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是一种个性,根本不可耻。

情感   2024-11-23 21:58   山东  

【好词好句:1285】



1

要让子女明白什么是爱、什么是欢乐、什么是幸福,最好的方法是有一位自爱的母亲爱他。不做一个幸福的母亲,就不可能实现幸福的育儿。

——上野千鹤子《始于极限》


2

如果从小在一个功能失调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可能会认为这种关系模式是“正常”的,因为缺乏其他参照。

直到长大后,与那些拥有健康家庭关系的人相处过一段,才意识到,原来一些在自己家庭中被视为理所当然的行为或模式,可能实际上是不健康甚至有害的。

——nedratawwab


3

做一个轻松的坏蛋:

-对任何事情都没意见

-做你们想做的,成为你们想成为的,跟我无关

-我觉得自己挺好,不需要自我批评

-只是存在,不好不坏

-我不需要任何人的任何东西

-没有人可以说我有问题

-我拥有我需要的一切


4

“普通”是一种个性,根本不可耻。不要从“与他人不同”方面寻求价值,而是从“保持自我”方面寻求价值,这才是真正的个性。不认可“真正的自我”,一味地与他人进行比较,盲目地突出“不同”,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生活方式。

——《幸福的勇气》


5

只有那些对苦难感兴趣的审美者和业余爱好者,才会对苦难抱有轻松的热情,他们误以为苦难是一种娱乐,不明白苦难中既有毒药,一种可怕的破坏性能量,也有丰厚的肥力,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所有的痛苦都是深渊。

——E. M. 齐奥朗《在绝望之巅》


6

我们本能地把错误归咎他人,但最重要的是,坏事情发生时,应该寻找原因,而不是寻找坏人。

——汉斯·罗斯林《事实》


7

拼车去逛地摊,另一乘客住某「保障房小区」,小区大门宽阔,门前车马喧嚣,人头攒动,大概是居住密度很高,周六的早晨依然很多人要外出揾食。我下意识在想:「这么多人,感染被封的概率可太高了。」疫情后遗症思维还没有康复。

——弗虑弗为


8

敏感一点总是没错的,因为在这个让人很难保持内心柔软的世界上,要想变得冷酷太容易了。

——露比·考尔《在爱的废墟上》


9

读到《我的骨头没有忘记》里写:

懂事是一种变形的恐惧,本质上是在说,我不敢向外界要求什么,我只能要求自己。

这话让我想了很久,小孩被大人夸懂事的时候,懂的是谁的事呢?当然是大人的事。一个懂事的孩子一定意味着,这个孩子已经学会了放低自己的自我价值感,时刻在委屈自己,把大人的需求放在自己之上。而此时,这个孩子还高兴地沉醉在大人难得对自己的表扬中,心想,我终于做对了。


10

迈斯特:

但凡头脑健全的人,对一条具有普适性的重要公理稍做思考,都会相信这一点。这条公理便是,伟大的事物从来没有伟大的开端。这一法则是古往今来从无例外的。crescit occulto velut arbor ævo(如同一棵树,在岁月中悄无声息地生长),它是一切伟大制度的永恒手段。荒谬的制度大费笔墨,是因为它意识到自身的软弱,它要寻求支撑。从上述真理得出的一个无可更易的结论是:任何真正伟大而又真实的制度,都不是建立在成文法上的,因为人类自身不过是代代相继建立它的工具,并不知道它会变成什么样子;因为在一切可能的事物秩序中,悄无声息的生长才是持久性的可靠标志。


11

我的一份个人文学清单:博尔赫斯的迷宫。凯鲁亚克的旅行。海明威的伤感。村上春树的失落。雷蒙德·卡佛的锋利。菲利普·图森的抽象。卡尔维诺的幻想。苏珊·桑塔格的智慧。保罗·奥斯特的奇遇。

——保罗·奥斯特《幻影书》


12

只有在确定自己完全可以做到不联系这个人的时候,拉黑才有意义。一拉永黑。

至于删了加加了删,只不过是在自取其辱。

再扩展一下,所有“威胁”,什么分手断联之类的,除非有能力真正实施到底,都不要拿出来说、拿出来做。否则,就是在自己践踏自己的底线,自己抹黑自己的形象。

但凡别人知道你守不住自己的底线,必来不断践踏。唯有当别人知道动你的底线就是踢到钢板时,才会自动矫正自己的行为。

——伍倩


13

我的生活从一些小事开始慢慢改变,我开始每周为自己多留出一点儿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每天,我都花至少一个小时做我真正喜欢的事。有时候,我会读一本让我热血沸腾的小说;有时候,我会出门远足或者做做运动。后来,一小时变成了两小时,两小时又发展到三小时。等我回过神来,我已经把精力全都放到我想做的事上。

——约翰·史崔勒基


14

在英文播客学来一个「5秒钟原则」,来自著名的TED演讲家Mel Robbins。大意是说,你想做任何一件小事,比如早起、去出门散步、运动、写作等等,大脑里出现这样一个念头之后,它会有五秒钟的反应时间。五秒结束之后,大脑的自我保护本能就会拼命阻止你,让你不要去做。而你需要培养自己的能力,就是在这五秒钟之内尽快行动起来。

她说,根据脑科学,所谓的「动力」其实是不存在的。「动力」永远都会指向最容易做的事,比如拖延。人们总以为必须找到强烈的动机和热爱,得做好了准备才能够改变,但那完全是谎言——因为人类天生就会抗拒让我们不舒服的事,大脑就是为了回避所有可能伤害我们的改变而设计的,希望让我们永远安全舒适。

大多数人其实都明白怎么做才是对的,但从知道到行动的过程常常会非常困难。所以,如果你真的很想做一件事,比起去深挖自己的动力究竟是什么,分析自己有没有必要这么做(因为大脑一定会劝你不要),不如直接倒数那五秒,5,4,3,2,1,然后迈出第一步。



今天碎片化时间读到的
图文来自网络/学习群/书籍/朋友圈
尽量注明了出处/不代表个人观点/侵删

更多文摘⬇️点击关注

转发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
感谢帮点一下右下角的“在看”

丁是丁
看见美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