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航天中心医院心脏医学部副主任苏工带领冠脉介入团队成功为一名冠心病患者实施“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术”。支架植入人体后,可在一段时间内被人体吸收直至完全消失,从而恢复血管的自然功能。该项技术的顺利开展,标志着医院冠心病介入团队在“介入无植入”创新技术理念上实现新发展,助力医院冠心病介入治疗水平再上新台阶。
患者为59岁男性,因反复活动性胸痛半月余由外地辗转来航天中心医院就诊,以不稳定性心绞痛被收住入院。入院后,经完善冠脉造影检查显示:患者右冠状动脉中段重度狭窄(>90%)。由于患者拒绝金属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苏工团队讨论后,认为患者冠脉罪犯病变较为局限,钙化不明显,无重要分支血管累及,具备生物可吸收支架(BRS)植入的适应证。
经团队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并征得同意后,苏工与心脏医学部医生韩雄毅及导管室团队协同配合,在血管内超声(IVUS)的精准指导下顺利完成BRS植入治疗,患者右冠狭窄完全解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活动性胸痛症状完全缓解。
右冠BRS植入术后
生物可吸收支架(BRS)
生物可吸收支架(BRS)是一种新型的冠脉支架,被誉为“冠脉介入治疗第四次革命”。与传统金属支架不同,BRS多由左旋聚乳酸完全可降解材料制成,植入人体后2至3年可完全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而被人体吸收,最终完全消失,从而恢复血管的自然功能。BRS避免了金属支架长期留置体内而带来的可能并发症,且不会影响未来可能需要的再次介入治疗或影像学检查,尤其适合中青年患者。但BRS的适应证较为局限,植入技术也与金属DES植入不同,需对患者进行严格评估。
BRS技术的开展有望为冠心病患者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治疗选项,有利于以冠心病患者需求为导向,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将在未来的心血管介入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专家介绍
苏工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教授,留美学者。航天中心医院心脏医学部副主任、冠心病亚学科带头人、知名专家。
临床专于复杂冠心病介入诊疗,冠心病糖尿病综合管理,以及心衰、心律失常、结构性心脏病等各种疑难危重心血管病诊疗。已完成冠脉介入手术近万例。曾获得美国青年糖尿病研究基金(JDRF)银奖。主持参与国内外研究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韩雄毅
主治医师 医学博士
博士毕业于韩国全南国立大学心脏中心,博士后。已发表多篇SCI论文。
专业特长: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的诊治。掌握PCI介入治疗,学习过IVUS,OCT,FFR,旋切术和血栓抽吸术等介入操作,在国外学习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多种周围血管疾病及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撰稿:心脏医学部
编辑:刘祎哲
审核:杨喆 曹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