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刷到一位妈妈的小作文。
我能理解这个妈妈的心态,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精打细算没毛病。但是钱花出去了,孩子的快乐没买回来,反而成了一笔赔本买卖。
为什么同样价钱买四本就一定比一本更值呢?真把四本买回来,你可能又嫌孩子浪费时间看没营养的“闲书”了。
而且她就是当下想看,这种感觉跟我们成人追剧花钱买最后三集的提前点映不是一个道理吗?我也知道隔两天看就能立省十八块,但奈何我现在就想看啊。
这幅画面特别眼熟,我一下子想起了当年带大圣去环球影城玩的时候遇见的一对母子。
儿子看起来上五六年级了,在哈利波特纪念品店看上了好几样东西,他每拿起一样,母亲就哄着他放下:咱们回去网上买,网上更便宜。
最后男孩意兴阑珊,愤愤然放下所有东西大踏步走出门,一脸委屈地对母亲抱怨:什么都能网上买,那你带我来干什么呢?!
站在省钱的角度,妈妈的做法也没错。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花开堪折直须折”,过了那个时间,再也没有了当时的心境。
而且有的家长连“上网买”都是骗小孩子的,他们觉得小孩子没长性,所以用拖字诀解决一切,以为拖段时间孩子自己就忘了。
孩子如果得到了,过段时间可能真的就玩腻丢在一旁了,但恰恰是从未得到,反而难以忘怀,时间久了,他可能不会记得这件玩具的样子,只有那份落寞与失望深深印在了记忆的最深处。
我记得我高三那年来北京参加一个活动,走的时候逛一家服装店,一眼看中了一件大衣,五百多块,送一块怀表,我当时觉得酷极了,试了又试不舍得脱下。
五百多块在那个时候算是贵的,我妈妈不舍得,说回去再比比价。我看出了她嫌贵,也就默默把衣服放下了。
这件衣服若以现在的审美看何止平平无奇,简直就是土气。真若买回来,可能没多久就过了时。偏偏因为从未得到,所以一直念念不忘。
我后来自己赚了钱,一度很爱花在衣服上。可是你问我最喜欢哪一件,永远是17岁那年得不到的那一件。
去年我带大圣去迪士尼的时候,他看上一件史迪奇的喷雾小玩具,不说要,只是看,可能是觉得贵。后来我们还要赶着玩别的项目,我就拉他走了。
都走很远了,我发现他一直神不守舍,一下子想到了当年的自己。我就带他去附近的另一家主题玩具店,让他在里面挑一件玩具。他立马说,这家没有(史迪奇),那家才有。说完兴奋地拉着我就往回走,我是路痴,他竟然清晰地记得那家店怎么走。
买来后,他爱不释手玩了两天,连睡觉都要放枕头边。直到回北京,他有了新的乐子,史迪奇被投闲散置,从此再也没有拿出来玩过,现在可能连想都想不起来了。
我早就预判到了一定是这个结局,但是一百多块(具体价格我忘了)买到了他两天的兴奋与快乐,还是很值得。
就算网上同款只要二三十块,等买回来,迪士尼的氛围没有了,他过了那个心气不喜欢了,那才是真的浪费钱。
我现在已经对一切奢侈品彻彻底底祛魅了,出门T恤,帆布包,甚至不背包,怎么舒服怎么来,不会有任何的自卑感。
但是祛魅的前提是我已经拥有过了,我的爱马仕和香奈儿已经在衣柜里躺灰好几年了。
曾经跟我一起逛SKP的姐妹,现在都不关心当季又推出什么热门包包了,我们的人生同步进入到了养生、养老、吃喝玩乐的阶段。
我每次刷到那些月入几千能不能买大牌包的帖子时,都会莞尔一笑,这些问题看起来如此幼稚可笑,但这不就是曾经的我自己吗?
指责一个匮乏感很强的人虚荣,其实是一件残忍的事情。
“欲穷千里目”跟“轻舟已过万重山”,是完全不同的心境。
所以我从来不对大圣进行任何艰苦朴素的价值观教育,物质上尽量满足,他没有匮乏感,物欲反而极低。
他从来不跟人攀比吃穿,也不在乎人家开什么车,住多大的房子。有车不爱坐,最喜欢坐地铁。
出去逛商场,永远是他死死拉着我:妈妈快走,别再乱花钱了。
有时候孩子对物质的渴望是因为他们潜意识里想衡量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价值,是自己更珍贵,还是钱更珍贵。
当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不需要花很多心思去讨好父母才能得到时,他反而没有那么想要了。
我并不是鼓励大家去溺爱孩子,无底线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明明没钱也要按富二代的标准养孩子。
你不是什么都要满足孩子,而是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着的,少讲鸡汤大道理,更不要跟孩子谈条件:你这次考试拿一百分我就给你买blabla。
文章开头提到的这个帖子下面,很多留言都在批判延迟满足。
真正的延迟满足不是PUA,它是让你自愿为了长远利益去克服眼前的一点困难。
你放弃刷剧带来的即时快乐去读书,学习,换来一个好成绩,好前途,这是延迟满足。
但是你跟孩子做交易:你现在得不到这件玩具,考满分才能得到,这算哪门子延迟满足?
我从来不跟孩子做这种交易,他努力考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好,这是天经地义的。
考砸了,也不会因此剥夺他吃零食或者出去玩的权利。该吃吃该玩玩,学习差就不配开心了吗?
延迟满足的另一个重点是让孩子自己去做选择。
小时候大圣晚上想吃糖,我就把糖直接给他:你想吃就可以吃,但晚上吃糖对牙齿是不好的,如果你今天晚上可以不吃这颗糖,那明天起来我会给你两颗。
他犹豫一下后选择了后者,第二天一早我就主动给他两块,他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等待的价值,就愿意去等待。
如果我是帖子里那个妈妈,我会让孩子自己选择,预算20,可以在这里直接买一本或者回头去网上买四本。
只有孩子自己选择了延迟满足,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调节自己的行为,抵制诱惑,才能真正学会等待,锻炼自我控制和忍耐的能力,而不是被你人为制造困难,在你的强迫下放弃自己的快乐。
如果当下一本书、一件小玩具就能让ta感到快乐,为什么不满足呢?毕竟成年后,获得快乐要艰难很多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