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功应树立远大的志向。志向要早立,越早越好。一天内越早越好;一年内越早越好;一生内越早越好。
怎样立志呢?一句话,即“定、入、返、照、生”。
1. 定
要把练功中出现的来回不定的现象,在大脑里抓住不放,并逐步分析这些现象。怎样分析呢?首先要有个概念,明确这是什么。比如东西突然来了,可能是搬运术;东西突然不在了,叫飞物功能。你要自己下个定义,不要不明不白,然后对这一表象的内象做进一步探讨。你是怎么把钱搬来的,你的东西又是怎么飞走的,你是怎么知道他是有病的,没明白之前,要勿弃勿扬,这时就好像是“雾蒙蒙,长悬灯,长悟则醒”。不断琢磨来回不定现象的表象和内象,这样才能把现象定在头脑中。
2. 入
即要引申范围,就是把你看到的、听到的现象的范围弄清楚。开始是有限的。比如你能够搬东西,能把隔壁你妈妈的东西搬来,那么你就探索一下,能否把更远处的东西搬来呢?即功能范围从有限开始,进一步扩大到广泛的范围,再进一步扩大到无限的范围。这样来回琢磨,来回实验,这就是“入”。这时你练功,就容易把一些高功夫师傅的气功信息接收过来。
3. 返
即认识效应。那些练功中出现的来回不定的现象,经过“定”、“入”阶段,进入了你的体内,变成了信号、能量,这时你要总结一下,看看有没有效应,如你有了透视功能,就应该琢磨一番,从今天起自己有什么变化,对周围的人产生了什么影响。让气功信息在体内往返出现。
4. 照
即“身临其境”。你看到的、听到的现象,会在你身上再次出现,你要把自己置身于境界中去,不要置身于境界之外。你有功能了,但不能执迷不悟,要“超凡不执迷”,因为这时你并不知道奥妙在什么地方。再一步是“破迷在常中”。当奥秘被你揭破时,你才知道是很平常的事,全在于你自己琢磨,就像一面镜子一样,随时拿来照照自己,你就会清楚置身于其境的奥妙。这就是“照”。
5. 生
这时,你只有再发奋练功,才会真正树立起志向,这要经过三个过程:
(1)“有意心从” 即有意识地练功,下意识地服从。
(2)“有意心成” 即无意识练功,自然而然成功。在无意状态下,下意识出来了。
(3)“意明心动” 此时,你的下意识十分明白,你动动脑子,一想马上就成功了。这时,才能说意念自动。没有到达这一步时,用脑子想,功能是出不来的。
经过这三个过程,就产生了志向。在有志向的前提下,要树立远大目标。树立远大目标需要经过四个过程:
第一是“清”。怎样才能清呢?要“戒界有无”。道家功有七戒,佛家功有五戒,所谓“戒”,就是戒掉一些东西,才能进入一个练功境界。比如,佛家功讲:“戒偷窃”。如果你做不到,你的功夫就上不去。尽管你作案时没有人看见,可是,你拿走东西,就留下了你的信号,因而在你练功时,它可以干扰你的下意识。只有当你守戒,心中才能清静,你才会懂得气功中的“戒界有无”的奥妙。“为人莫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只有“戒界有无”,大脑才能进入清静状态。总之,练气功要多做好事,力求戒掉一些坏毛病。
第二是“是非本体要真,要真实”。认识气功中的“是非本体”问题,不要停留在一般表面现象。如论它的“本体”,要从本质上考虑,应认识到“本体”是真的,不能是假的。一些练功人把“本体”当成一个虚假的,认为“我现在升到空中了,这是一个假象”。真实,练功有“假、幻、空、真”这样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切莫把自己的“本体”当成假的,要当成真的,功力才能有进展。
第三是“无极而太极"。练功中不要认为你那个功法就太高、太极了,或者说是高功夫了。功夫里是无极而太极,没有止境的,要“极、高、空”。
第四是“礼、义、圆、明”。礼,要讲礼貌;义,要讲信用;圆,不能太硬,圆才能包涵,才能宽宏大度。这并不是说要耍滑头,而是说不能把话讲得太绝对,处处要客观,要辩证;明,办事要光明磊落。只有这样,在你练功时才能出现空旷的境界,才能做到立志,做到“定、入、返、照、生”。
不然,你的功夫境界很狭窄,仅仅局限在你那个小范围内,这对功夫上长是很不利的。所以,树立练功的远大志向是个很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