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1155】佛陀为什么先用权法,用方便法门,用五乘的因果来摄受我们?

文化   宗教   2025-01-09 07:01   云南  

上净下界法师2017年启讲于台湾

佛陀真实智慧是无所得,那这个地方就有问题了。因为凡夫的心不叫心性,我们叫心识,我们凡夫叫做现前一念心识。这开出来当然是八识,合起来就是一念心识。我们凡夫的心识是有所得,因为无量劫来,我们在轮回当中已经养成了这种习惯的思考。我们每一生都希望有点东西得到,所以最后才会追求,整个生命的动力来自于有所得。这样,佛心、众生心,佛陀知见跟众生知见,就产生了很大的落差,一个无所得,一个有所得。所以佛陀必须怎么样?用权法,用方便法门,用五乘的因果来摄受我们。

佛陀说,好,反正你希望有所得,那也没关系,《法华经》说一句话,叫做“先以欲钩牵,再令入佛智”。如果佛陀今天告诉我们说,你好好布施,那结果呢?结果,你本来都没有得到什么东西,因为你的福报本来就具足的,那这样子我们众生就不能生起好乐,不能生起希望,那你就不会精进地修布施了。所以佛陀必须先讲出因果,讲因缘果报,说,你布施,虽然牺牲了你很多的资财,但是你来生因为布施的关系,创造快乐的果报。佛陀先把根本的心性隐盖起来,佛陀先跟你谈因果。你为什么要持戒?因为你持戒成就尊贵身。你为什么要念佛呢?因为念佛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受用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所以佛陀“先以欲钩牵”,先创造你的希望,先满足你的希望。

于是,佛弟子来到三宝的地方那就各取所需了,反正佛陀的法门有五乘。你的希望是追求快乐,你说我现在还放不下,我还不想了生死。那也没关系,我家广大,种种皆有!我们佛教多的是法门,佛法有安乐道,你不想了生死,也有安乐道给你,你起码不堕三恶道。欸,他就高兴了,得到鼓励了,他就努力地修五戒十善。有些人觉得三界太痛苦了,他希望涅槃寂静,佛陀创造了一个涅槃寂静的果报让他受用。有些人积极地成就功德,佛陀讲六度让他去修学。

所以,佛陀度化众生,并没有讲出他的真实义,先讲五乘的因果,安乐道、解脱道、菩提道。直到佛陀即将灭度,佛陀知道,该说真话了!

前面的话讲一半,五乘的因果也没有错,只是佛陀讲一半。但是,这个因果是怎么来的?我们以前没有读《法华经》,认为说那是因果给我的报应:我修五戒十善,因果就回馈我人天的快乐。其实不是因果给你的报应,这句话是方便说,是你自己的心性变现出来的!就是说,你的心性“本来清净,本来具足”,本来就具足人天的快乐,但是你要修学五戒十善这个“法”,它才会显现出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修五戒十善,是心现出人天果报。

所以到法华会上的时候,佛陀把所有的因果会归到一念心性。其实是你自己造作以后,你自己变现果报让你来受用的。所以,到法华会上把整个因果背后的主人说出来了。说你从什么地方来?快乐从什么地方来?涅槃寂静从什么地方来?功德从什么地方来?法法消归心性!

佛陀为什么一开始不把话讲清楚呢?因为不能讲清楚,讲清楚以后大家就不想修行了。修了半天,“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你没有这种欲望来钩引你,你就不能精进;不能精进,到最后你就学外道了。所以必须怎么样?“先以欲钩牵”,然后“再令入佛智”,佛陀的方法是两阶段的修学。

妙法莲华经(字幕版) 第七十三讲

 延 伸 阅 读 

◎忏悔之前,我们首先要培养自己一种坚固的惭愧心!

◎这个地方对我们拜忏是很重要
◎如何忏悔又快又彻底?
◎既然这个罪性是空的,为什么我们要来忏悔?


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妙法莲心学院宗旨

持戒为本 净土为归

观心为要 善友为依


官方网址:

妙法莲心学院:http://www.mflx.org/

净土教观学苑:https://www.masterchingche.org/

信箱:info@masterchingche.org

微信平台(一):jtjgxy 昵称:妙法莲心ORG

微信平台(二):sjxjfs 昵称:净界和尚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学习完整《法华经》

妙法莲心ORG
本平台为上净下界法师弘法官微,平时发布的文章均为净界法师的讲经内容,理念秉承佛陀,内容原创。若有不为私利,真心弘扬净界法师讲经者,可向我们申请加入白名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