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提篮桥监狱,囚禁的相关衍生物

文摘   历史   2024-07-05 07:38   浙江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


有良心和温情的自媒体


《监狱记忆》不只是历史记载的风霜雪雨

监狱人民警察桌案上的闲情雅致

  她是每一位与监狱有关的事与人的前世今生

 

 一

提篮桥监狱挂在铁门上那把暗铜色、鹅蛋形的大锁,几乎与其建筑一样栉风沐雨、洗搓春秋,印有深深的历史痕迹。
这把特殊造型的特制锁具,原准备与1918年4月第一批竣工的一字型监楼配套使用,可是,没想到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临近尾声,战火硝烟尚未停熄,通往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的运输船只受阻,造成早已定制的监楼门锁没有及时运到,没办法与新启用的监楼一起亮相。幸好英国人也没有招募到足够的看守人员,没见到锁具也就无法进行关启方面的训练,因此只能等到大船驶进吴淞口黄浦江,已是1920年上半年了。


撬开木箱板,拆开层层包装的油纸,一旁的搬运工和验收人员,刷的眼睛都一亮,这一把一把锁:椭圆形、古铜色、巴掌大小,锁钩像只大耳环。把锁钩打开又像大象鼻子,生动、厚重、锃亮。哪一点都不像古代横开式箱柜挂锁,或者善讨吉祥的长命锁,到有点像英国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的古董铜锁,可是这种锁只是在英国皇宫花园和上层贵族家中使用,对远涉重洋在殖民别国的管理者看来,尤其是些孤陋寡闻的看守来说,就像看西洋镜一样,东指西划,热闹非凡。
因而,等取出锁,一把一把挂上铁门时,那些最初触摸的人员,格外的小心翼翼,就像挂一件件珍贵的宝贝。这一挂,在乌黑墨气的铁栅栏上,顿时耀眼生辉,十分有富贵相、贵族气,分明就是一件艺术品,一幅低调沉稳的图案。这物景,似乎与监狱基调方枘圆凿、格格不入,但细细琢磨品味,却觉得与监狱氛围异常相称,深沉、稳重、有种上帝赐予的威慑力。
这一把挂在提篮桥监狱监楼铁门上的大铜锁,一挂就是100多年,说他是忠诚的看门狗也好,说他是雄壮的当关夫也罢,始终没有降低身份、没有亵渎职责、没有颓丧品质。那怕天天开启、摸捏,时而摔打,不仅没有丝毫的陈腐、迟呆、斑疤和苍老,反而更显神采、气韵和夺人眼球。
难怪走进监狱的人,无论是谁,只要见到过、触摸过、还是打过交道,都会被这独特的、奇妙的、传世的铜锁所吸引,或无法减退对其的兴趣。“咦”!第一次见到的人,都会不约而同的发出“乌龟锁”,像一只爬上铁栅栏的乌龟,或悬挂在空中打瞌睡、或纹丝不动的在冬眠,或在吸纳气韵凝神聚力。
其实,这锁在英国本土制造,压根儿不可能考虑要仿制乌龟的图形。因为英国人对乌龟的喜好远比不上中国古代民间来的青睐走俏,乃至被信佛之徒奉为吉祥神物。除非制造商潜熟中国传统文化,存心设计或有迎合心理,否则就是巧合,或者有什么奥秘。
尽管如此,在我的眼里,第一印象中,会不会是外国人为中国人故意发明、制造这种乌龟锁。事实上中国在明清时期的民间制作的乌龟锁,才真像乌龟锁:有头有脚有尾巴,背壳上还有一块一块清晰的纹路,颜色也像,摹仿得相当逼真精致。如果见到开锁时,更觉得其生动形象、活灵活现。钥匙是一个细长形的铜片,插入乌龟身体尾部,用力一推,乌龟头向外伸出,锁头就被打开,这一静一动,就似一个乌龟在爬动,鲜活有趣、栩栩如生。
中国民间制作锁具有这么高的仿效能力和工艺水平,那么为什么监狱不在现有的土地上寻找制造商,偏要舍近求远、不远万里去英国制造,然后漂洋过海的运输过来,这里不得不说近代开锁鼻祖阿尔弗雷德·查尔斯·霍布斯这个美国人了。
18世纪,英国人丹尼克·波特发明出凸轮转片挂锁,即叶片锁。叶片锁从簧体结构分成有簧叶片锁和无簧叶片锁,而有簧叶片锁内部牙花比较复杂,开锁难度也较高。后来,约瑟夫·布拉马这个被英国誉为世界机械之父人,发明了机床,推动了工业革命发展真正发明大师,改进了杠杆锁,不断对铜锁增加簧片和上锁装置,推出保险系数越高的防盗锁和高度安全锁。提篮桥监狱的乌龟锁,就属于多片簧片、安全等级较高的一种。


这类锁无论是内部结构的复杂性,还是制造技术和工艺,在1851年英国举办声势浩大的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之前,都被英国人垄断和市场占有。就在这届博览会上,霍布斯代表一家美国做锁公司参加展览会,并打出广告说美国锁的技术和安全性和英国的锁一样保质保量。能有这样敢于夸海口和挑战的事,英国锁具制造商自然不买账,不会让其他商家并肩并座,不分伯仲的,故意逼急对方,说要是你们能解开我们的布拉马锁,就承认你们技术过关,并行不悖。霍布斯不听他们这一套,坚信用事实讲话,利用展览期间这一点见缝插针的时间,潜心研究布拉马锁的内部结构和机关所在,最后出人意料的仅用了51个小时〔也有说16天〕解开了布拉马锁的奥秘。要知道英国人为发展杠杆锁的安全性和相关技术却用了将近70年。
霍布斯的出色而超群的阐扬,动摇和终结了英国人统治锁界的地位。以后美国人发明了弹子锁逐步登上锁业的历史舞台。由于霍布斯因破解了英国人的锁后声誉鹊起、名震一时,在世博会降下帷幕后的第二年1852年正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Hobbs&Co〕,公司注册地址在伦敦Cheapside街76号。
我想,监狱远涉重洋从上海跑到伦敦,一定是慕名前往;与霍布斯公司洽谈,也一定在狱内用锁方面接受到好的构思和承诺。否则,直至今天挂在提篮桥监狱铁门上的大铜锁,怎么会经得起风雨的揉搓磨洗呢?怎么能挡得住囚徒的歪心邪意呢?
是的,这一把又像鹅蛋又似乌龟的大铜锁,的确有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有许多高明的机关和优化的部位。整个锁体椭圆形,透出古铜的光泽,不要以为这仅是为了外观的柔和与光滑,而是有巧妙的设计,因为圆的受力面微小,容易预防外来硬器的敲砸。贴在乌龟锁肚上有块插板,可以在锁眼上上下滑动,挡住雨和水的浸入,以防生锈、滞纯。像大象鼻子的锁钩特别生动,而且格外显眼和管用,与锁体一致时,像焊接一样,撼也撼不动;与锁体分离时,活像翘起的大象鼻子。这一合一分的情景,正好引起关注和警觉,是真锁还是假锁,一目了然。还有锁的重量也是监狱锁具的设局,每把乌龟锁四、五公斤不等,足够重的份量显然是不方便随身携带,所以用锁的人愿意在原处开原处关。铁门不离锁,锁不离铁门。
就是这么一把别出心裁、异乎寻常的锁具,赢得了历史的检验和文化的熏陶,自然有着与监狱紧密相依的属性是分不开的,有着与监狱建筑构成衍生物和从属品不无关系。
异常可惜的是,赫赫有名的霍布斯公司,在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公司工厂遭到德军飞机的野蛮轰炸,毁于一旦,曾经辉煌的、有著名品牌的霍布斯公司,在历史上总共延续了90年。屈指算来,霍布斯从事锁业到今天已有160多年,而挂在提篮桥监狱铁门上的大铜锁,都有一个独特而明显的标记,锁和钥匙柄上打上钢印Hobbs&Co,而钥匙柄上另外一个单词LEVER的意思是杠杆,应该是公司对锁和钥匙分类的标识吧。可见监狱今天仍在使用的乌龟锁,己快有110年了。
这不是一般的有使用价值的锁,而是一件历史亘缓和锁业发展的见证物。监狱警察似乎极其奢侈,每天又摸又捏的简直是件宝贝;天天开开关关的分明却在玩弄文物。
难怪2012年2月的一天,著名历史城镇保护专家、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阮议三教授就监狱建筑保护和改造方面的考察评估时说:你们警察肩上担子很重,双重责任啊。既要做好行为矫正师,又要承担博物馆保管员。这建筑、包括乌龟锁都有100多年的历史,有极其丰富的史料实物价值,还有与建筑几乎同时降生的电梯、消防笼头、窨井盖等,都是珍贵的文物。你们天天与其打交道,说是艰巨也艰巨,说是幸福也幸福。一番话把气氛捣得十分和畅,主宾客均发出会心的笑。

 

说完乌龟锁,接下来不能不说与铁门牢牢铆在一起,形似一本厚厚的经书,横放在铁门的腰间,一把另有特色的监狱锁具。〔暂且喻为‘经书锁’‘三响锁’〕这锁不像乌龟锁喜看善摸,能亲能离,而“经书锁”无法挪动,看上去也呆板、僵硬,缺乏美感,但却忠诚于铁门上的每根铁栅栏,不让一丁儿歹心恶念从他的防线突破,有着与铁门安危与共、生死相依的精神和气概。
这把“经书锁”看上去没有太多的名堂,漆黑,一本精装的经书大小、厚薄,上面有个长长的锁柄,一半涂红色一半涂白色,下方是个锁眼,比较简易、纯粹,色彩也比较单调、沉闷。但使用起来还是有不少花样,没有经过指点和训练的是难于识别和操作的。每次开锁关锁,用手掌长的钥匙塞进锁眼,用力向左3下“咔嚓”“咔嚓”“咔嚓”清脆而响亮,宽厚的锁舌一次一次层层推进,坚硬地伸入另一端的锁喉,随及锁柄上颜色的指向,会告诉你是虚锁还是实锁。


可以想象,一字型监楼每层背靠背监室各46间,合起来92间。如果一个看守,每天早晚开、关一个监室就要转动6下,一个楼层要多少下?按监狱规定当班的看守,要完成本监楼1至5层监室的开封、收封,而且有时间范围,因此一天下来,手臂痛腰背酸不算,手掌就会起泡。于是,这把固定的牢门锁,经常被狱方用来警察的实务测试和比赛,看谁的熟练程度和基本功过硬。也有老犯人通过听到传来锁声的快慢和节奏,就能分辨和断定开封或收封的是老警察还是新警察,是张队长还是李队长。
看长相不如乌龟锁,一个生动柔美,一个死板粗陋,虽然与众不同,却面貌也大相径庭、迥然不同,但是都有相同的牢不可破、身怀绝技的本领。可是我们只知道监狱锁具是囚禁野蛮罪恶的,还能磨练人、测试人的耐力和意志,恐怕这是始料不及的。
一把锁在使用内涵中,能外涎复合效果,还真是锁的神奇,未免对锁的发明者和改进者肃然起敬。
相传距今5000年的中国仰韶文化遗址中就发现有木质锁。在公元前的周朝已开始使用锁把关仓库、马棚等物,虽然早期的木质锁结构简单、形体笨重,大多采用特制的竹竿、木棍作钥匙,容易开启,但至少人们已有防盗和保密的思想意识。
大概就在同一时期,古代埃及人发明比中国古代要复杂的锁,钥匙也比较精细,上面有许多凹凸点。这些凹凸点构成了锁和钥匙的配对,增加锁的开启难度,这一齿纹结构为以后锁、钥匙的进步发展建立了雏形。公元8世纪,古罗马人也制成了叶片锁。后有英国人用锁内金属叶片借助弹簧作机关进行转动,钥匙牙花一下提增1600多种,这种弹簧锁在后来流行了很长的时间。
直至今天,在人们生活当中与锁息息相关,锁不仅仅是建筑的附生物,也是每一个人保护财产和隐私的不可缺少的仰仗品。家中大门需要锁,小汽车需要锁,就连普通的银行卡和手机都需要密码锁。锁似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显得现代生活的必需品,受到人人的睛睐和器重。
尽管锁从做老虎等凶恶动物的形状虚拟和结绳竹编开始,到叶片锁、弹子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锁,再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了具有生物识别功能的智能锁,锁的历史已崎岖蜿蜒了几千年,但锁的结构和性能早已推陈出新、升级换代了。而提篮桥监狱铁门上的锁,100多年了,却仍在前线善与恶的激烈交战中服役,这在锁庞大驳杂的家族中,是最具有特殊战斗力而顽强生命力的,而且归属贵族一类。无论是典雅、沉稳的外观,还是丰饶、厚实的内涵,都透出艺术气、有一种鹤立鸡群的高贵感。族群对他没有半点鄙夷、小觑,反而深受仰慕、珍视。
我如此抬举一把锁,似乎有点故意和过分,而且是与牢门纠缠不清的锁,不免让人产生疑虑或不快,其实通过这种有时光烙印、风云痕迹的锁,能闻到监狱的迥殊气息、能触摸出建筑物的独特肌理。

 

如果把雕塑比作是隆起或流淌在建筑肌体内的三头肱肌、暴发的青筋和激活生命血液的话,那么依附在建筑物内的物件、器具、摆饰,就是为此而生而恋而波及情绪的建筑繁衍物,是盘活建筑特征的标识、是折射事物实用价值的象征符号。
不难想象,哪些建筑物派生出来的衍生物、实用品,能烘托、衬映建筑质地的外貌;能伺候、供养建筑装饰的内心:是雄壮还是纤弱、是稳重还是轻薄、是刚健还是柔美,是亮堂还是阴森,是赋予温度还是趋于质感,都能在特意制作、特别使用的物品上,体现建筑实体功能,甚至空间环境中的排场。
那么监狱建筑有那些特殊的衍生物呢?能与监狱的行刑功能相一致,给人置身于此地一目了然、炳如观火的感到,这是一座监狱,而且是一座100多年,继续有着狱制功能和新旧交错管理效能的上海提篮桥监狱。
除了仍在恪尽职守与铁门共守同盟的“乌龟锁”、“经书锁”是显著标记外,安装在十字楼,现已作为陈列、参观之用的绞刑架,却是目前国内旧监狱遗留下来保存最完好的行刑工具和室内刑场,也不可置疑地亮出了监狱肃煞和恐惧的鲜明符号。
提篮桥监狱的绞刑架是当时承包十字楼〔亦称西人监牢〕的建筑商三森营造厂一起设计建造的,完全按英国民间宗教派别惩处凶犯的规矩而配置。但更讲究场面和实效,从传统的露天搬入室内,吊尸的高度从二三人高加到几个楼层的井深,配套设施也相当完备,即使在英国监狱也难以找到如此有规模、有声势的绞首场所。


这座绞刑架,现已成为上海监狱陈列馆参观展示的一角,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凡前来造访的人员无不站在曾经死囚犯为此恐惧的受刑处,伫立、徘徊、深思。
目前,世界上还有80多个国家保留死刑,而采取用绞刑处置死囚的还不少于50个国家和地区。其实绞刑采用是一种被称为“长坠落”的方法,根据受刑者的体重、身高与身型,计算坠落距离,还要选择好绳索的粗细长短和抽板的开关隙间,才能迅速产生颈椎断裂,导致窒息和脑部缺血,便于此法刑的过程顺利和终结效果。如今,国际特赦组织有不少法理和行刑专家,提出询问和质疑,这种古老的执行死囚方法,是粗暴还是仁慈?是蒙昧还是文明?
监狱绞刑架设在十字楼通天圆井旁三楼一间18平方米大小的房间内,平地中间有一个长方形孔,上面铺两块活动地板,可以八字大开和合拢。直朝房顶有一截横悬的木梁,盘缠着粗粗的绳索。板动手闸能打开活动地板,下面二楼同样是活动装置的地板,一道一道打开,直通一楼的停尸房。从死囚上绞刑架到受刑完毕,再到停尸房验尸收尸,可谓时间短效率高,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步到位”“一条龙服务”。
这架势,看似没有多少残忍、凶狠,但只要有人站在活动地板上,脖子套上绳结,顷刻就可以断送性命,去见上帝。据说西方人对罪恶之人采取这种死法,还算仁慈、悲悯的,可以减轻死亡痛苦,还能留个全尸。剥夺一个人生的权利,还那么冠冕堂皇、摇唇鼓舌,总让人有些哭笑不得、匪夷所思。


民国时期,绞刑架开过5次杀戒,先后有9个人用过刑,有2名印度人、6名日本战犯、也有1名中国人。可是在这些受刑人当中,尽然出现一件出乎意料、扑朔迷离的咄咄怪事,弄得监狱管理层不尴不尬、猝不及防,一会儿怀疑是不是内部有营私舞弊,一会儿又猜测会不会是意外事故?这件留有草蛇灰线、马迹蛛丝的意外事件,被当时上海大报小报炒得沸沸扬扬。
不妨把事情回放一下:这是绞刑架设置以来的第二次使用。第一次大概是在1936年8月份的一天,受刑的是名印度籍杀人犯,相隔4个月,第二次上绞首架的又是一名印度籍杀人犯。这名叫阿玛辛格的死囚,30岁出头,身高1.8米,体重160磅。监刑官在用刑前与他进行一番身份验明方面的对话,然后容许他宗教祷告后,开始正式执行。行刑人扳动手闸,活动地板两边“啪哒”打开,站在上面的阿玛辛格倏忽双脚离地,腾空而下,遽然,传来“咔嚓”绳索断裂的声响,悬在半空的死囚被重重地坠落在下层的地板上,难于动弹。
“死刑不死”的奇遇,确实有点迷离恍惚,行刑人是专程从香港派来的,执行绞刑的绳索也是从香港带来的产自菲律宾马尼亚的“舶来品”。难道绞刑的绳索被人调包,还是死刑执行人被死囚犯或家属贿赂收买,或者是行刑设备真的出现问题。尽管能比较冷静的分析推测出事的原由,既是一贯奉行尖酸苛求、见弹求鹗办事风格的英国人,一时三刻也难以查出个子丑寅卯、水落石出,只能在硬件设施上亡羊补牢。英籍典狱长惠尔派人拆下原绞刑房上的“工”字形绞架,换上6吋直径的管型绞架,对绳索的粗细质量也由专人严格检验把关,还特意请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的高级工程师来现场试验和验收。
至于印度的死囚犯阿玛辛格,却是不幸之中的大幸。英国在废除死刑之前有一项惯例:死刑只能执行一次。阿玛辛格因意外情况而死里逃生,被重新改判无期徒刑,押往印度孟买的安达曼岛的监狱服刑。
一件奇异的往事,随着历史积压的尘埃越来越模糊、遥远,然而,绞刑架,直到1947年2月一名日本战犯桑岛大尉受刑结束后而停止了使用,以后在监狱这高墙深院内留存,与十字型监楼一起经风雨见世面,扮演一个独特而沉默的角色,衬托、蓄养了建筑物的一种身份和本质。

 四

说起建筑物的个性和特性,除了建筑设计师对建筑的外观、结构独出机抒和倾向性的设计之外,往往通过一些个别的、有特征的、甚至有温度和情感的物件、器具,充塞空间、摆放地点和位置而更好地凸显出来。似乎这些东西就是建筑物的胎记和标配,互相滋养和印证,给人了然于目的辨别建筑物的功能以及主人的品味。
不难想象,我们看到龙椅、金爵、玉盘,马上恍然感到走进了皇宫。识别了幢幡、香炉、念珠、钵盂,会不会知道自己已经在佛寺神庙中徘徊。身陷摆放笔、砚、纸、墨文房四宝的空间之内,一眼就能猜出这是文人的宅弟。如果庭前栽植芭蕉,竹子、装点小桥流水,院内亭榭廊槛,就能明白这是一处南方,带有主人喜好、有文化涵养的大户人家。
可见,建筑物和物件有着特定的牵连,相互印衬,密不可分。见到独树一帜的建筑物,就能联想到独一无二的物件;触摸到无与论比的器具,就能感到置身于不二法门的氛围。因此,不要故意的划分建筑和物件的大与小,也不能任性的掂量物件和器具的轻与重。建筑物的骨架,只有物件、器具血和肉的黏和,才会有内涵、有生气、有故事。


以上我们摸捏到了铁门上的乌龟锁、经书锁和走近室内刑房、瞧见绞刑架,自然会对建筑物的性质,这里的环境心中有数、略有所知。要是真正走进、深入了解这座百年提篮桥监狱,还能触摸到不少渐渐湮灭于历史发展和文明进程中的物件,这与建筑物的使用绵长、管理方的更迭和器物的兴废不无关系。通过从废弃的、淘汰的、过时的遗留物来分析,也与建筑物对需求的吐纳,以及对物件的除旧布新痛痒相关。虽然有的已送进了陈列馆成了文物,有的只能在图片上再能见到,甚至通过文字描述。
就拿更钟、更表来说,虽然早已成为历史、变为文物,但说起来还是蛮有趣的,也算是监狱建筑的衍生物,是监狱变化的见证物。
明末清初,西洋机械钟表传入我国后,立刻受到各地的艳羡,纷纷仿制不算,还在造型和装饰上别出新裁、花样叠出。更钟依据古代夜间敲更报时的传统而创制的独特钟表,就这样降生问世了。起先大多在宫廷内制作和使用,后来延伸到民间,几乎是同时,监狱也觊觎有特殊造型和功能的更钟。更钟除了机械结构独特外,它具有一般钟表走时、报时、报刻系统,又增加了发更、打更系统及定更、调更装置,能够按一天24小时任意调整定更的起讫和间隔时间,这对囚犯分散关押数幢监楼的偌大一个监狱来说,可以把作息时间划个统一的标准,也能严格监督看守人员的责任制。
更表比更钟小巧,使用方便。从20世纪20年代起,提篮桥监狱的上层管理人员越来越意识到,监狱一字型监楼关押条件不错,尤其是“回”形楼面便于巡查,但随着押犯增加,看守人员没有得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监管场面日趋混乱。为了调教和提高看守的责任性,维护好秩序,就想出了急办法,要求每个监楼值勤的看守脖子上挂一只类似闹钟一样的“更表”(又称“钢表”),按规定的路线进行定时巡查。查到几个指定的部位,必须把“更表”上的钥匙孔,对准墙上装有的固定钥匙转一个圈,更表内的仪器就作有记载。后来,监狱又对“更表”进行改进,把“更表”安装在监楼各层外走廊两侧墙面的中心点上,看守每巡查一层楼面必须用钥匙开动更表各一圈;监狱钥匙间(总控制室)的仪器就作有记载。第二天由主管人员进行考核检查这些值勤看守,谁按时巡查,谁偷懒缺位,都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出来。
如果说监狱引进更钟、更表对统一管理、规模操作有点理由和裨益的话,那么添置三脚凳就有些不伦不类了。那是管理者想做好人又不愿把事办好的产物,说穿了就是一句话:不相信不尊重低层看守的劳动。事情的原由坏就坏在一个印度看守身上,有一次巡查,偶然发现有一个华人看守在楼面墙角半坐半躺着,自以为这个人在偷懒,半途休息。其实正值夏天出现高温,人消耗体力太多,突然脱水不舒服,可这个印度人不问是非情由,就戳蹩脚到英国人耳朵中。英国人开始观察并动起了歪脑筋,叫人设计了一只形状特别的三角凳。
这三脚凳当然不是为了节省材料的简易小凳,也不是古人用来劈柴坐的小椽木凳,更不是老人用的三脚拐棍椅,而是凳面三角形、下面有三只脚的凳子。看起来摆放比较稳,可坐起来需要坐姿端正,两脚弯曲分开支撑着,如果身体稍有倾斜用力不均,就容易摔倒。这种特殊的使用座具,被看守戏称为“三角凳”“稍息凳”,说是改善看守巡查条件,汲取更多体力,其实是防止看守偷懒的一种奇妙创作。使用之中,当然印度人更为不满,他们人高马大,行动迟缓,坐上去没有一点平衡功夫真坐不稳,没想到告密的印度人,却让他们吃到了更多的苦头。使用没多久,英国人被日本人赶走了,巡查楼层的三角凳暂时歇脚停用,等民国政府接管后,三角凳又回到了监楼的墙角边。
我们仅从事物的角度来分析,不能否认,监狱建筑物的衍生品,大都与监狱行刑性质相配套、相关联,都是些与管控、惩罚犯人和整肃看守纪律方面的物件和器具,都有它们特定的时间和条件,都有它们特制的形状和用途。但也有一些衍生品与当时的先进技术、工业革命分不开,比如一些现在只能从图片和文字记载上见到的地磅、小铁轨,以及电梯、电话等,都曾与建筑物共同迎风雨、度春秋。
写到这里会有人感到好奇,这么会引进地磅、小铁轨,监狱不是矿山,也不是旷野,这些大工业生产派用途的庞大工具,会不会物有所需,会不会大材小用,或者赶时髦,想配上远东第一大监狱的名声。事实上,并非我们的猜疑,1931年左右,监狱内一字型监楼已建成使用4至5幢,狱方视关押条件渐渐成熟,便暗地里操作宽进严出的所谓维控区域安全的指令,一时狱内人满为患,一般押犯在6000多人,最多达到8000人。一间3.3平方米的监房,要挤3个到4个人,白天每人各坐一个角落,晚上只能头脚交叉排列,姿势也半躺半睡。这么多人,马上涉及到囚粮、蔬菜、食品,被服,以及锅炉房使用的煤炭等,而这些东西都得与社会上销售、供应商联系送货,由于数多量重,对方一般使用卡车、拖斗车、或黄鱼车、平板车等进行运输,而且狱方卡住送货的时间范围,造成各种车辆云集碰头,鱼贯而至,出现运货车辆排队驶进推入监狱一道一道大铁门的情景。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主要时间耽误在货物搬上搬下进行过秤的验收。于是,办事严谨苛责的英国人刻不容缓的引进地磅。
这台由法国人洛百瓦尔发明的,原为厂矿、商家等用于大宗货物计量的主要称重设备,设置在三大门院子内,投入使用后好处不少,提高了进货送物的效率,节省了劳动力,还减少了人员进出流动,大大增加了安全系数。
监狱内铺排小铁轨已是1935年下半年的事了,一是监狱建筑和结构布局基本完成;二也是从效率和安全考虑。狱方面临华人关押区拥有9幢5层高的监楼,犯人关押数再创新高,逾万人。接踵而来的是这么众多的人的饭菜、开水的供应所带来的麻烦,往往中午开饭号令一吹,从第一幢楼送到第九幢,需要一二个小时,再等到收回饭盒、水桶又要耗时,这样来回一折腾快到晚饭时分了,因而,炊场的负责人常常跑到上层去诉苦。狱方毫不拖延,想到了利用由他们英国人自己早先启用的小铁轨,来缓解矛盾。从炊场为起点,把小铁轨一段一段铺设到监楼,上面另外设计了带有小滚轮的一节节饭箱车,这样运送饭菜和开水省时又省力,每每到了开饭时间,这一道忙碌的运输线,就成了狱内一道明亮的风景线。


提篮桥监狱至今,已亘延120多年,就其建筑,无论是从外观颜色来分辨,有泥块砖砌成的灰暗色,有磨砂砖筑起的铁锈红;还是从内部结构来见识,大大小小铁门形成关隘,铁栅栏布满门窗,无不深深透出囚禁建筑的黯淡、阴沉之气。而随之从特殊建筑物中派生出来每件衍生物,像乌龟锁、绞刑架、更表、地磅等,都有他鲜明的例证,出没的源由、存在的份量、聚散的烟云。只要我们走进建筑物,摸到见到或知道二、三件有特质、有生命、有故事的物件,就能一览了然的知道这建筑物的年代,是久远的还是现代的,是派什么用途的,是什么层次等级的。而有的如果能进一步贴近建筑物老人的肌肤、测量体温,就更能确切的熟稔、感受、解析他内涵的深厚、历史的盛衰和文化的枯荣。


打开百度查阅“衍生物”词条,有两个定义,其中有一条解释为:就是从一种物质到另一种划分更细的物质。我们可以通过旅游的衍生品来打个比方,像冰箱贴、纪念章、小雕塑等诸如此类的旅游衍生品,可以在旅游景点处处见到,但它与造型大小、价格高低无关。它可以是一只昂贵的真皮香奈儿包,也可以是一瓶地道的二锅头,大多数时候,游客希望通过购买、收藏旅游衍生品来表达自己“到此一游”的心境,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旅游衍生品也是当地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的凭证和象征。
再说金融衍生品,是指其价值依赖于基础资产价值变动的合约。听起来就比较生涩、无形和虚拟。我可以用具体形态来取证,比如股票、债券,也可以是存单、利率,说白了金融衍生产品就不那么容易分辨、把玩,弄不好会产生风险,倾家荡产。
由此,让我对监狱建筑物的衍生品产生反刍。建筑衍生品可以扩解为:由一种东西衍生出来的关于衬托、强化它性质的一系列东西。以上例举旅游、金融两种衍生品,似乎看到里面有有形和无形之分,有硬件和软件之区别。如果说综上所述监狱建筑的衍生物都是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的话,那么囚禁建筑物中软件衍生品就应该是人和事。凡是能在提篮桥监狱撞出响声、掀起波澜、拨开云雾的人物和事件,都是建筑物内留下的痕迹,都是衍生品软件的符号和标识。1905年提篮桥监狱启用第二年的革命党人邹容狱中瘐死,就是第一件扑朔迷离、撞钟擂鼓的公案;提篮桥监狱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率先关押、审判和处决日本战犯的地方,代表了世界爱和平人民的道义;比上海解放早二天回到人民手中的提篮桥监狱,展现了一次行动诡秘的黎明前的大营救;还有不少“仁人之士”铁窗锤炼的经历等等。
这些软件的衍生品与硬件的象征物一样,只要在建筑物内留有痕迹、划过声音、见证春秋,就能起到映衬、深化、更续囚禁建筑功能的作用,就能与提篮桥监狱交融在一起,产生复合效应,产生强大气场。
说到气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喧嚣繁华的上海南京路,从外滩起头的华懋饭店到永安百货、先施公司、大新公司,再到国际饭店、跑马厅,这一联串恢宏大厦、奢靡之地的风云际会,铺筑了这条世界闻名的“十里洋场”。再有挥土如金的骄蛮、灯红酒绿的排场,醉生梦死的年华,把这条东方“华尔街”演绎到极致。


那么,提篮桥监狱一幢幢建筑,一字型监楼、十字型监楼〔西牢〕、E字型监楼〔关押女犯〕、J字型监楼〔关押少年犯〕等造型不一的监楼聚积交错,还有炊事房、工场楼、印度看守营房、西人宿舍和监狱医院大楼等功能不同的楼房穿插围叠,也张扬、烘托着囚禁建筑无与伦比的宏大气势,也有着黑压压、阴沉沉乌云翻滚的浩大景象。这气势,这景象可能是囚禁建筑文化衍生的人为气象。
监狱建筑文化的底蕴,蓄养、赓续着行刑活动中的每一件器物、每一个细节、每一段年事。显然,对经历风雨磨洗越长、权利交替频繁的建筑物来说,具有与其基因相似的衍生物,会遭到时空的差遣,时隐时露、渐生渐灭;具有与其氛围相营造的人和事,也会承受历史的托咐,明辨世象、呼之欲出。这样建筑物的独特个性就毫无掩饰的衬托揭示,其鲜明的特征也暴露无遗的突兀叠加,使其名正言顺、顺理成章的归纳于建筑物体的大系统运行之中。进一步说建筑物成了这些硬、软件的母体和摇篮,使两者之间的从属关系变得微妙、怪异,甚至妥帖、适宜,赋于囚禁建筑文化顽强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上海市提篮桥监狱)


关注监狱历史   寻找文化之根

眼界决定境界   文化铸造灵魂


监狱记忆
《监狱记忆》开辟:正说监狱史、监狱博物馆、相约西子湖、警界大名家、监狱文物考、警官培训班等专题。关注监狱历史,寻找我们的根;研究监狱文化,推动家园建设。 投稿邮箱:jianyujiyi@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