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煤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国务院国资委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工作要求,多措并举推进压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自2016年5月开展压减工作以来,中国中煤在先后接收国投、保利集团、华润集团、中国中铁等涉煤央企煤炭资产及企业的基础上,累计压减法人企业118户、压减比例47%,管理层级控制在四级,企业发展动能不断增强,经营质量效益屡创新高。
加强顶层设计
建立“三项机制”常态化推动压减工作
中国中煤高度重视压减工作,将压减作为深化企业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着力构建压减长效机制。一是强化组织推进机制。在坚持“集团统一推动、上下三级联动”工作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组织推进方式,层层签订“军令状”,确保压减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建立“月调度、季分析、年报告”常态化督导机制,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对工作进展滞后的企业及时督促提醒,并要求限期整改,有力保障压减工作质量。二是完善企业退出机制。结合所属企业实际,分类明确退出标准,精准开展企业评估,建立重点压减清单,“一企一策”制定压减方案,稳步推进压减工作。推动压减扩面提质,参照法人企业压减标准,定期评估分公司存续必要性,及时清理注销非正常经营、持续亏损或已竣工施工项目等分公司。三是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压减计划完成情况作为重要指标,纳入二级企业经营业绩责任书,与生产经营指标同步下达、同步考核,对推进落实不力,未完成任务的二级企业扣减年度绩效并从严控制下一年度法人户数增长。
锚定重点难点
突出“四个结合”高质量完成压减任务
中国中煤聚焦提质增效,紧密结合重点工作,统筹推进压减工作,切实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和经营质量。一是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履行煤炭央企责任担当,积极推动央企煤炭资源整合,在主动接收国投、保利集团、华润集团、中国中铁等涉煤央企煤炭资产,整合并入近90户法人企业的情况下,按照分级分类、有保有压、因企施策原则,对并入企业“全面体检”“精准号脉”,对正常经营企业,进一步加强专业化管理,不断提升经营质量,对没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持续加大压减力度,确保新并入企业在并入2年内压减20%以上。二是与专业化整合相结合。以生产基地为重点推动区域化整合,以业务板块为单位实施专业化整合,通过吸收合并、无偿划转、非公开协议转让等方式,不断加大同区域、同板块企业整合力度,以压减提升整体管理效率、消除内部同业竞争,有效解决管理“叠床架屋”等问题。三是与亏损企业治理相结合。牢固树立“零亏损”理念,坚持“不消灭亏损就消灭亏损企业”原则,对连年亏损、扭亏无望、资不抵债的企业,坚决对外转让或关闭退出,及时堵住出血点。2023年,中国中煤正常经营企业亏损面降至6.8%,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四是与“两非”“两资”清退处置相结合。通过清算注销、破产重整等多种方式,提前完成8户“两非”企业清理退出工作,推动核心优质资源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
推动管理变革
坚持“三个严控”实现全过程压减管理
中国中煤不断提高压减针对性精准性,从单一的“做减法”升级为对法人户数和层级的综合管理,建立健全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确保法人户数增长与企业发展协调同步。一是严控盲目投资,划清红线底线。聚焦主责主业,修订完善投资管理办法,确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从严审核非主业投资项目,坚决避免盲目扩大规模和过度延伸产业链。制定新能源产业管理办法,明确新能源公司退出要求,对设立后没有实质性进展的新能源公司,及时予以注销。聚焦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坚持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鼓励新设企业在成立初期不新增人员编制,由所属企业职工内部兼任,严控用工规模,确保员工总量稳中有降。二是严控计划管理,前移管理关口。制定设立、撤销公司管理办法,实施计划管理,进一步规范公司设立、撤销全过程管控。明确规定未列入设立、撤销公司计划前,各二级企业坚决不可新设法人企业,严控新增法人户数。对纳入设立计划后为获取新能源等项目开发权而先行设立的项目公司,实施“三不”管理(不注入资金、不发生费用、不招聘人员),切实防范各类风险。三是严控信息监测,发挥预警作用。搭建组织机构基本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动态预警识别和专项治理机制,定期分析评价各企业经营情况并实施分级监控预警,净利润一年为负的企业列入黄色预警、净利润连续两年为负列入橙色预警、净利润连续三年为负的列入红色预警。及时督导各二级企业对列入预警范围的企业制定整改计划,对列入橙色预警且没有切实可行减亏扭亏措施的企业和列入红色预警的企业,立即启动撤销工作,严控亏损点。
下一步,中国中煤将继续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国务院国资委工作要求,进一步巩固拓展压减成果,保持压减力度不减、劲头不松,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效率效能,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