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素有“淡水三文鱼”之称的虹鳟鱼在乌兰县养殖成功,开始上市销售,这也填补了乌兰县没有渔业养殖项目的空白。
走进乌兰县农兴水产陆基渔业养殖基地,有一座现代化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
车间内有6个大型养殖桶,安装有过滤系统、增氧系统、在线监控传输系统。
2021年乌兰县农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瞅准虹鳟鱼的市场潜力,在县农牧和科技局项目资金支持下,开始进行虹鳟鱼试养殖;
青海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推广部负责人卢宝军说:“经过我们检测,乌兰县养殖的这批虹鳟鱼各项指标达到食用标准,可以上市销售。”
除了养殖虹鳟鱼,当地将利用现有资源打造休闲垂钓旅游产业,实现餐饮产业融合发展,既为乌兰县冷水鱼养殖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也为乡村振兴添加动力。
其实,在早些年,青海省就有对虹鳟养殖的成功案例。
以青海省的龙羊峡为例,2017年龙羊峡水库中投放了大大小小200个网箱,总共养出了9000多吨的虹鳟,从这里出水的“三文鱼”占据了全国市场份额的1/3左右。
由于海拔高,气温低,青海省境内湖泊和河流的自然水温普遍偏低,冷水资源异常丰富。
黄河青海段的水温在3-21℃左右,而且常年不封冻,被国内外的渔业专家公认是最适合养殖冷水鱼的地区之一。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美国引进的虹鳟开始“落户”青海。
如今,这里已成为中国最大高品质大虹鳟养殖基地,中国三文鱼之乡也由此而来。
资料显示,在2015年,养殖虹鳟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多达7000万元,虹鳟的养殖还带动了周边旅游业的发展,农家乐和野生鱼宴成为了非常热门的旅游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