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自杀评估与预防工作的关键点

文摘   2024-11-22 10:56   云南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导语

据统计,每年世界上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因自杀而丧生。作为专业人员,如何正确的评估自杀风险,对企图自杀者如何施以有效的面询技术多年以来一直是临床工作者们不断探索的课题之一,我们搜集资料整理出自杀评估及预防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


自杀前的预兆性表现


自杀往往并不是突发奇想的结果,而是一个非常漫长和潜在的心理过程,一直到具体采取行动之前,有许多行为或思维都已经成为当事者相对固化的模式。


而这样的模式当周围人都开始习以为常时,突然由于某些看似并不严重的事件发生或情况变化而成为自杀行动的导火索,引发众人的震惊,因此我们首先要学会关注当事人是否有下列情况发生:



  • 容易伤感、容易落泪,脾气不稳定,时而易怒时而烦躁; 

  • 有深深地绝望感,孤独感,否定自我价值,容易自责; 

  • 一改贯常的阴郁气质,一反常态的表现出开朗明快;

  • 性格突然发生很大变化;

  • 对周围人施以援手的行为和访谈表现的淡然和拒绝;

  • 开始变得不修边幅;

  • 对一直喜欢、关注的内容突然失去兴趣;

  • 职业表现出现波动,容易请假缺勤;

  • 不能集中注意力;

  • 社交活动减少,变得孤僻;

  • 与人有激烈的争吵或争斗;

  • 会出现一些过激的危险行为,比如引发出交通事故、火灾等较为严重的情况;

  • 食欲严重下降或体重骤减;

  • 容易失眠;

  • 身体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感;

  • 突然出现离家出走或不告而别的行为

  • 失去支持体系。被至亲至爱者抛弃或遭遇至亲者近期离世;

  • 出现酒精或药物依赖;

  • 整理、处理自己一直珍爱的物品,开始赠与他人;

  • 说一些与“离开、消失”相关的内容,比如“去一个没有认识自己的地方”,“睡着了不想再醒来”等,或者与此相反,去拜访久未联络的朋友或亲人;

  • 明确的谈论关于自杀的话题;

  • 准备遗书;

  • 制订自杀计划;

  • 准备自杀工具;

  • 去准备实施自杀的现场查看;

  • 实施自杀行为。


上述内容,单一来看可能在我们一生当中谁都会出现那么一次两次,而且也并不是说以上这些条目像诊断标准一样,超过了上述情况中的多少条就可以断定当事人必然有自杀行为。


除了行为上的这些显著的特点,还会有一些需要在更长的时间背景下考虑的风险因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风险因素在起效。


自杀十大风险因素


抑郁倾向的表现


消沉易感,不能着手于工作或工作效率下降,拖延一些重大事项,不能决断,对自己一贯关注的事情开始变得不感兴趣等具有典型抑郁特征的情况需要加以注意;


不明原因的、持续的躯体症状

说到抑郁,大家较为关注的是情绪或者心理层面的变化,而其实躯体方面也会有许多症状化问题显现,比如失眠、食欲下降、疲劳感、头疼或眩晕感、心悸、便秘、腹泻、关节痛、性欲低下等许多症状出现。


这当中尤以失眠、体重下降、易疲劳为常见,但是一般情况下普通人很难将这些情况联想到抑郁或心理问题,因此多就诊于医院的其他科室,特别是在中年人群以上的年龄层,身体出现的其他问题也有可能与这些症状混淆在一起。


而导致忽略由于心理问题所引起的不适感或某种不适感的增效作用,因此特别呼吁大家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及时就诊并在排除器质性问题后仍不能缓解症状的及时到心理或精神科就诊。


酗酒

人群中出现一点一点酒量增加当事人往往会有很多不同的解释:


工作或社交需要; 

为了助眠;

感觉喝酒之后心情会好一些等等。


然而具有抑郁倾向再随着酒精的摄入量增加,会进一步加重症状,借着醉酒而失去自控能力,出现自杀情况的也并不鲜见。


同时,不仅是酒量增加,当进一步发展为酒精依赖,身体出现更多症状,人际关系受到影响,情况将更加复杂而难以控制。


进行良好的健康及安全管理

自杀并不是完全没有任何苗头就突然出现的,而会在自杀之前出现一系列的在健康管理及安全意识方面行为上的变化。


比如,糖尿病人本来一直在健康管理方面很注意,突然开始疏于运动,饮食和药物方面也不再按时按量服用,甚至会出现过量服用药物,停止透析等。


安全方面还需要关注性格方面的骤变——老老实实的人突然开始借钱、玩失踪、出现一些不安全的性活动;一贯性情温和的人饮酒且酒后失控等这些情况在自杀人群中都并不少见。


工作压力变大,遭遇重大失败,失业等

在日本有调查显示,当一年总工作时间超过3000小时(每月超过 250 小时),过劳死或由于过劳而导致自杀的风险会增加 3—5 倍。


一方面企业有用工合理性方面需要提起关注,另一方面还有人群的特殊性。


对待工作严谨、完美主义的人当遭到重大挫折或失败时,往往感觉丧失或被否定了自身价值、应激性的出现厌世及自杀行为也时有发生。

失去家庭或职场的支持

在精神医学领域,自杀甚至也被称为是孤独之病。调查显示未婚、离异、丧偶人群与有家庭的人群相比自杀率要高出 3 倍。


当职场、家庭都出现动荡,需要支持却缺乏这样的资源,常常会增加自杀的概率。


对于个人来说失去价值或意义

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一些与众不同、具有特殊存在意义的事或物,即便失去亲人或者面临事业上的重大失败可能会与否定自我、打击生活的信心相关。


但这也并不通用于所有的人,对每一个人来说,具体的事情所具有的具体的意义需要我们作为临床工作者不断的发现并思考。


罹患重大身体疾病

除了如前述所提到的由于抑郁及相关躯体症状所致问题,正当壮年却罹患重疾后,对一个人造成的打击或对看待人生的方式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改变意义,这种情况下也有可能增加自杀的风险。


谈论自杀

前述的很多情况下可以看到在不同的情况下人们会有关于自杀的思考或行为被观察到,然而当自杀被清晰明白的从口头表达出来时,其自杀的风险是非常高的。


从前有一种误解觉得把死吊在嘴上的人舍不得死,其实存有很大误区。自杀的人在死前都会向其他人传达自己的想法,能不能明确的捕捉这个信号是自杀预防的第一步!


自杀者也并不是对谁都可以轻易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考虑一直以来相处的模式,是在判断“他可以理解我绝望的感受”之后才会表达自己的痛苦。


被倾诉的人能做的首先是不回避、不批评、不要试图通过简单的鼓励或安慰了事,做好倾听的工作,接纳当事人的情绪最为关键。 


处理不了的情况下,需要及时介绍当事人到专业医疗或心理门诊接受治疗。


有过自杀未遂的经历

有过自杀未遂经历的当事人需要高度关注他们的后续的康复状况,因为即便一时间被求助、被阻止,但其后如果跟进治疗不能持续或不够专业,仍然有极高的风险使得他们再次尝试自杀行为。


我们通常情况下会把注意力放在上吊、割腕等较为明显的自杀行为上,但同时也不能忽略一些看似较轻的自伤、小量的超量服药等行为,遇到这样的情况必需及时转介至专业的门诊进行治疗。



美利华健康系统

国际先进精神心理危机干预技术研修班

自杀/杀人风险评估与干预


一、宗旨:

安全第一,珍惜生命,早发现早干预


二、特点:

1、系统化规范化讲解,安排真实案例访谈示范,快速掌握国际先进的自杀/杀人风险评估与干预方法。

2、博采众长开拓视野,7位国际专家结合自己实际工作经验讲解,助你快速掌握自杀/杀人风险评估技能。

3、结合中国国情和精神卫生法,国内资深精神科医生、医务科主任讲解危机干预。

4、美利华VIP会员精英班必修课第1部分,从美利华健康系统5000+节课程中精选,侧重实用技术。

5、超过10位中美专家参与讲解,每节时长不等,浓缩精华环环相扣,学习不枯燥更易于领会。


三、适合学习人员:

精神科医护人员、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社工师、心理老师等精神心理专业助人者。


四、内容介绍: 

(一)安全第一

学习精神心理专业技术,保障生命安全和人身安全是前提,推荐大家首先学习“自杀/杀人风险评估与干预技术”。


(二)课程目录(16学时):

1

杜克蒋蔚教授讲自残自杀:

——适合中国的综合心理干预技术 

2

美国张道龙医生讲自杀的评估和干预

3

美国心理咨询师奥特曼博士讲自杀评估

4

真实案例访谈:

CPTSD:18岁男生想冲动杀人,父母严管下长大

5

实践分享讲座:

林冬梅、崔同斌等国内资深精神科医生分享精神专科医院的干预方法。

  • 多位美利华明星VIP会员、国内精神科医生与心理咨询师,针对CPTSD18岁男生案例进行复盘、解析,并分享精神专科医院针对“自杀、冲动风险”病人的管理、评估和干预的方法、这个案例的诊断鉴别诊断、干预治疗方案。

  • 对于心理咨询师和社工师、心理老师等专业助人者,可以补上这关键的一课,带你了解中国目前精神专科医院的处理方法。

6

杜克蒋蔚教授讲自杀/杀人风险评估

根据上述CPTSD18岁男生案例进行讲解,并为大家推荐相关文献《自杀/杀人风险评估》,报名学习即可获得。

7

芝加哥大学Alzal教授解答:

CPTSD18岁男生案例的风险评估 

8

芝加哥大学刘妮教授:规范化评估与自杀评估量表 10min

  • 自杀量表能否随意使用

  • 自杀态度测评量表(QSA)

加入学习即可获得本量表6个月免费账号

(购买后联系客服获取)

9

美国王超嵩医生:学校自杀预防-SAP咨询师

根据北医儿童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国儿童自杀报告》,中国儿童自杀居世界第一,每年约有十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十分钟就有两个孩子死于自杀,而有八个孩子自杀未遂。

10

李庆丽医生:精神卫生机构和心理咨询师如何开展危机干预

  • 心理危机干预在我国的发展、法律保障、目的、原则

  • 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危机干预任务及实施措施

  • 心理咨询师进行危机干预

  • 危机发生后的处理

(三)、学习资料:


1、评估规则:

♦风险评估的基本点:不伤别人、不伤自己、不毁坏财物

♦一般精神科判断风险:自伤,伤人,冲动毁物,外跑不归,健康风险

♦五级安全评估规则:

0级 无符合以下1-5级中旳任何行为。

I级 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II级 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无打人行为。

III级 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 停止,有打人行为。

IV级 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和人。有打人行为并形成伤害。

V级 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包括自伤、自杀。


2、边界:当有人自杀向你求救时

【绵阳三院杨昆主任】当有人自杀求救,作为医生和咨询师的边界?

杨昆老师视频中,其实涉及到了许多精神卫生法的内容。

遇到的并非只是自残自杀风险,还有一些非自愿住院的情况,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精神卫生法的规定。


3、蒋蔚教授推荐:《自杀/杀人风险评估》文献报名学习即可获得。


相关精神卫生法

(1)明确精神障碍的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人身自由是宪法所明确的公民基本权利,在“被精神病”案例中强制精神障碍患者住院,侵犯其人生自由的事情大量存在。为此,精神卫生法明确规定,精神障碍的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自愿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可以随时要求出院,医疗机构应当同意。这体现了对精神障碍患者基本权利的尊重和保护。


(2)关于精神障碍患者的非自愿住院医疗问题。非自愿住院是精神障碍患者住院医疗制度中的特殊情形,因此,精神卫生法做了详细规定:


第一,明确规定非自愿住院医疗措施的适用条件。就诊者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在两种情况下应当对其实施住院治疗,一种是已经发生伤害自身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的危险的,并且经其监护人同意;另一种是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


第二,为精神障碍患者及其监护人提供异议程序。患者或者其监护人对需要住院治疗的诊断结论有异议,不同意对患者实施住院治疗的,可以自收到诊断结论之日起三日内向原医疗机构或者其他具有合法资质的医疗机构提出再次诊断要求。


再次诊断需要由二名初次诊断医师以外的精神科执业医师进行,并及时出具再次诊断结论。如果对再次诊断结论有异议的,可以自主委托依法取得执业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精神障碍医学鉴定。

鉴定需要具有该鉴定事项执业资格的二名以上鉴定人共同进行鉴定,并及时出具鉴定报告。精神卫生法还对鉴定人回避制度,以及鉴定的基本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再次诊断、鉴定结论表明当事人不是精神障碍患者或者不需要实施非自愿住院医疗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限制其离开医疗机构。


第三,规定入院后的纠错机制。对非自愿住院患者,医疗机构应当组织精神科执业医师定期进行检查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患者不需要继续住院治疗的,医疗机构应当立即通知患者本人及其监护人,患者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可以依法办理出院手续;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从事精神障碍诊断和治疗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发现违法行为的,应当立即制止或者责令纠正,并依法作出处理。


(3)精神障碍患者的出院制度。自愿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可以随时要求出院,医疗机构应当同意。对于非自愿住院治疗精神障碍患者的出院问题,精神卫生法分两种情况进行规定,对于已经发生伤害自身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的危险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可以随时要求患者出院,医疗机构应当同意;对于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医疗机构认为患者可以出院的,应当立即告知患者及其监护人。但对于非自愿住院治疗精神障碍患者,医疗机构认为不宜出院的,应当告知不宜出院的理由;患者或者其监护人仍要求出院的,执业医师应当在病历资料中详细记录告知的过程,同时提出出院后的医学建议,患者或者其监护人应当签字确认。


四、学习设置:

  • 加入专属学习社群,资深精神科医生与心理咨询师答疑解惑

  • 每节课学习后写总结,不少于100字

证书样本


五、督导支持:

根据世卫组织统计数字,2000年全球约100万人自杀死亡,自杀未遂者则为此数字的10至20倍。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统计,中国每年有28.7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


自杀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复杂现象,自杀并不只是由一瞬间的决定所导致的。研究认为自杀的风险因素包括精神障碍患病史、生活应激事件以及严重躯体疾病等。


易引起自杀的常见精神心理疾病有: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酒依赖症、焦虑症、强迫症、双相障碍。


作为专业助人者,帮助人们重获健康,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这里有国内外专家团队,随时保障你的执业安全,随时解决你的专业卡点!


案例督导的两种形式:教学观摩, 私人督导


案例督导的两种选择:报告案例理论式探讨,来访者参加访谈


本研修班学费不包含督导费用。


六、我们的思考:

请原谅我们只是从美利华1000多个案例中选择了这一个,并且是大家有激烈争论、观点不一的案例。在生命面前,一切都是渺小的,作为专业助人者,这样的争论是必要的,希望能从不同角度为你带来思考与成长。


思考再三,都不忍加上更多的案例在这样的主题中,美利华由衷的希望大家都会越来越好,祝福!


如何购买

扫码上方二维码

立即购买

限时特惠:199元




—END—



美利华健康系统——你的专业成长伙伴


美利华健康系统是北京美利华医学应用技术研究院旗下的在线继续教育训练平台,致力于帮助海内外华人专业助人者提升和发展专业技能,并促进大众精神心理与身体健康。我们历经 8 年精心打造的“国际前沿精神心理与心身医学综合干预技术”体系,融合了国际前沿循证和适合中华文化的专业技术,由国内外多学科专家讲授与督导示范,拥有超过 6000 节理论讲座与真实案例督导视频。加入美利华 VIP 会员社区,与同道们一同参与全球领先的专业技能培训,实现个人职业成长与价值的双赢。我们诚挚邀请医护人员、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教师、社工师、心理爱好者加入美利华,共同为更多人创造健康快乐的生活!



为你推荐:


美利华 VIP 会员课程,专为提升专业人士的执业技能和胜任力而打造,由国内外优秀专家讲授,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录播课程、实践训练、直播课程和案例督导等。


美利华 VIP 会员技术体系涵盖精神医学、心理咨询技术、心身医学、全科医学和真实案例库等 5 个模块的知识和技能,目前共近有 6000 节课。


2024-2025学年美利华 VIP 会员

国际前沿精神心理综合干预技术

正在报名中

希望快速掌握和了解国际前沿的精神心理和心身康复综合干预技术的你,快来报名参加【美利华VIP会员】

成为由国内外专业助人者组成的专业成长与交流社区的一员,为你的执业助力!


招生简章:欢迎加入第8届美利华VIP会员!



想入行该问谁?入行之后缺乏指导?

试试加入交流群

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同道,请进美利华健康系统专业群

美利华健康系统专业群

适合:精神科医生、其他科医生、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心理教师等心理学领域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护士、职业和康复治疗师、其他与健康相关专业人员以及心理爱好者等。


分享:

行业资讯、入行交流、个案演示、学习资源


热门文章:

抑郁:一例重性抑郁发作伴精神病性症状的督导访谈 | 如何走出季节性抑郁困境 | 如果我抑郁了,请这样陪伴我 | 重症抑郁伴精神病性症状误诊原因分析 | 一例孤独症谱系障碍伴发抑郁焦虑的概念化——案例概念化8p方法的应用 | 一例重性抑郁发作伴精神病性症状的督导访谈 | ACT接纳与承诺疗法-治疗抑郁焦虑

ADHD: 孩子多动症确诊三年,父母花了100万,买来深刻教训…… | 关注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抽动症并ADHD——美国刘妮教授案例督导感悟

焦虑:广泛性焦虑障碍伴惊恐发作的临床评估和治疗 | 广泛性焦虑障碍鉴别与规范治疗

学生心理:开学季里话厌学 | 心太阳居家训练营——专业解决青少年厌学、休学、弃学问题 | 学生健康真实案例参考解决方案 | 为什么很多高中大学生的父母来为他们寻求心理帮助?


精品课程推荐

精神障碍诊疗与心身康复 国际前沿综合技术高级训练营

8月班正在报名中:100天成为心理高手——国际先进心理咨询技术进修班,全面系统化提升执业技能,2年回看有效。】998元

【美利华VIP会员精英班】

【家庭治疗干预技术】初级1199元、高级3999元
【自杀风险评估技术】199元
【动机面询技术】1199元
【新版ICD】99元
【真实案例库】19.9元/个
【SAP心理教师综合技术】599元
【儿童精神科医生技术】2998
【美利华正念师】399元
【DBT咨询师】

心理治疗师备考速成班


各位微友们好,如果喜欢这篇文章的话,欢迎在文章右下角位置点击“在看”。同时别忘了转发到朋友圈与好朋友分享。


点“阅读原文”进入美利华


美利华
国际精神心理与躯体健康医疗领域前沿循证并整合中华文化的综合干预技术教~学~实践平台,上千真实案例示范,杜克大学、芝加哥大学等国内外精神心理专家和美国获奖顶尖家庭科医生讲授,为美利华VIP会员掌握国际领先的专业技术提供系统化规范化指导与训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