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附中老师"大白话":中学成绩好的孩子, 在小学阶段做对了什么?

企业   教育   2025-01-09 20:32   上海  


小溪:今天,分享我们和清华附中数学老师的一手访谈。

顺便,给娃的寒假带来一套科普读物:这是清华附中专为小学生写的一套“小初衔接”通识读本,旨在帮小学高年级孩子做初中各科学习的知识与素养准备(文末有详解介绍)

我们特别邀请到清华附中数学老师孙宗汉,和我们聊了聊“小初衔接”这个问题。

孙宗汉老师,清华大学数学系毕业,清华附中数学教师,对中学教育、中学理科教育、数学学习,都有非常透彻的理解。


说到为初中做准备,大家也许第一个反应是:难道小学就要开始提前学初中内容么?‍‍‍‍‍‍‍‍‍‍‍

错了,错了。孙老师说:

“提前学”没有必要,但是“提前接触”是有必要的。

怎么提前接触?孙老师重点从数理化学科学习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

作为一线老师,孙老师非常了解清华附中学生的学习经历。从这篇访谈,我们也能间接感受到:能进入清华附中的孩子在小学做对了什么。

来,一起听听这位资深数学老师的"大白话",顺便看看从阅读出发,可以让孩子做哪些”小初准备“。

感谢,孙宗汉老师的”大白话“。

清华附中

---  以下为采访摘要 ---

01

为什么有些小学成绩好的孩子
初中会“下滑”厉害?‍‍‍‍‍‍‍‍‍‍‍‍‍‍‍‍‍‍‍‍‍‍‍‍‍‍‍‍‍‍‍‍‍‍

孙宗汉:初中成绩会下滑得厉害,主要原因是孩子还在用小学的学习习惯来学初中的内容,带来不适应的问题。

相对于小学,初中阶段学业有两大特点,一是学习科目多;二是学习内容彼此关联性强,呈体系化

要想适应这些转变,关键在于学会通过归纳整理,构建体系。


中学课程

在小学阶段,归纳整理的作用并不十分明显,因为内容知识本身不多。

但到了初中高中更高的学段,你会发现需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如果只是装在脑子里,会是一个很乱的状态,想用的时候找不着。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做题很慢,调不出来你想要的信息,而且没有头绪。

打个比喻:小学阶段知识有限,就像在一个房间里,随便仍几样东西,很容易就看到了找到了。到了初中,几个学科加起来后东西很多,堆在屋子里很乱。只有把屋子里东西分门别类归纳好了,下次想用时,才能直接拿来用。


清华附中通识课的数学图书目录

相反,如果平时就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能通过归纳整理把它们形成一个体系,那么再有新的知识进来时,就可以知道应该把它放在哪里,知道怎么运用类似的题型解决新的问题。


事实上,学习的过程,就是使这个体系变得越来越完善的过程。一旦这个体系形成,孩子的成绩就不会差。


02

想要为初中做好准备,
小学阶段有必要提前学”初中知识么?

孙宗汉:首先说明下,现在很多家长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希望通过“提前学”抢跑,我个人认为是没有必要的

一方面,很多辅导班教的是知识,为了让孩子短时间内提分快,忽视了对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抹杀了孩子的好奇心。

另一方面,有些孩子在课外班上学过了知识,到课堂上觉得自己都会了,反而不跟着老师的思路思考,提前学就完全没有意义了。

不过,像上面说的这样“提前学”没有必要,但是“提前接触”是有必要的。

因为我发现很多孩子学不好,有的时候不是能力问题,是心态问题。比如,有的孩子学数学一朝没跟上,就开始有了恐惧,开始怕数学了,结果自然不会太好。

怎么应对,提两个建议:

一方面,家长要多鼓励,从心理上给孩子有足够的支撑,千万不能传递焦虑情绪。

另一方面,就是通过“早接触”消除这种未知感。提前解除不是提前学,有些家长让孩子提前学教材、做教辅,多数情况下孩子接受不了,会起到反作用。

比较好的方法是,读一些和初中知识概念有关联的科普书。


科普书能够帮助孩子对一些抽象的概念有更好的理解,比如数的概念、方程的概念、函数的概念和由来……

清华附中通识课:数学图书目录

在“清华附中通识课“这套书中,每篇文章就会介绍一个初中知识点和概念,通过情景引入,讲述这个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

它不能直接提升孩子做题的正确率,但能帮孩子理解这些抽象概念,到正式课堂上遇见,就不再感到陌生,甚至因为熟悉感到更有趣味,能跟上老师快节奏的思路。


另外,数理化这类理科内容,可以从很小就开始培养学科兴趣。但到了小学高年级,如果想做好小升初衔接,就不能再像低年级那样,只凭兴趣,学习一些零散的知识。而是要注重知识的归纳整理,给孩子搭建一个初步的知识体系。

总之,在小学快结束的时候,假期不要荒废。尤其小学毕业后初中没入学的暑假,两头老师都不管,如果不好好规划一下,那适应初中学习的宝贵机会也就错过了。

03

很多学生和家长反馈中学最难的就是数理化,
那小学阶段可以提前做哪些准备呢?

孙宗汉:数学、物理、化学三个学科都是理科,有相似性,当然也有一些差别。

正常情况下,初二开始学物理、初三学化学。而且,物理学习需要用上点数学,化学想理解一些原理也需要物理知识,存在这样的一个嵌套结构。所以,我会建议化学往后放一放,建议先去接触数学和物理。
 
下面,先来说说数学

如果孩子感觉到小学数学内容非常简单,都能掌握,那就可以提前接触下初中数学模块。

顺序的话,可以先从最简单的正负数与四则运算开始。

比如,通过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实例,生活中有零下温度引入负数的概念。小学数学只是粗糙介绍了一下负数,不讲负数运算,负数就成了一个孤零零的的一个知识点,不成体系。这个模块,孩子可以通过自学加深。

再往后进入方程。小学也讲过一元一次方程,在小升初衔接时,可以把难度稍微提高一点,到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个也不难。
 
相对来说,初中比小学数学难度明显深化的是平面几何里证明的思想。小学数学几何题基本只管算数,

初中几何与小学的差别比较大。我个人感觉,几何模块在孩子自学基础上,是需要一些辅助,只靠自己,有些地方会看得一头雾水。

辅助的话,可以借助讲解相关概念的图书、视频或者懂的人来引领下。

中学几何证明题
 
另外,关于开方、解二次方程这样的知识点,比小学数学要难一些。如果孩子肯钻研,愿意多花时间琢磨,不图快,还是可以搞清楚的。

初中的函数板块,如果孩子属于自学状态,大概只能知道皮毛,想做到透彻理解确实有些困难。不过,对于小升初衔接来讲,了解一下相关概念也足够了。
 
再说一下物理

其实,生活中很多物理实验比化学实验要简单些。一方面是原理要简单,物理实验我们更容易解释清楚为什么和背后的原理。化学实验基本处于黑瞎状态,科普读物只能告诉我们这些现象,但为什么会发生,原理不太好讲。

而且物理实验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动手做一做就可以了。化学有些实验做起来就比较困难,还需要专门购买试剂。

物理小升初衔接,更多的是在科普方面,提前接触就可以了。培养孩子对物理的兴趣、对物理方面的感觉,了解一些更难更抽象的概念,就足够了。

清华附中通识课:物理分册目录

化学,就要看条件。如果说能买到相关的实验器材,做一些比较有趣的现象,就好。

如果想系统地学化学,对小升初阶段孩子来说难度还是偏高了。这个阶段,化学属于兴趣培养阶段就足够了。

清华附中通识课:化学分册目录

另外,再学数理化时,特别要注重孩子的理科思维培养。

数理化这三个是比较纯粹的理科,是非常讲究思维的学科。不论是平时学习,还是考试都离不开思维。

我们所说的思维,其实至少有3个层级。第1个层级包括理解、记忆,但这类思维比较低等。第2个层级是归纳整理,把学到的东西弄成一个体系的思维能力。第3个层级是提问质疑,它比较高级。

学习数学、物理,在看书的时候,不只看写的东西,还要思考一下,有时思考能挖掘出来比书上面更深刻的东西。只满足于书本,这是还没有培养出一种正确的理科思维模式。

比如说,刚刚学物理知识,你就可以发现拿这些物理知识解释现象的时候,会有一些矛盾。那这些矛盾怎么解决呢?可能有更深层次的物理知识,就必须保存这样一种好奇,不满足于把老师讲的或者框架背下来。

04

初高中阶段,怎样才能学好数学,
能不能分享下你的数学学习经验?
 
孙宗汉:先来说说,我感受最深刻也最重要的一点。

在时间相对充足的情况下,不能满足于课内的作业和老师讲解的内容,一定要自己进一步把问题加难,自己进一步思考,或者把已有的问题统一成一个更高层次的问题。
 
这样的一个思维习惯,在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

举个例子,小学时听说负负得正,-1*-1=1。

有些孩子会感觉到非常奇怪,因为-1+-1=-2,他认为-1*-1=-1才对。

如果只是机械地告诉孩子负负得正,有些孩子不理解,他时间长就混了,以为-1+-1=-2,只是这样把口诀背下来,其实没有真正了解为什么,没有想到-1*-1=1的必要性。

当然,初级学习的时候,会出现老师懒得给学生解释,或者老师解释后学生反倒听不懂的情况。单纯从提高成绩来看,很多老师认为让学生背下来接受更加直接,效果也更好。

但长期以往,学生学习数学思维方式就会出现问题。当遇到一些奇怪的知识,只是接受下来了,为什么要这么做,背后有什么样的好处?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慢慢就会变成老师说什么我就接受什么,书上写什么我就背什么,只要能背下来,他就觉得都好解决,把数学当成文科来学习了。

到高中知识量爆发的时候,孩子就发现弄不过来了,公式太多了,很容易就背混了,承受不了。

数学公式


05

大家对初中的数学学习,有哪些误区?

孙宗汉:我觉得最大的一个误区是,"学困生"是因为没有数学天赋。

尽管在一个领域优秀,是需要天赋。但对于中学阶段的学习,不应当过分夸大天赋的作用。

很多情况下,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初级层次:形成一板一眼的答题习惯,比如“五步法解一元一次方程”,不能跳步。

中级层次: 学会归纳整理(对于没有数学天赋的人,这一点并不难,而且还很重要)


通过归纳整理,可以归纳出同类型的题,找出解题规律,形成体系。有了体系,学习阻力会小很多,每次只解决个别新问题,多数问题都可以用已有体系解决。


高级层次:梳理自己破解题目的思维过程


认识到是每一个步骤的作用,哪个起到关键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好的解题习惯。比如,前瞻性,就像下棋能预见到这个解题思路是否可行。

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培养这一点,就能由易到难慢慢培养出这种能力。


总之,数学想要学好,培养这样的思维习惯尤其重要。


花友@叨叨有道儿子的数学草稿


06

中学数学想要拿到好成绩,
有哪些学习习惯很重要

孙宗汉:良好的习惯,就是重视学习的每个环节。


1、课前预习大家都听说过预习,但并不是所有人知道怎样预习。有些人只是单纯地看,没有思考。学习忙了,这个环节就省了。

正确的做法是花5分钟就够了。看一下核心的知识点是什么,问一问自己有哪些自己不明白。


5分钟就有这么大的作用吗?是的,孩子一天在学校上多节课,不可能从头到尾注意力集中。会学习的孩子,平时嘻嘻哈哈,老师一讲到重点,就高度集中。他怎么知道这是重点呢?就是通过预习,重点是听自己不明白的,重点是听课本上没有的内容。


花友@大淘小乖带儿子做数学预习

2、高效做课堂笔记。课堂跟着老师的思路,把要点记录下来很重要。但是笔记一定会耽误工夫,不要在意形式美观。

首先,还是听懂理解为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录要点。平时可以训练一下边听边记录的这种能力,比如说一段话,让孩子记录要点。

另外,笔记要记当时有问题、有困惑的地方,下课再去找老师问。对课本上已有的内容就不一定记录,这是预习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3、做作业前回想所学内容。每天做作业前,不要急着上来就做,先花5分钟回想。

一方面,有助于复习巩固,学习就是对大脑的反复刺激(包括预习、复习、单元测、讲评,每一个环节都跟上学校节奏)。另一方面,这样可以帮助他查漏补缺,更有效地完成作业。


在初中,学生作业中有些题做不出来,这时不要参看网上的答案。

一方面是因为答案不一定正确,也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另外是没有经过自己思考。当然,不排除有些孩子看了答案,还会自己去想明白。或者只借鉴一下答案中自己没有想明白的地方。但多数孩子很难把握好度。

所以,宁可空着,也不要直接抄参考答案。这样对于普遍做不出来的题,老师就会给全班同学讲,否则问题就被掩盖了。

4、按题型做体系的归纳整理。很多人建议整理错题本,其实做对的题我们也应该分对错不是重点,重点是归纳整理出来题型。

我本人没有错题本,是因为大部分内容都已经掌握,再去抄错题,很耽误时间。但这样的前提是,把每一道题都搞清楚。


做到这一点的办法就是归纳整理出来题型,大部分内容都是这个体系中的,少量新的问题很容易被解决。

所以,与其整理所有的错题,不如归纳整理题型,这样效率更高。


花友@BJ城市边缘家儿子的数学错题本

5、积累考试经验。成绩的好坏在于平时,考试时重点在积累考试经验。

可以问一问孩子,考试中都出现哪些问题。比如,时间把控的不好、紧张、衣服穿的不合适?了解了情况,才好帮忙孩子解决。


最后,说说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培养爱思考的习惯,遇到一个问题,多个角度思考一遍。


高级层次的思维,听起来有点神秘,但说到底,就是培养深入思考的能力。

很多学生做完一道题,就大功告成了。到了高中思维链很长的时候,不仅体力跟不上,脑力也跟不上。

学霸则是不断围绕这个题目思考,问问自己为什么这个方法能行,为什么那个方法不行?反过来思维会怎样?哪些步骤是关键点?


经常问这些问题,就有了足够长的逻辑链条,能走一步看三步,就能解答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这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从简单题就开始培养的思考习惯。

高中数学,一题多解


以上是访谈的摘要
和孙宗汉老师的这场对谈,
内容要丰富得多
感兴趣的花友,点击以下二维码可以看完整回放


最后,安利这套小升初衔接方案
这套《清华附中通识课》

这套《清华附中给孩子的通识课》是清华附中的校长和一线骨干老师亲自编写的。书的主题,就是解决“小升初衔接”这个难题。

这套书以小升初衔接为目标,所以在内容设计上,和初中新课标对应~

全套共8本,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地理;道德与法治、生物、历史、体育。


我们特别咨询了作者,为什么清华附中会出这套书?下面是他的回答:

原因有很多。

第一,我们学校比较关注衔接的问题清华在教育孩子时,从附小到大学,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孩子刚入学时,附中会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将来需要什么。

第二个,我们是立足于实际教学。我们课堂中发现,初中孩子在一些学科学习中确实遇到了困难。

所以,我们选择书中案例,以及给学生呈现知识,其中解释以及应都是贴合实际教学做的。让孩子能理解,读完之后会很有收获,而且会与他将来要学习的学科,特别契合。

感兴趣的花友,👇👇是购买链接🔗 Enjoy!

下面,详细来看看清华附中的这套小升初通识衔接图书。

先来看看《数学!我思故我在》


这本书一共分了六个章节,首先是数与运算、代数式与方程:


接着是概率统计、三角形与全等相似、多边形与圆,还有初中阶段的大难点:函数与图像。


第1/2/6章对应“数与代数”这个板块;第4/5章对应“图形与几何板块”;而剩下的第3章对应剩下的“统计与概率板块”。

整个内容规划和初中数学新课标对应!



孩子读完这本书,对初中要学的数学知识有个大体的了解,对初中知识框架有全盘认识。

再来看看《物理!发现的力量》


它从力学讲起;


再讲到声学、光学、热学、电学。


五大物理学概念就全都包圆了。

每个分册包括大约50篇文章,涵盖了课内难点、要点、易混点。

再来看《化学!魔术师手账》


第一章会从化学的基本要素和原理——分子、溶解度、催化剂等讲起:


第2、3、4章再到复杂一些的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等物质;

最后第5章以化学现象和化学反应结束。


雪花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是六角形?
“咬铅笔会不会铅中毒?”
“吃皮蛋为什么要放醋?”
自嗨锅为什么能“自嗨”

不仅问题都特别吸引人,而且在满足好奇心的同时就把知识点都讲清楚了!

《地理!行走天地间》


它会先从宏观入手,讲宇宙是什么样的,地球又是怎么转的?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句诗到底是什么意思,宅在家是怎么 “走”万里路的?在这里都能找到答案!

接着从自然环境过渡到人文环境,带孩子们看中国,看世界。

天气与气候、岩石与地貌、水资源与水循环三个板块给孩子讲自然。


人口与人种、民族与文化、区域差异和经济发展几个角度,给孩子讲人文。


这样,书的内容结构和新课标也对应了起来,能给还在小学的孩子构建出很完善的地理知识网。


《生物-自然的奇迹》全书包括了动物、植物、人体、微生物、生物与环境5个章节。


跟初中知识点也都能一一对应上,还有更多的理解和补充。
道德与法制-社会我知道》


这本书,结合生活时事,扫清了词汇障碍,也提升文科学习力:

司法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中的道法课上,会出现很多抽象的词汇。如果连这些基本概念都不理解,就更谈不上综合分析。

为了扫清词汇障碍,文章设计了多个有趣的初中生形象(好问的薛水清、叛逆的大坤……),并从他们身边的故事讲起。


除了身边的故事,还会加入社会上的真实案例:“贴近生活+真实案例”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仅如此,这本书的涉及面还很广,涵盖了法律、经济、政治3方面的内容。


有了这些知识体系后,孩子就会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社会,不断思考。
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学习也就游刃有余了。


历史-不仅是故事》


按照初中的学习顺序,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好多孩子好像中国史读的多一些,这本书恰巧可以作为世界史的补充。


还有一本体育:成长的历练》与其他体育类的书不同,“通识课”体育分册并不是一本讲解运动技巧的书,它的关键词是“成长”。


这本书告诉你,要想科学运动,需要培养哪些习惯。

不同类型的运动(速度、耐力、灵敏、力量、柔韧)有何特点,如何据此找到自身优势。

根据自身喜好、环境条件,有哪些可以开展的运用项目。
甚至还包括体育中考的应试策略。
此外,本书描述了很多极具感染力的运动场面。

  • 你可以看到“高台上,谷爱凌拿出手机,播放喜爱的音乐,从容地戴上手套,一跃而下”
  • 你可以听到“跆拳道赛场上,伴随各种高难度腿部动作,运动员在不断地嘶吼”
  • 你可以感受到“如武侠世界,御剑飞行一般的潇洒” 
  • 你会跟着数不胜数的体育明星一起哭,一起笑,其中有你熟悉的梅西、C罗、姚明、刘翔……也有在奥运冠军背后默默奉献的陪练员。

没错,书中的场面,就像体育赛事那样精彩!


看完目录,我们来仔细看看内容。

我们会发现每篇文章的小标题是“知识点+趣味问题”两部分组成的,上面是提示了课内相关知识要点,下面则是以孩子日常生活为切入点的有趣问题。

比如用“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讲的是概率的乘法知识


再比如双十一购物有各种打折和加购政策,“真的能省钱吗?”

在孩子们一步一步计算花费的过程中,输入整式的概念。


而讲图像的平移,标题也很经典:“螃蟹只能横着走,如何前进呢?”,破解了很多小朋友的疑问,瞬间涨知识了!

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切入角度,特别能勾起孩子的好奇心,激发阅读的兴趣。


当然,光有有趣的问题是不行的,还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是这套书最吸引我的地方。

书中对每个知识点的讲解都很好地兼顾了深度和趣味性

虽然只有3-4页,1000多字,篇幅短小精悍,但每篇文章以解决问题为线索,通过“故事引入、原理铺垫、问题解答、拓展讨论”几个部分,逐步展开,并在核心部位突出上色。

文章会带孩子一边阅读一边解决提出的问题,这也就要求他们始终围绕这个知识要点去思考。

比如:“书籍也需要充电?”这一篇,讲的是“电荷”这个知识点。

1、故事引入

文章从科学家遇到的一个难题讲起。有一位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整理古籍时发现,很多书页彼此粘连在一起。

想不破坏古籍,又能把书页分开,应该怎么办呢?


2、原理铺垫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文章引入了“电荷”的概念。并说明同种电荷之间,彼此相互排斥。

在讲到关键原理和概念的时候,还会有上色、加粗提示,来“敲重点”。

孩子在阅读到这些内容时,会自然而然地放慢速度,进行思考。

虽然这些概念性的内容相对抽象、有深度,在通常的课堂学习中,不容易被理解。但是有了前面故事的铺垫,孩子们就能带着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3、解决问题

有了必要的知识铺垫,下面就是运用这些要点,回答题目问题

如果给古籍中相互粘连的两页纸充正电荷,那么由于“同种电荷相斥”,书页就会在这种力的作用下分开了!


4、思维拓展

文章后半部分还进行拓展和讨论,引导孩子思辨,丰富他们的视野。

比如,复印机的原理,就是利用了“电荷相互作用”的原理。这项技术在应用之初,还经历了很多波折,差一点夭折呢!


一篇文章读下来,给我的感觉是一气呵成,又有趣又好读!

而且每篇文章张弛有度、环环相扣,给孩子讲清一个个趣味问答背后的学科知识,非常“干货”。

它的写作初衷也在于,把清华附中的教学成果分享给面临小升初难题孩子,也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触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让孩子面对从小学到初中陡然扩大的知识体系,和对学科思维更高的要求时,帮孩子提前建立起学科思维,在脑海中打造完整的知识框架

感兴趣的花友,👇👇是购买链接🔗 Enjoy!


-- The End --

获得更多好经验

扫码加入小花生教育微信群👇


开启亲子阅读记录

每月为孩子获得免费阅读报告

扫码下载小花生App👇


小花生网
分享国内外先进教育资源,探索高效家庭教育方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