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长期维持下去的关系,不在于强烈的爱或大量的付出,而在于很少的攻击、很少的对抗、很少的强求、以及很多的接纳和允许。”

乐活   心灵鸡汤   2024-08-29 10:37   中国  

■ 文字 / 卓妍
■ 图片 / 网络


世上有很多痴男怨女,在结束一场不如意的感情时,总是无奈地诉说,为何我对他(她)那么好,付出那么多,却落得如此下场。


其实,任何一段关系的维系与加深,并不在于你付出了多少、以及有多爱。


付出只能引发对方的感动与恻隐之心,只能维持你们走一小段的路,一旦这份感动用完了,那么这段关系存续的动力也就没有了。


而爱这个东西,是抽象的,无论你认为自己有多爱,那也只是自己的一个感觉,不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对于关系的推动,没有任何意义。


一段关系就像一辆行驶的汽车,它长期奔跑,势必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油。


单方面的付出只能供给一时,而爱不直接产生油,需要转化。真正的动力,来自相处中的舒适感。


就像有位老师曾说:“能长期维持下去的关系,不在于强烈的爱或大量的付出,而在于很少的攻击、很少的对抗、很少的强求、以及很多的接纳和允许。”


这段话几乎适用于任何关系。


在很多家庭中,气氛压抑、让人窒息,不是父母不爱子女,亦不是夫妻之间没有了感情,而是相处方式出了问题。


很多人活了半生,都学不会平和地表达看法,他们一张口就是指责、攻击,他们以为那是关心,是对你好,其实让听的人非常不适,长此以往,就不想跟你说话,长期不沟通,感情也就慢慢变淡。


很多父母与子女相处得水火不容,也并不是孩子有什么问题,而是父母掌控孩子的欲望过于强烈,他们希望孩子的一言一行,都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们过于关注孩子,像个隐形的监视器一样,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只要有一样不在自己期望的轨道上,就立即现身制止。


电影《抓娃娃》,就是一个现实的写照。你以为你的关注、跟踪,孩子并不知晓,但在这样强求的成长模式下,孩子心里是感到窒息的。


等他有了反抗能力后,一定会反抗。这也是为何很多孩子在有了手机后,在朋友圈把家长屏蔽。因为他们不想再被你监视了。


很多恋情的失败、婚姻的解体,也并不是双方没有了爱,而是没有被看见、被接纳、被允许。


人的天性都希望被认同,被赞美。可很多亲密关系的相处模式,却是互相对抗、互相诋毁。只要看到对方不顺眼,就抱怨指责,希望他去改变,让自己满意。


在这些情况下,无论自己有多爱对方,也无论为对方做了多少,在对方的心里,也是不愿意与你待在一起的,因为他们感到了不舒服。


很多父母,穷其一生为了孩子无怨无悔地付出,可到头来,孩子翅膀一硬就飞出了家里,再也不想回来。


很多夫妻,在一起走过风雨若干年,到头来还抵不过一个“绿茶”的诱惑,有时并不是那些“绿茶”有多年轻美貌,有的年龄长相甚至还不如原配,只因她们更懂得相处之道而已。


认清了这些,我们便也能懂得,在任何一段关系里,哪怕没有很多爱,哪怕没有为对方做过很多事,这都不要紧。


要紧的是,要学会让对方感到舒适——尊重对方,接受对方,不强求、不攻击、不对抗,爱是如你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 End -

作者介绍

| 卓妍:高级会计师,会计硕士。
文学、心理学爱好者。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协会员。
| 读者交流,扫左侧二维码。

与君渡
书写朝夕暖,共渡岁月长。生活、思考,觉知、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