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春天,一个另类的热榜出现,“突然发现自己的偷感很重”,这一句话引起了无数大学生的共情。“无法在别人的注视下做任何事”是“偷感”的含义。
喜欢一个人学习,不愿被人发现而被打上“内卷”的便签。喜欢一个人默默努力,不愿承受事与愿违后人们的眼光。偷感大学生们尽力回避着人群的聚光灯,像行走的鱼,无法在陆地上自在舒展地存活,于是行为上畏畏缩缩,被贴上了“偷感”的标签。
在竞争激烈的内卷化时代,“偷感大学生们”要何去何从呢?
part1
✦ ✦✦ ✦✦ ✦✦ ✦
part2
大学生的“偷感行为图鉴”
“
“偷感人”学习
你是否曾在宿舍里假装打游戏,实则背单词?
是否曾在教室的角落默默听讲,生怕被人注意到?
当同学问及复习进度时,你是否也含糊其辞,
担心自己“很努力”的形象被人揭穿?
这些都是“偷感人”学习的日常。
“偷感人”减肥
对于“偷感人”来说,减肥是一场秘密战争。
他们不敢公开自己的减肥计划,害怕被人质疑或嘲笑。
有时,为了掩盖自己的减肥行动,他们甚至会在同伴面前吃得更多。
然而,自制力的缺乏往往让他们偷吃成瘾,最终自嘲为“小丑”。
“偷感人”购物
进入那些“高级”或“潮”的店铺,“偷感人”总会感到不自在。
他们害怕导购员的热情服务,担心自己的不自然表现被人识破。
双手无处安放.眼光无处着落,仿佛真的成了偷东西的小偷。
但请放心,这只是“偷感”过重,我们的道德心依旧坚定。
"偷感人”表达爱
虽然”偷感人”可能不会直接说出“我爱你”,但他们的爱意却隐藏在生活的点滴细节中。
陪你再看一遍电影、在人群中第一个看向你。
用具体时间代替模糊的承诺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蕴含着他们深深的爱意。
✦ ✦✦ ✦✦ ✦✦ ✦
part3
“偷感人”的心理?
@保护自尊,自我防御。
“偷感”和心理学中的“聚光灯效应”相近,指的是我们总是不经意地把自己的问题放到无限大,就像当我们出丑时总担心会受到别人的嘲笑和贬低。其实所谓的“偷感”并非是刻意为之,而是他们保护自尊心的一种应激反应。为了避免尘埃落定前收到过度关注而增加的心理压力和事情落败后“丢脸”的难堪,他们选择了保持沉默。
@过度内耗,难以自洽。
“偷感”现象受到环境和个人心理因素的双重影响,包括对新环境的适应性以及个人成长背景和自尊自信水平。在熟悉的环境中,人们可能感到舒适,而在陌生情境中容易产生这种感觉;家庭环境紧张可能加剧这种心理反应。在情感上和人际关系上,“偷感人”由于害怕给他人造成负担,或是自己的行为无法被他人所接纳,于是瞻前顾后,深思熟虑,习惯了沉默,将那些难以言喻的情感都深埋心底。
@低调处事,注重实际。
“偷感”其实并非是一个贬义词,它更多形容的是这一类人的行为作风。他们“闷声干大事的”想法,其实和《韩非子·说难》中那句“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类人在做重要的事情时,不张扬,不喧哗,而是低调地、默默地去完成,他们不喜欢炫耀和显摆,更注重实际行动和成果。
✦ ✦✦ ✦✦ ✦✦ ✦
part4
“偷感”之“偷” 由 何 而 得?
1.内卷化数字时代,愈加浮躁的人心。
在信息爆炸的快节奏时代,人心愈加浮躁,急功近利的心理也愈发强烈。人们争先恐后,急于表现自己,生怕落后于他人。于是在看到他人努力时,便会忍不住关注,却没想过给他人造成了心理负担。
不知何时,过分努力,竟也成为了他人为之调侃和诟病的行为,朝理想奋斗的路上,也多了许多风声。当追寻自己的梦想、邂逅更好的自己,被打上了“内卷”的标签,似乎努力,也成为了一件错误的,应该“偷偷摸摸”的事情。
2.戏谑化的自我调侃,无处排解的疏离感。
偷感在网络文化中具有一定的幽默和戏谑成分,它描述了一种微妙的、可能带有贬义的行为,即未经许可或悄悄地感知或模仿他人的情感或行为。
被令人不适的目光打量的大学生们,用黑色幽默的戏谑口吻调侃无处可藏、无所适从的自己。
他们在互联网上,宣发自己的感受和经历,渴望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和自己有着同样感受和共鸣的人们。而这一热梗,竟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3.消声觅迹地努力,韬光养晦后一鸣惊人。
所谓的“偷感大学生”,也只不过是更喜欢,或更擅长默默努力的那一群人。他们或许没有那些聚光灯下侃侃而谈,大大方方优秀的人们耀眼,但他们悄声努力,破茧成蝶的姿态,却同样独特而美丽。
✦ ✦✦ ✦✦ ✦✦ ✦
part5
分享“偷感”时刻——采访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过有些尴尬和难堪的“偷感时刻”,但这样的情绪是如此常见,让我们听听XMUMers关于“偷感很重”的事情吧,或许你也会有类似的共鸣。
part6
“偷感人”的生存指南
尊重与接纳,我们都是不一样的烟火。
“卷王”也好,“摆烂之神”也罢,都只是“偷感人”对外的保护色而已。
作为“偷感人"本人,我们也可以试着改变一下。例如,试着想的少一点,做的多一点,提高自己的钝感力,加强对外的屏蔽力。
“偷感很重”并不是一件坏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作风,大方与坦荡,令人欣赏。但内敛和沉默,也绝不暗淡。向成功迈进的每一步努力,都值得被尊重。
宽容和自洽,人生不必是永昼。
尝试着,去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去肯定那个在漫长黑夜中逆光前行的自己,去接纳那个事与愿违但竭尽全力的不完美小孩。
✦ ✦✦ ✦✦ ✦✦ ✦
WINTER //
总结
主编 / 马琦雁
栏目负责人 / 林思辰
采访 素材 /汤东玲
文案 / 黄晓畅
排版 蒋雯绮
封面设计 / 林思辰
图源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