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地时间11月14日,由中国港湾-中交四航局联合体承建的秘鲁钱凯港项目正式开港,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在利马总统府以视频方式共同出席钱凯港开港仪式,共同下达开港指令。
钱凯港项目是中秘共建“一带一路”重要项目,也是南美首个智慧港口。钱凯港一期工程可以将秘鲁到中国的海运时间缩短至23天,节约20%以上的物流成本,每年为秘鲁带来45亿美元收入,创造8000多个直接就业岗位。钱凯港的建成有助于秘鲁构建从沿海到内陆、从秘鲁到拉美和加勒比其他国家的立体、多元、高效互联互通格局,打造以钱凯港为起点的“新时代的印加古道”,带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整体发展和一体化建设。现开设“四航局助力打造拉美典范工程”专栏,对在秘鲁钱凯港项目建设过程中有关智能建造、生态保护、志愿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秀事迹案例进行总结报道。
为应对秘鲁钱凯湾强涌浪、长周期波、地震活动频繁、无遮蔽的海域环境,四航量身研制海上打桩“稳定器”。
该项目于2021年6月正式开工,主要建设内容包括4个码头泊位、主次防波堤、道路、堆场和综合办公区等,设计年吞吐能力初期为集装箱100万标准箱、散杂货600万吨、汽车16万辆。振华重工为工程提供了6台自动化岸桥、15台自动化轨道吊、3台散货门机、3台多用途门机,产品多样性完美契合用户所需。
项目3、4号泊位采用顺岸式高桩梁结构,岸线长860米,总共需要施打704根结构桩,单根桩为长40米的钢管桩。
受到洋流和地震带影响,施工海域内涌浪高达4米左右,长周期波持续约20秒,给码头沉桩施工带来巨大挑战。“如果用打桩船进行沉桩,船舶在海浪的冲击下剧烈摇晃,作业风险大,且难以实现精确定位和稳定施打,平均2天才能打完1根桩。”时任项目生产副经理邹为明忧心忡忡,全年施工窗口期只有70天,码头沉桩问题变成了项目团队急需解决的难题。“不论什么情况,一定要在要求期限内完成码头沉桩作业!”时任项目经理谢小明斩钉截铁说道。
▲强涌浪、长周期波的海域环境
一日,谢小明在察看海况时,看到工人把手机安装在被称为稳定器的支架上拍摄涌浪画面,其稳定性让人在走动甚至跑动的时候都能够拍出顺畅的画面。谢小明灵光一闪:“可不可以为码头沉桩施工也研发一套‘稳定器’呢?”
于是,谢小明带领技术团队在四航局及二公司相关技术专家的指导下对沉桩平台进行重点攻坚。“给码头沉桩施工打造一个稳定平台,能承受住6级海风、3米波高的海况作业,同时具备抗8级烈度地震能力。”项目部立即委托四航局技术中心和江门航通船业公司进行设计、监造,仅用了1周时间就完成了打桩平台的初步设计工作。为了使打桩平台灵活适用,他们在平台底盘设计了步履式行走结构,可通过伸缩油缸实现行走,方便海上移动作业。为保证精确定位、稳定施打桩结构,团队还提议给平台装上“电子眼睛”,配备了由4个定位系统、8台测距仪和中枢控制室组成的测量系统,保障了桩基定位的精确性。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5个月的努力,一套由24个主要功能部件和超过1万个零件组成的移动式“稳定器”诞生了,“稳定器”长36米,宽25米,总重约1263.4吨,犹如一座“钢铁堡垒”,在平台上还配置有气举反循环钻机、振动锤、液压冲击锤、400吨履带式起重机、发电机组等大型设备。经过对“稳定器”进行全环境测试,测试结果完全符合预期。
2022年4月4日,“稳定器”组装完毕在涌浪中打下第1根钢管桩,面对涌浪可谓“波澜不惊”。根据实际工效计算,平均每天能打2根桩,效率是之前的4倍,打桩时间也由47个月缩短至14个月。
海上打桩“稳定器”,是四航局针对当地复杂地质状况,对施工机械设备开展的又一次大胆的创新设计,是一次大手笔、大魄力的工程机械DIY,显著提升了项目的智能化水平,为打造“智慧港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丨二公司
作者丨丘艳、刘家强
责编丨宋文炜
一审一校丨郭志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