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的王叔叔最近很劳累,经常熬夜,情绪也不是很稳定,忽然出现左耳耳鸣、耳闷,听力下降,吓得他赶紧来到我院耳鼻喉科就诊,经过检查医生诊断为“突发性耳聋”。王叔叔很纳闷,这好端端的为什么突然就听不到了?突发性耳聋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平时又该如何预防呢?
突发性耳聋(SNHL)是一种常见疾病,年龄分布广泛,多发于50~60岁,发病率逐步上升,发病人群也趋于年轻化。就诊时患者会有听力下降、耳鸣、耳堵塞感、眩晕等表现,疾病突发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血管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有关。过度疲劳、病毒感染、焦虑抑郁、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因素也会引起突聋。
一旦得了突发性耳聋,必须进行抢救性治疗,越早治疗治愈率越高。目前主要是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改善微循环、激素的使用等治疗方式。情绪上也要放松,饮食要清淡,调整好睡眠,避免劳累。在疗程中如果听力完全恢复可以考虑停药,对于效果不佳者可视情况延长治疗时间。需要注意的是,治疗前听力损失越严重,预后越不好,另外伴有眩晕等预后不佳因素,儿童和老人的听力恢复较其他年龄组差。一旦确诊突发性耳聋,一定要积极治疗,以免留下后遗症。
治疗固然很重要,预防却是基石。预防听力损伤是保护我们听力的关键措施。远离环境噪声。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下,听觉器官长期处在兴奋状态,促使听觉功能极度紧张疲劳,造成听力下降。而且噪声环境容易使人心情烦躁、失眠,以致血压升高,从而影响内耳供血,影响听力。
1.合理使用耳机。戴耳机应严格遵循“60—60—60”原则: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能调至更低最好;连续使用耳机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外界声音最好不超过60分贝。不要戴耳机睡觉,熟睡后姿势难以掌控,压迫耳机会给脆弱的耳朵带来物理伤害。嘈杂的公共场合尽量避免听歌。推荐使用具有降噪功能的耳机,尽量少戴耳机,尤其是耳塞式耳机。如果要戴,可选择头戴式耳机和降噪耳机。接电话时话筒不要紧贴耳朵,通话不要超过一小时。应每隔半小时拿掉耳机,让耳朵适当休息,否则容易造成暂时性听力下降。
2.避免熬夜。长时间熬夜、休息不好、睡眠不足、身体处于疲劳状态都是突发性耳聋的诱发因素。
3.掏耳朵要轻柔。耳道皮肤比较娇嫩,如果掏耳朵用力不当,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而造成疖肿,引起耳部疼痛,严重者可致听力减退。
4.调整心态,减少负面情绪。研究发现,生气、忧郁、悲伤等负面情绪,都可能诱发突发性耳聋。
5.打喷嚏时别捂住口鼻。这是因为人的咽部与中耳鼓室之间有一个咽鼓管,它维护着中耳与外界的压力平衡。打喷嚏如果捂紧嘴和鼻子,会使鼻部压力增高,细菌、病毒就容易随气流由咽鼓管进入压力低的中耳鼓室,引起急性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
6.开车、坐飞机、潜水时注意保护耳部。开车时要关上车窗。飞机起飞、爬升或下降时,剧烈变化的气压会对耳膜产生影响,轻则造成耳朵不适、耳鸣,重则可能造成耳朵极度疼痛、头痛、耳膜穿孔等,影响听力。坐飞机耳部不适可以通过吞咽、咀嚼、打哈欠使咽鼓管张开,缓解耳痛。潜水时可戴上耳塞。
7.戒烟限酒,控油控糖,注意血糖血压血脂。咖啡因和酒精常常可使耳鸣症状加重,吸烟会使血中的含氧量下降。
本期作者丨耳鼻喉科 霍方方 张 倩
版面编辑丨谢沛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