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读者在后台私信,问我现在为何不日更文章了。
的确,从3月中旬开始,我几乎每天都会写一篇公众号文章,一直坚持了7个月。
直到10月中旬休息了一段时间后恢复更新,但不再每天更文了。
这源于我休息这段时间的思考。我发现自从每天更新公众号文章后,我离写作的初心越来越偏离了。
之前的很多年,这个公众号一直是我随意记录生活、抒发感悟、锻炼文笔的后花园,从未想过要刻意拿它当一项副业去做。
今年3月,一向自律的我,开始懈惰起来。为了锻炼自己的心性,我决定日更公众号,以督促自己、激活自己。
令我没想到的是,自从我每天发布文章后,公众号的流量也开始激增。
我尝到了流量带来的甜头,开始钻研如何更大、更多地去抓住这波流量。
于是,我每天费心地去考虑写作主题、考虑读者的喜好,甚至开始关注我一向不关心的社会热点,并着手写一些社会中的热门事件。
流量最好的一篇,是2天获得了50万加阅读;流量最快的一篇,是8小时得到了10万加阅读;成绩最好的一次,是一周得到了3篇10万加。
也许这些对于一些有团队、有组织的大号不算什么,但对于我这样一个独自盲写的自由撰稿人而言,已是很好的成绩了。
但是在这背后,我却高兴不起来。我的一颗心总是空落落的,当时的我,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直到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思考后,我方知,我不高兴的原因是,我的内心并不喜欢写这类东西,而且更不想长久地去写。
并且,自从知道了流量这回事后,我的重心便开始关注、研究它,甚至有时发完文章,总因阅读量的多寡而患得患失。
偶尔,我也会发一些自己喜欢的文章,比如一篇真诚的游记、一篇有感而发的心灵小美文,即便自己觉得写得还可以,但却无人问津,阅读量还不及那些热点文章的一个零头。
我深知,在自媒体这个领域,要想有流量,不能一味取悦自己,必须写出让大众感兴趣的文字。
所以矛盾来了,我究竟是为了自己而写,还是为了别人而写。
庄子曾说:“凡外重者内拙。”
意思是说,如果太看重外在事物,总是患得患失,心有所虑,你的内心就会变得笨拙,所有的经验与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的确如此,正因我过于关注文章的阅读量,所以心思不能全部用于写作本身,有时甚至在不知道写什么的情况下,盲目地去写。
这既是对读者的不负责任,也不利于自己写作水平的提高。
道家思想讲求“道法自然”,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很多时候,我们做一件事,太过于刻意地“在乎”,往往不得成功,因为这种在乎,会让我们畏手畏脚,战战兢兢。
唯有保持一份平和的心态,在最自然的状态下,才能得到最漂亮的结果。
所以,我决定不执着于流量,继续坚持自己的初心,顺其自然地去写,写真诚的文字、写用心的文字、写读者和自己都能感同身受的文字。
不再日更,是宁缺毋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