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肺癌领域共有6个重要的ADC靶点,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领域包括5个靶点,分别为HER2、HER3、TROP2、CEACAM-5和c-MET;小细胞肺癌(SCLC)领域则是B7H3靶点。
「拔新领异:HER2ADC药物开创HER2变异NSCLC治疗新格局」
HER2在肺癌中的变异形式分为突变、扩增和过表达。在NSCLC中,HER2突变既被认为是驱动基因,也是治疗指导的生物标志物,其发生率约占NSCLC总人群的2%至4%。然而,HER2过表达在肺癌中尚未被认定为驱动基因,但其作为治疗指导的生物标志物具有一定意义。HER2扩增在乳腺癌中的意义明确,但在肺癌中尚未被视为驱动基因或有效的生物标志物。
HER2 ADC药物不仅在乳腺癌中表现卓越,也在肺癌领域蓬勃发展,多个关键研究正在进行中。其中进展较快的两款药物包括第一三共的DS-8201(德曲妥珠单抗,Enhertu)和恒瑞医药的SHR-A1811。
DS-8201已于2024年10月9日获批在中国上市,用于HER2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二线及以上治疗。2024年ASCO大会上公布了DESTINY-Lung02最终分析,探索了DS-8201的最佳剂量。初期研究显示,6.4 mg/kg剂量虽具有较好疗效,但因其毒副反应,特别是间质性肺病(ILD),FDA要求进一步优化剂量。研究结果表明,5.4 mg/kg剂量缓解率虽略低于6.4 mg/kg,但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并没有太大差别,且毒副作用显著减少(ILD发生率从32%降至14.9%),因此被确立为推荐剂量。在中国的上市是基于DESTINY-Lung05桥接研究,72例中国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58.3%,其中1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
恒瑞医药的SHR-A1811目前正在进行III期随机对照研究,并已向CDE提交上市申请。在中国患者中采用4.8 mg/kg剂量,研究显示其ORR为41.9%,mPFS为8.4个月,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13.7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乏力。
此外,其他针对HER2的ADC药物如启德药业的GQ1005、百利思康的BB-1701等也正在进行I/II期临床研究。
针对HER2过表达,在DESTINY-Lung01研究中,探索HER2过表达(IHC 2+/3+)NSCLC患者的Cohort结果显示,IHC 3+患者的ORR为53%,mPFS为7.5个月,mOS为12.5个月,均优于IHC 2+患者。因此,FDA基于该研究批准DS-8201用于HER2过表达(IHC 3+)的实体瘤(含NSCLC)后线治疗,反映了“异病同治”的理念。
在肺癌领域的ADC赛道中,HER2无疑是发展最快的靶点之一。我们已经看到,针对HER2突变的二线及以上治疗方案已获FDA和NMPA批准。针对HER2过表达的治疗方案也获得了FDA的二线及以上适应证批准。在HER2突变领域,目前研究已经进入一线III期随机对照试验(DESTINY-Lung04),这一领域的探索正在持续深化。
在HER2突变这一赛道中,竞争无疑非常激烈。除了ADC药物外,还包括小分子靶向药物(TKI),例如Zongertinib和BAY 2927088。尽管HER2突变是一个较为罕见的靶点,但这一领域的探索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针对HER2过表达的治疗,其疗效目前尚不令人满意。因此,HER2变异NSCLC未来可以考虑联合治疗。目前最常见的联合方案是ADC与免疫治疗的联合,但也可以进一步探索ADC与TKI的联合。此外,ADC药物最终可能面临耐药问题,研究其耐药机制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需要寻找更加敏感的生物标志物(Biomarker),以更精准地指导治疗决策。
「乘风破浪:ADC药物积极探索肺癌的多个潜在靶点,未来可期」
TROP2
TROP2 是目前肺癌领域研究中最热门的靶点之一,同时也是一种预后不良的因素。在NSCLC中,TROP2 的高表达比例约为 70%,无论是鳞癌还是非鳞癌患者均呈现类似的高表达趋势。
目前,进展最快且较为成熟的三款 TROP2 ADC 药物包括Dato-DXd、SKB264和SG。这三款药物在抗体连接子、毒素小分子、药代动力学(PK)以及药物抗体比值(DAR)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对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产生了潜在影响。
2024 年TROP2 ADC相关研究的结果并不理想,两大Ⅲ期研究的结果都是阴性。TROPION-Lung01是一项正在进行的全球、随机、多中心、开放性、Ⅲ期研究,评估Dato-DXd单药对比多西他赛,在既往至少接受过一次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虽然PFS 结果阳性,但m PFS 仅延长了 0.6 个月,HR 为 0.75,临床获益有限,而 OS 的结果则未达到阳性。类似的,EVOKE-01研究结果显示,SG对比多西他赛治疗经治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OS无显著性获益。SKB264治疗经治晚期NSCLC的Ⅱ期研究显示,在 EGFR 敏感突变且经过 TKI 治疗耐药的患者中,其疗效相对较好,提示 TROP2 ADC 或许更适合此类患者的耐药后治疗。但由于样本量仅为 43 例,其结果仍需进一步验证。此外,这三款 TROP2 ADC 药物不良反应明显,以 SKB264 为例,其≥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 69.8%,表明高不良反应率仍是 ADC 药物需要逾越的重要障碍。
尽管 TROP2 ADC 在 III 期临床试验中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但在特定亚组患者中仍显示出一定潜力。今年在 ESMO Asia 大会上公布了TROPION-Lung05&01的汇总分析,Dato-DXd在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晚期或转移性、具有EGFR突变的NSCLC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基于此,美国 FDA 于 2024 年 12 月授予Dato-DXd 突破性疗法认证,用于经治的 EGFR 敏感突变的NSCLC。
虽然 TROP2 ADC 药物在后线治疗中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但在一线治疗中与免疫治疗联合使用的效果却非常亮眼。TROPION-Lung02、EVOKE-02和 TROPION-Lung04等研究均显示,Dato-DXd 联合免疫治疗(无论是否联合卡铂或顺铂类药物)疗效令人瞩目。
目前来看,TROP2 ADC 药物的布局非常全面,从 EGFR 敏感突变患者的一线到二线及以上治疗,再到 EGFR 野生型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包括 PD-L1 ≥50%的高表达患者以及 <50%的低表达患者。此外,在围手术期治疗领域也有相关研究布局,目标直指疾病的根治。然而,我个人认为,尽管研究进展迅速,但步伐需更为谨慎。一方面,TROP2 ADC 药物本身毒性较大,≥3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普遍超过50%;另一方面,与免疫治疗或 TKI 联合使用是否能够在毒副反应与疗效提升之间取得平衡,仍是需要重点考量的问题。临床研究的设计在某些方面略显激进,如何在追求疗效的同时合理控制毒性,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HER3
HERTHENA-Lung01研究探索了EGFR敏感突变患者中,EGFR TKI和含铂双药化疗耐药后使用HER3-DXd(U3-1402)。对225例患者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其ORR达到29.8%,mPFS为5.5个月。然而,≥3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较高,达64.9%。基于HERTHENA-Lung01的结果,后续开展了HERTHENA-Lung02研究,将HER3-DXd的治疗线数前移至EGFR TKI耐药后(不经过含铂双药化疗),直接与含铂双药化疗进行对比。第一三共近期宣布,HERTHENA-Lung02研究取得了阳性结果,PFS达到了统计学显著差异,具体数据将近期的国际会议上公布。
国产药物也在这一领域取得了进展。恒瑞HER3 ADC药物LA2009在一项研究中显示了良好的疗效,其ORR达到40.4%,mPFS为9.6个月,尤其是在EGFR敏感突变患者TKI耐药后的治疗中表现突出。此外,EGFR/HER3双抗BL-B01D1目前已经布局在NSCLC的EGFR TKI耐药领域,与含铂双药化疗进行头对头比较。此外,恒瑞的HER3 ADC药物SHR-A2009的Ⅲ期临床研究也正在进行中。
CEACAM5-ADC
CARMEN-LC03 III期临床研究评估了CEACAM5 ADC Tusamitamab Ravtansine在经过EGFR TKI治疗、含铂化疗后耐药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非常遗憾的是,该研究设置的双终点PFS和OS均未达到阳性结果,因此在2023年12月宣布停止研发。
MET-ADC
针对MET靶点的ADC药物研发也在持续推进。去年发表在《JCO》上的LUMINOSITY研究显示,MET高表达患者中,ADC药物Telisotuzumab vedotin(Teliso-V)展现了显著疗效。针对高表达人群的III期随机对照研究正在进行,与多西他赛的头对头比较也正在进行中。
B7H3-ADC
在SCLC领域,针对B7H3靶点的ADC药物DS7300,在经治的广泛期SCLC中进行了一项剂量探索研究。研究评估了8 mg/kg和12 mg/kg剂量,结果显示12 mg/kg剂量的疗效优于8 mg/kg:ORR达到54.8%,PFS和OS更优,然而,总体治疗效果仍不尽如人意。
「展望:未来ADC可进一步结构优化、精准治疗、联合治疗,丰富肺癌治疗选择」
虽然ADC药物被誉为“魔法子弹”,但在肺癌领域的表现并未完全实现预期,主要受限于毒副反应较高和疗效尚需提升。未来,ADC药物的发展方向可能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 结构优化:通过优化抗体、载荷和连接子三部分结构,提高药物的疗效,同时降低毒副反应。
2. 精准医学:开发能够预测疗效和不良反应的生物标志物,帮助筛选适合ADC治疗的获益人群,并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人群。
3. 联合治疗:探索ADC药物与其他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联合治疗,特别是与免疫治疗药物联合以进一步提升疗效。
「总结」
ADC药物掀起肺癌治疗的改革浪潮,靶向HER2的ADC药物在突变人群中疗效显著,首个抗HER2 ADCT-DXd已在中国获批,开创HER2突变NSCLC治疗新格局;T-DXd在HER2过表达人群中初显疗效,已获FDA批准HER2阳性实体瘤(IHC3+,包括NSCLC)的后线治疗
ADC针对多个热门靶点持续进行探索
TROP2:TROP2 ADC在NSCLC后线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疗效,TROPION-Lung01&05汇总分析显示在EGFR突变耐药人群的治疗潜力 ,未来探索方向主要为联合治疗、一线治疗/围术期治疗和生物标志物的探索
HER3:HER3 ADC药物在EGFR-TKI耐药NSCLC中初显疗效,多个药物布局Ⅲ期研究,其中HEATHENALung-02 已达到主要终点PFS
CEACAM5:Ⅲ期研究 CARMEN-LC03 未达PFS和OS主要终点,研究已提前终止
C-MET:Teliso-V在C-MET过表达非鳞NSCLC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期待Ⅲ期研究结果
B7-H3:多个Ⅰ/Ⅱ期研究显示出B7-H3 ADC在复发性SCLC的疗效,期待更多数据
未来ADC可以向结构优化、联合治疗、精准治疗方向发展优化
专家简介
王佳蕾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胸部肿瘤专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胸部肿瘤研究所 副所长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化疗专委会青委会 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女医师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血管靶向专委会、老年肿瘤防治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促进会肿瘤内科分会、胸部肿瘤分会 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部肿瘤专业委员会 常委
泛长三角胸部肿瘤联盟专业委员会 副主席
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癌免疫治疗委员会 常委
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呼吸病学专委会、脑转移瘤专委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委会(CRPC)、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转化医学专委会 常委
上海市抗癌协会肺癌专委会 常委,内科学组 组长
美国M.D. Anderson肿瘤中心访问学者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委《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编委
编辑:Dakota Zhu
本平台致力于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丰富的医学信息。请注意,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建议,也不应被用作诊疗指导。如果将这些信息用于非医学信息了解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此外,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赞同其描述和观点。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 END —
CCMTV临床频道注册会员数据突破210万+,平均每日更新视频及资讯内容150余条,目前拥有医学视频数量8.2万+,累积时长达185万+分钟,致力于打造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的专业服务平台。CCMTV药械营销推广覆盖开发期(上市前)、导入期(上市)、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通过CCMTV朱雀AI大模型,实现权威精准触达和智能反馈分析,助力药械推广进入数字化闭环营销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