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梅晓民,男,1955年生,从事群众文化工作三十年。现为嘉兴市作协会员、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嘉兴市政协文史特邀员、秀洲区政协文史研究员、秀洲区朱彝尊研究会理事、《王店镇志》主编。已出版地方历史文化专著《王店记忆》《王店再忆》《王店叁忆》以及明清时期王店镇诗词集《梅里诗综》和《梅里词综》。
棹歌倡和第二人
作者:梅晓民
嘉善魏塘曹次典,和作棹歌众人先。
竹垞欣喜为写序,南陔诗稿存世间。
康熙十三年(1674)冬,朱彝尊客居潞河(今北京郊区)龚隹育幕府,因常年飘零在外,岁暮之际更加想念家乡,便创作了《鸳鸯湖棹歌》一百首,分寄给同乡好友,希望大家一起来唱和。但结果“和者仅中表兄谭舟石一人而已”(朱彝尊《和鸳鸯湖棹歌》序)。谭吉璁(字舟石)和的一百十八首诗和作与原作一样,音节谐美,征引详备,“新城王少詹最称之”,虽然得到了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的山东新城人王士祯的赞许(王士祯曾任詹事府少詹),但朱彝尊总是觉得有点落寞。
到了十二年后的康熙二十四年(1685),嘉善魏塘的曹次典与朱彝尊在京师相会,他在欣赏了《鸳鸯湖棹歌》后,即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用原韵和了一百首。这使朱彝尊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当即为曹次典的一百首和作写了序。他在序中说,曹次典的和作虽然并不十分奇特,但他在用词遣句方面却确实下了一番功夫,使得常年漂泊在外的人士读后顿生故乡情思。还说,昔日张尧同创作《嘉禾百咏》后没有听说有谁相和,而我的《棹歌》先有谭舟石和于前,又有曹次典继其后,怎么可以说今天的人不淳朴呢?“次典其锓诸木,试以质少詹事可哉”,曹次典的和诗刊刻后,肯定也会受到王士祯赞许的。据笔者所知,这是朱彝尊唯一的一篇《〈和鸳鸯湖棹歌〉序》。
1.《干巷志》中有关曹次典的记载
那么这位“魏塘曹次典”是何许人也?我曾找遍资料没有结果,连潘光旦《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中的“嘉善曹氏”也无此人的记录。就在想要放弃的时候,不想在《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中的《干巷志》里找到了答案。据《干巷志》卷二《人物》记载,曹次典名伟谟、字次典,号南陔,是明代江苏省松江府金山县干巷镇人,后移居嘉善县魏塘镇。曹次典从小聪颖,十一岁随父曹溪(字谾仙)拜见明朝文学家、画家陈继儒(号眉公,松江府华亭人),眉公命他作“禹稷颜子论”,不想曹次典小小年纪竞引经据典,一挥而就,使得眉公刮目相看,当场书写“英才”二字赠与这位少年英才。以明经(贡生)身份进入国子监后,曹次典在京师名噪一时,大臣韩菼、徐健庵等都以“枚马”(汉代著名辞赋家枚乘与司马相如的并称)相待。只可惜参加科举考试二十一次皆未中,仅以诸生的身份任国子监祭酒四十余年,在万般无奈下,曹次典只得假借“忆故乡菱角之美,襆被而归。”后入在与陈子龙齐名的松江夏允彝门下,熟读《史记》《汉书》,精于《春秋》内外传。写诗善于效法三唐(指唐朝诗歌创作的初、盛、晚三个阶段),有《南陔诗稿》。
2.曹次典《南陔诗稿》
《干巷志》编纂者朱栋在《南陔诗稿》序中说:曹次典曾和《鸳鸯湖棹歌》百首而得竹垞太史所赏识,并为之作序,可惜其诗已不存。嘉庆二十三年(1818),朱栋偶然得到其手稿,即与友人丁繁滋(字耘庄)一起出资付梓,这才得以存世。丁繁滋在《南陔诗稿》后的题诗总结曹次典的一生最为全面:“先生总角时,早得高人赏。先生小试文,时邀名公奖。振藩登骚坛,海内皆企仰。秀水与新城,南北争雄长。先生厕其间,洪钟无细响。风格追三唐,光芒长万丈。锁闱几朝昏,风尘作供养。屡荐识马卿,数奇叹李广。邺下多诗人,是谁最倜傥。陈思八斗才,一时几无两。”
3.朱栋《南陔诗稿序》
曹次典的《和鸳鸯湖棹歌》百首最终是否刊刻已无从稽考,但正是有了朱彝尊的序,对后来文人墨客绵延不绝的《鸳鸯湖棹歌》和作,确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促进作用。
那么后来曹、朱两人是否还有交集呢?笔者认为这是肯定有的。《南陔诗稿》中载有曹次典与朱彝尊相关的两首诗,可作为两位诗人交往的佐证。其中一首是《留别竹垞》:“策蹇朝来驾两骖,凉风淅沥桂初含。宦情阅过秋云淡,诗稿成时客梦酣。千里莼鲈思故国,一庭花木似江南。踟躇未敢轻言别,燕树吴天总蔚蓝。”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以前我独自赶着走不快的驴,后来又犹如两匹马,与你同行在清新的早晨。凉风淅沥,桂花初香,只有经历了做官的志趣后才有了秋云般的淡泊心情,新诗刚刚写就,你却已沉浸在异乡游子的梦里。故乡有着你喜爱的美味佳肴,还有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色。不要犹豫着不敢说分别,要知道北方和南方天空是一样的蔚蓝晴朗。另一首是《立秋简竹垞》:“又值新秋候,吾行殊未归。亲朋频有信,词赋欲何依。兴尽空弹铗,凉生忆授衣。红尘吹不断,乡思在渔矶。”全诗的大致意思是:又到了初秋的季节,我的旅行仍未有归期。亲朋好友频频写信催促,我却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我已兴致竭尽有空说思归,天气凉了才想到要制备寒衣。红尘中有吹不尽的繁华,但可供垂钓的只有水边的岩石。
4.曹次典《忆故园》诗三首
虽然我们已无法欣赏曹次典的一百首《和鸳鸯湖棹歌》,但他收入《南陔诗稿》中的许多诗作同样写得十分的清新,如《忆故园》三首“二月江南修稧天,流觞日日会群贤。那知身作东瓯客,花落兰亭又一年”“小兰亭畔接花堤,尽日流莺绕树啼。何处最牵孤客梦,月明弦管画楼西”“小巷乌衣落日斜,卷帘争赏牡丹花。遥知兄弟飞觞处,坐倚雕栏话永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