丽老师主持的省级课题《基于部编教材提升高中生阅读素养的实践研究》获得课题研究优秀等级。两项课题的圆满结题彰显了我校在教育科研领域的强劲势头,展现出“研”路繁花似锦的生动景象。
两个课题自立项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课题组成员通过扎实研究、通力合作、创新实践,积极将科研引入教学实践中,让科研更好的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拓宽了教学思路,丰富了教学手段,增强了教学魅力,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课题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学校的科研成果库,更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案例,促进了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课题结题不是终点,而是推动实践的新起点。接下来,我校将以此为契机,坚持把教科研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永葆活力的重要源泉,作为教师创新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加强课题成果的推广与运用,激励广大教师继续深耕课堂、潜心探究,以科研促发展,以科研促成长,大力发扬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攀登科研的新高峰,取得更卓越的成果,促进学校研究型、专业型教师队伍蓬勃发展。
结题感言
教师简介:刘丽丽,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区骨干教师。曾荣获“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获“一师一优课”省级二等奖,市优质课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多次参与省市级课题研究,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刊物上发表。
科研驱动教学 实践助力成长
当课题鉴定结果揭晓,我们语文组的课题被评定为优秀时,我们倍感喜悦与自豪。在三年多的研究里,课题组成员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研究计划扎实有序地推进研究工作,研究成果陆续出炉。在国家级、省市级刊物中公开发表论文7篇,市级课题结题2项,在省级或市级教学活动中上公开课9节,讲座交流8次。这些成果,既是每一个成员努力的见证,更是课题组成员在课程教学实践的探索历程的见证。
在此,我们要感谢所有为本课题研究付出辛勤努力的领导和老师们,感谢专家的悉心指导与无私奉献,感谢学校的大力支持,感谢团队成员的紧密合作与相互助力,也感谢所有为本课题提供数据与案例的老师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与帮助,本课题的研究才能够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成果。
最后,我们希望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同时,我们也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不断地用科研驱动教学,以实践助力学生成长。
教师简介:郝晋,中共党员,校优秀青年教师,所带班级班风良好,成绩优异,获“大连市三好班级”称号。曾多次参与执教省级、市级教研活动展示课,荣获辽宁省语文研讨课一等奖、辽宁省基础教育精品课三等奖、东北三省四市教研协作体高考备考研讨会教学设计一等奖、大连市优质课二等奖等荣誉。先后有多篇学术论文被发表。
实实在在“做” 认认真真“想
第一次以主持人身份参与到课题中的我在拿到结题证书的那一刻,轻轻嘘叹一声:“轻舟已过万重山”。我在问题和教学实践中提炼自己的课题,在顺利开题后扎扎实实进行“草根式”的研究,在大量输入前人经验的同时也大量输出个人的观点。解决学生语文学习实际问题的过程让我乐在其中且收获满满。
课题研究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离不开团队的力量。学校构建“一二三四五”教师成长共同体,组织已结题的老师分享课题研究的经验。课题组全体成员共同研讨、争论、修改方案,每一次的思维碰撞都擦出智慧的火花。这种团队协作的力量让我们在专业成长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让我感受到集体智慧的无穷潜力。
结题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一个新的起点。这次课题结题是对课题组过去努力的一个总结,也是对未来教育教学实践的一种指引,希望能将这些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从学生问题中来,到学生问题中去,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路径。
策划 | 科研处
编辑 | 张雪
责任编辑 | 姜欣欣
审核 | 张任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