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升级:类皮脂质体2.0

百科   其他   2023-11-27 09:21   广东  


类皮脂质体

·DERMOID LIPOSOME·


配方设计如何确保功效达到期望值的三大要素

活性物的选择 | 活性物的添加量 | 是否可渗透

其中促渗系统或可达到降本增效的作用,今天我们想要聊的正是促渗系统。当然,促渗有多种方式,例如离子导入、超声导入、微针、脂质体等。我们发现在医疗领域中脂质体被应用的比例更高,主要源自脂质体的安全性,因其囊壳材料为磷脂类成分,与人体自身结构近似,不具备免疫原性,渗透效果佳且安全性高。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脂质体(Liposome)结构的发现历史吧。

点击查看大图

Anthonie Van Hook发现细胞结构后,Gorter和Grendel发现细胞膜中存在磷脂双分子层,Singer和Nicolson以双层镶嵌膜模型来解释细胞膜磷脂的作用,20世纪60年代,Alec D. Bangham在Babraham研究所研究脂质,特别是磷脂对血液凝固过程的影响,偶然地观察到第一个脂质体(囊泡),并惊讶地发现在水中自发形成球形颗粒,后来Gerald Weissmann将这个发现称之为脂质体,而不是囊泡,后续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那么脂质体包裹仅仅只是为了促渗吗?并不是,我们以下图为例:

点击查看大图

脂质体中不仅包裹有天然油脂,也含有VC。因为脂质体技术可以解决几个大的难题:

 例如VC极其不稳定,非常容易氧化,那么使用脂质体包裹技术可以解决它被快速氧化的问题,使其更稳定存在。

 包裹油脂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例如如何不通过乳化技术讲油性成分添加在水性配方中,也可以通过脂质体包裹技术完成。

 当然,最后也有避免对皮肤产生刺激而做包裹相关处理的产品,例如VA。


脂质体为何能做到这样子的包裹体呢?源自其中磷脂的这个材料,磷脂中亲水性头部(磷酸盐分子)和两个疏水性尾部(脂肪酸)的共同存在。在这种情况下,非极性链彼此相对放置,形成双层结构,在它们之间形成亲脂性空间。因此,脂质体的这种亲脂部分结构可用于储存疏水剂和材料。此外,磷脂的亲水部分随后通过分子力,如氢键、范德华等,在它们之间出现,指向水分子。这些导致在脂质体内部形成亲水性区域。因此,被脂质体包裹的成分可以是多样的。

点击查看大图

我们今天想要推荐给各位的就是优然生物脂质体包裹产品线的开山成员,类皮脂质体2.0,对,是已经升级过了的一个新品版本。

首先,成分升级。作为首个双亲体系脂质体成分,我们优选了黄金配比的类人皮脂结构的油脂搭配,既保证了安全性,也保证了绝佳的功效和亲肤肤感。其中精选云南青刺果作为主要的脂肪酸供体,青刺果油具有超强的抗氧化力和修复力。其含有更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且脂肪酸分布与皮脂接近,也是我们选用的主要原因。

点击查看大图


其次,促渗升级。

点击查看大图

使用芋螺肽作为荧光标记成分,仅添加2%的类皮脂2.0与芋螺肽混合后,我们发现芋螺肽在皮肤表面的渗透效果增强了93.76%,最大渗透率可达190.28%。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单纯芋螺肽只能在皮肤表皮大量积存,只有非常微量的渗透,而添加了类皮脂2.0后,我们看到绿色的荧光均匀的分布在皮肤中,充分说明了类皮脂2.0具有优良的促渗功效。


最后,功效升级。类皮脂2.0不仅具有快速退红镇定皮肤的功效,也具有长效修护皮肤的作用:

30min

减退皮肤红区面积(乳酸刺痛实验)13.77%

增强角质层含水量14.63%

降低TEWL值16.98%


28D

皮肤刺痛指数从3降为2,直接降低了31.25%.*(乳酸刺痛实验)

皮肤红区面积减退23.41%

角质层含水量增加21.98%

TEWL值降低6.58%

皮肤光泽度增加16.8%



总结

脂质体作为已发展多年的促渗包裹系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适配性。我们也借此机会推出优然全新的脂质体包裹产品线,助力功效配方达到更高稳定性和更高性价比(降本增效)。


对于以上类皮脂2.0产品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寻我们供样测试,更多可能性正在逐步开发中.......

点击查看大图

*本文图文内容均为“优然生物”原创

任何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业宣传和媒体推广

如需转载,请通过以上联系方式与我们联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