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封神》之后,对“商”产生浓烈的兴趣,于是看《翦商》,原本是因为惋惜作者离世附加的一些情感,现在因为兴趣还原其主题本身,感叹那果然是绚丽的、诸神和妖魔鬼怪的时代。
在商人眼中,世界是冷酷的,充满暴力、杀戮、掠夺和不安全。他们不认为鬼神有明确的善恶观念,是因为他们自己就没有明确的善恶观念,自然也不会想象鬼神能有。
整个商朝的历史上空,仿佛笼罩着重重鬼影,活着的一切都是为了取悦死者,因为诸神高高在上,用一双无悲悯的眼睛看着人世。如果你是一名喜欢孩子的殷商女性高级贵族,在你死后就会被献祭一些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儿童。
《封神》是混沌之初,也几乎是传说的尾声,少有的立反派为主角,讲述一个以商王殷寿为中心的故事,哪怕他残暴不仁。而质子姬发的视角,是一个天真的孩童睁开了眼,在历经残酷之后首次获得善恶与美,与爱的信仰。
虽然商人也讲究“德”,但是与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完全不一样,它并非一种客观的行为规范,而是具体的“给好处”之意:商王的“德”是给臣民好处,其反义词就是惩戒,是“罪”和“罚”。为获得鬼神的恩宠,或者不降祸,商王一直向鬼神奉献大量祭品。
除了上帝和大大小小的自然神,直接影响商王生活的是天界的列祖列宗。但凡商王有任何不适,包括牙痛、耳鸣或者噩梦,都要先预判是哪位先王或先妣在作祟,然后用占卜确认,并决定举行哪种祭祀,以消弭祖先祖神的愤怒。
纣王不但自己弑父,还蛊惑、挑唆诸位质子弑父,夺取王位,戏弄祖宗与神明,这颠覆一切的破坏力,令商建立起来的这座空中神庙在虚空中烈烈燃烧着。
我幻想殷寿和妲己的结合也像是命中注定——影片中妲己自述,她是被成汤祖先封印于轩辕坟中,本永世不得超生,但他们相遇,为非作歹,一齐享用这人世间,也仿佛因此有了必须走进自己的命运,或逃避那命运的理由,非赢不可的理由。
同样旖丽而悲剧的遐想也出现在《翦商》中,作者在书中提到,上帝和先王不仅需要人牲在内的各种祭品,还垂涎着世间的活人,包括商王的夫人。
比如武丁王最倚重夫人妇好,但她不幸早逝,于是武丁王占卜询问:“是上帝要娶妇好吗?还是唐(商汤)、大甲、祖乙、父乙(武丁之父小乙)要娶妇好?”
在武丁王时期的甲骨卜辞里,妇好曾出现过二百多次。考察了卜辞所记载的文字,作者曾推测,武丁王迎娶妇好的动机,似乎并不是来自占卜,而是他预先做出了决定,占卜只是完成必要的程序而已。
我想是否可以认为,武丁对妇好的情感几乎能够令他与诸神对抗。他开始困惑夺走妇好性命的原因,通过占卜的方式大胆向上帝提问:是上帝要娶妇好吗?还是我的哪一位祖宗?
知道了答案才能找到接下来的路,是谅解,按照神的旨意走下去,或是怀揣着仇恨等待复仇,而活着是绝无可能的,因为诸神早已不在这人世间。
但纣王提供了另一个版本的复仇,他要长久地活在这人世间,颠覆众生,焚毁宗庙,以报复上帝和诸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