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焖菜

情感   2024-11-14 22:51   山东  

上周,大刘送来两袋菜。她婆婆自己种的。有菠菜、小油菜、萝卜、香菜……还有两个辣疙瘩。

本来我就计划这周赶集买个辣疙瘩做焖菜的。炒焖菜,是秋冬之际最有仪式感的事情之一,跟腌萝卜干一样。

在我的记忆里,辣疙瘩实在是最平民化的食材了。小时候,家家户户都有个咸菜缸,缸里浑浊的盐水中浸泡着的,是一个个的咸菜疙瘩。

后来在港台文学作品中读到“酱缸文化”,总令我想到那种咸菜缸。

盐水不知用了多少年,一不小心溅上水,就会长毛,夏天甚至会长蛆。长了毛、招了蛆的盐水也不舍得倒掉,把咸菜捞出来,将水倒进锅里煮沸,放凉了继续腌咸菜。一年又一年。

桌上没有几个像样的菜,但是,在咸菜缸里捞个咸菜切块切段,就能就着吃好几个煎饼。

喝地瓜稀饭,吃地瓜干煎饼,卷地瓜秧子渣豆腐,配辣疙瘩咸菜,是我对童年“美食”的最深刻记忆。

“美食”加引号,是因为,这些吃食实在算不上美食。辣疙瘩,直到现在,都还是集市上最便宜的蔬菜之一。

辣疙瘩,我们老家也叫咸菜疙瘩。

长这样(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一种悠久的蔬菜。《礼记》中就有记载,“脍春用葱,秋用芥”,芥,就是芥菜疙瘩。说明先秦时期中国人就开始吃了。

我小时候吃到的咸菜疙瘩,大多是腌后,切块切条,条条都筷子还要粗。

直到很多年后,在饭店吃到切成细丝的咸菜,用温水泡洗去掉盐份,与肉丝辣椒丝同炒,出锅前撒一把香菜,才知道:同样是咸菜疙瘩,也是可以炒出花样来的。甚至可以上桌的。

炒焖菜,是我家搬到临沂后,我妈才每年都做的。之前,我以为,辣疙瘩只能用来腌咸菜。

辣疙瘩学名是“根用芥菜”‌。属十字花科植物,俗称辣椒疙瘩、芥菜疙瘩等。辣疙瘩有点像苤蓝,也有点像萝卜,但辣疙瘩有一种芥末的辛辣味,与萝卜的辣味不同。苤蓝也属十字花科,没有辛辣味,表皮也比辣疙瘩光滑。‌

炒焖菜很简单。

新鲜的辣疙瘩清洗干净,先切成薄片,再切成细丝,切丝后无需清洗。

热锅热油,放几粒花椒烹出香味,花椒粒变色即可捞出,也可不捞。

我妈可能觉得麻烦,每每不会把花椒捞出,我爸吃的时候,一边捡花椒,一边说:一个炮弹,又一个炮弹。

小时候我以为是他在抱怨我妈炒菜放花椒,现在我更愿意相信那是他在回忆自己的炮兵时代,青春燃烧的岁月。

除了花椒,调味料也可以加姜丝葱段,炒出香味,立刻把辣疙瘩丝倒入热油中翻拌均匀,炒至五六成熟,立刻关火,盛出。

千万不要炒熟了!

千万不要炒熟了!

千万不要炒熟了!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还要加叹号。

太熟了就会失去辣疙瘩的辛辣味,变成一道最最普通的而且很乏味的菜。

而炒焖菜,贵在一个“焖”字。是用余温把辣疙瘩焖出味道。而且那味道是入了诗的:“茈姜馨辣最佳蔬,孙芥芳辛不让渠”(杨万里《芥齑》)。

好的焖菜可装在瓶子里或别的容器里,密封,放进冰箱冷藏,次日早餐,即可享用。

以前临沂有家饭店叫“清粥小菜”,每每看到这四个字,我就觉得那小菜就是炒焖菜,喝清粥佐以炒焖菜,勉强可称美食。

忘了说花生米的事。

家里条件好的,可以提前泡点花生米,讲究的,可搓去花生米红衣,炒焖菜时把花生米也加进去,味道更佳。

我图省事,花椒没有捞出,花生米也没提前泡,只用开水烫了两遍那花生米,就与辣疙瘩丝同炒了。

大概因为儿时对咸菜缸的记忆,也因为辣疙瘩实在是太便宜,一直以为它算不得什么稀罕物,土里土气。

写这篇小文,才查了一下它的营养价值。

《本草纲目》中就记录过,说它能“明目,益胃,通肺豁痰,利膈开胃”。而辣疙瘩的营养价值,直接上图吧。

炒了一个辣疙瘩,吃了好几天。



丁是丁
看见美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