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岁序更新,观往知未。甲辰龙年即将结束,回首来时路,广大医务工作者在风雨中坚定前行,在挑战中奋勇崛起,在机遇中乘势而上;阔步新征程,我们将用勇气开辟道路,用智慧点亮希望,用毅力再铸辉煌。
风劲帆满图新志,时和岁稔启华章。值此新旧交替之际,CCMTV临床频道特别推出年度盘点《医年鉴》系列节目,围绕过去一年各领域的前沿进展和未来发展进行总结和展望。
本期栏目,我们特别邀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苏茵教授,盘点2024年银屑病关节炎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今年关于银屑病关节炎(PsA)的研究依然众多,其中备受关注的是欧洲风湿病联盟(EULAR)于2023年发布的指南更新。此次更新相较于以往变化不大,主要在总原则中新增了一项内容,即在治疗前需评估患者的风险与治疗的利弊,以便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这一调整强调了治疗过程中安全性问题的重要性。
在治疗选择方面,指南明确指出不推荐在PsA患者中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仅建议短期局部使用,不再推荐系统性应用。在疾病分型上,PsA仍被视为一种复杂的疾病,可能涉及多种类型。治疗推荐特别强调了除关节症状外的伴随症状。在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DMARDs)中,甲氨蝶呤被首选推荐。而在生物制剂方面,推荐使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白细胞介素(IL)-17抑制剂和IL-12/23抑制剂,这几种药物没有优先顺序之分。对于伴有眼部受累的PsA患者,推荐使用TNF-α单抗以及IL-17A和IL-17F抑制剂。对于伴有炎症性肠病(IBD)的PsA患者,则推荐使用IL-12/23抑制剂,而不推荐IL-17A和IL-17F抑制剂。
该指南的特点在于更加关注药物的安全性问题以及伴随疾病特征的主导地位。目前,我们国内较多采用国外指南,但仍需结合我国的临床实践进行推荐。在不同PsA分型中,JAK抑制剂也可能被推荐使用。关于其用药安全性和心血管事件等问题,仍需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关注。
此外,今年PsA学组还牵头制定了国内关于银屑病中早期识别PsA的专家共识和专家意见。经过两轮投票和反复修改,我们希望明年能够发表,以便让皮肤科和风湿科医生更加关注PsA,特别是其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问题。
谈及新药,生物制剂和靶向药物在银屑病和PsA中的应用近年来已日益广泛。今年,我们特别关注一种名为酪氨酸激酶2(TYK2)抑制剂的药物。该抑制剂已在中国上市用于银屑病治疗,预计明年将获批用于PsA治疗。据了解,TYK2抑制剂对JAK通路的抑制机制与以往的JAK抑制剂略有不同。以氘可来昔替尼为例,其在2期和3期临床研究中显示出较好的安全性。例如,对患者血象的影响较小,在研究中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感染发生率也有所下降,未出现严重感染。我们期待该药物上市后,在临床实践中能够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并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此外,研究领域还有许多新药在开发中,例如TYK-279(Zasocitinib)在国外的研究进展,以及针对IL-17A和IL-17F的纳米抗体等新药物的研发,这些都在国际会议上有所报道。我们希望随着这些新药的不断研发和上市,治疗PsA的手段将越来越丰富。
过去,PsA并未受到广泛关注,普遍认为其患病率较低。然而,随着对PsA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我们发现其患病率实际上高于预期。近年来,国内学者通过风湿科与皮肤科的合作研究发现,在我国银屑病患者中,PsA的发生率约为10.4%,这一数据来自上海团队戴生明教授联合皮肤科和风湿科开展的多中心、严格调查。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项调查中,约49%的患者未被诊断出PsA,他们在随访过程中并不知晓自己患有此病。经医生评估,这些患者已符合PsA的诊断标准,表明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诊或漏诊现象。未来,我们希望通过推广PsA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和基层医生对该病的认识。研究还发现,部分首发关节炎患者中,有较高的家族史或既往银屑病病史比例。因此,在临床上遇到不典型的关节炎病例时,医生应主动询问患者是否有银屑病家族史或个人病史,以提高PsA的诊断率。
我始终强调,PsA需要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该病的致残率可能高于类风湿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们呼吁全体医生关注并研究PsA的病因,同时帮助患者充分认识到这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且是可治疗的。
今年,在银屑病学组全体成员的支持下,我们完成了《银屑病关节炎与银屑病漫画百科》一书的编写。我们希望通过普及PsA和银屑病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该书由北大医学出版社出版,目前正处于一审、二审阶段,已基本完成。其特色在于采用漫画形式解读PsA和银屑病,使大众,尤其是患者及其家属能够更直观地了解疾病,重视疾病,并认识到该病是可控的。我们期待这本书在明年正式出版,为患者提供有益的疾病知识教育。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女医师协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专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病学专委会常务委员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风湿病与分子免疫分会副会长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风湿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内科杂志》《中华风湿病杂志》《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ARD中文版》及《BMJ中文版》编委,《医学参考报·风湿病频道》副主编
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ARD、Front lmmunol、Lupus及Clinical lmmunology等相关杂志发表百余篇SCI论文,主编或参编风湿免疫病相关专著30部
承担国家及省部级十二项课题,基金总数超过1600万
参与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科技进步奖)等12项
本平台致力于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丰富的医学信息。请注意,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建议,也不应被用作诊疗指导。如果将这些信息用于非医学信息了解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此外,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赞同其描述和观点。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 END —
![]()
CCMTV临床频道注册会员数据突破210万+,平均每日更新视频及资讯内容150余条,目前拥有医学视频数量8.2万+,累积时长达185万+分钟,致力于打造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的专业服务平台。CCMTV药械营销推广覆盖开发期(上市前)、导入期(上市)、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通过CCMTV朱雀AI大模型,实现权威精准触达和智能反馈分析,助力药械推广进入数字化闭环营销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