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志方法遭遇的批评与反批评以及应用实践

学术   2024-11-19 21:01   山东  
 这是 科研写作研究所 的第 3412 篇原创文章 

关于科研写作研究所

“科研写作研究所”公众号由国高集团科研写作研究院主办,是国内人文社科领域专业和有影响力的科研写作研究与教育平台。公司现为教育部高教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单位、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单位、人社部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实验基地“论文写作指导”师资职业课程证书和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COSE项目“论文写作能力”学生技能课程招生服务机构。自2012年成立以来,我们已经为国内100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500多万中青年教师/科研人员以及硕博研究生/本科生提供服务。


在应用研究中,民族志方法的使用的不断增长,但也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出现。批评者认为,民族志的主观性较强,研究者的个人视角和参与观察可能导致偏见,从而影响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科学性。但也有许多人为民族志辩护,认为它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能够深入理解个体和群体的生活世界,揭示那些传统量化方法无法捕捉的细节和复杂性。总体而言,民族志方法存在争议,但它仍然在学术界和实践领域中保持着其独特的应用价值。美国主编诺曼·K·邓津、伊冯娜·S·林肯在《定性研究(第三卷):经验资料搜集与分析的方法》中,从民族志的批评、辩护以及如何应用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接下来,我们将一一介绍,供大家参考。

一、对民族志的批评

对于应用研究中民族志取向的应用来说信度和内在效度的问题仍然引起人们较大的关注。民族志研究通常强调对文化和社会现象的深度理解和描述,然而,这种深度的质性研究方法在信度和效度的保障上存在较大争议。信度和效度是社会科学中用于评估研究结果可靠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标准,尤其是在跨学科应用研究中,民族志方法的定量化和标准化常常受到质疑。例如,当民族志学者与定量研究者合作时,如何平衡两者的方法论差异,并确保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就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哈默斯利指出,民族志研究的有效性应参考“真理”概念,即理解文化和社会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一“真理”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依赖于特定的研究背景和实际需求。这种观点有时被认为使得民族志的“真理”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但这也使得应用研究中的“有效性”标准较为模糊,可能导致其结果难以被其他研究者复制或验证。

另一种对民族志的批判与资料的丰富性有关,这些资料一般由应用民族志学者整理,尤其是当他们参与到大规模的研究中时。他们可能在几年的时间里进行资料收集工作,许多民族志学者或者定性研究者还从不同研究场所中获得资料。早期,这种工作的问题经常是,开始的时候没有注意到以后该如何来分析这些田野资料,或者是没有注意到不同的田野工作者在不同场所所收集数据之间的可比性。民族志在应用研究中的运用也因为要花太长时间而无法作为一个决策的有效工具,及其关注点太过广泛而受到批评。应用研究常常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得出具有实际意义的结论,而民族志研究则需要较长时间来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因此,民族志的“慢性”特性可能使其难以作为快速决策的有效工具,尤其是在资源管理和政策制定等领域。

二、对民族志的辩护

尽管存在上述批评,民族志在应用研究中的价值并未因此削弱。特别是在需要快速评价的研究领域(如发展研究、资源管理等),民族志学者通过不断优化研究方法,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例如,民族志学者逐步改进了对田野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增强了民族志方法在快速评估中的适用性与研究对象较长时期以及相对密切的接触等,它提供了研究对象丰富以及具有情境化的信息,可以增加我们对其认识的深度。

针对应用研究中民族志价值的批评中,许多问题也同时是其特定方法的优势之处。在某些特定的研究环境中,研究对象面对调查问卷的方式不可能不偏不倚地回答问题,或在对直接问题的适当回应、调查的道德规范的文化差别甚至特定问题与回应的意义等问题的解释上,都可能存在显著的差异,在这些情况下,民族志和定性研究取向都已经得到成功地应用。在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和解释方面,民族志增加了一个在其他取向中有可能缺失的文化维度。应用民族志近来的研究取向有助于人们(包括资助者、研究对象等)去思索文化观念、文化如何“运作”以及文化的逻辑必然性问题。在某些情形下,它需要民族志学者去协助其他人忘掉早期民族志学者,尤其是人类学家所教导的流行的、更加静态性的文化概念。

三、民族志的快速研究方法

应用研究通常需要明确研究策略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对民族志而言,方法要适应特定需要和限制。例如,快速的民族志方法取向便来自于项目特定资助者或是作者本人的科研需要,希望在有限时间内获得资料的需求。同样,民族志方法在发展中也已适应了快速研究的需求,快速研究包括各种各样的技巧,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与民族志相关的最常用方法,在使用民族志方法时均可参考。

(1)焦点小组访谈;(2)“逐级(stepwise)”研究,其中简洁的民族志“访问”代替了长期的田野调查,以解决一个连续研究项目中的特定问题;(3)参与研究策略,即在研究地进行资料收集的工作。

焦点小组访谈是一种通过小组讨论来收集信息的定性研究方法。在这种方法中,研究者组织一组具有相似背景或经历的参与者,围绕特定话题进行深入讨论。研究者通过引导和记录讨论来收集参与者的观点、看法和经验。参与者可以是具有共同特征的人群(例如,某个特定群体、客户、社区成员等)。设计的话题和问题需是开放式问题,能引导讨论,但避免过于主导,给参与者更多表达的空间。确保每个参与者都有发言机会,并且讨论能够深入。

“逐级研究”是一种逐步进行的研究策略,其中简短的民族志访谈代替了传统的长期田野调查。此方法适用于需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快速且针对性的信息的情况,通常用于解决长期研究项目中的某个特定问题。逐级研究通常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聚焦于特定问题或领域,逐步收集数据并分析。每次研究只进行简短的访谈,可能是与少数关键人物的对话,而非长期的田野观察。研究者可以通过访谈快速了解某些现象或问题的核心。根据每个阶段收集到的数据结果,灵活调整后续研究的方向和重点,确保每个阶段的研究目标都能得到解决。

参与研究策略强调研究者在研究现场直接参与,并与参与者共同合作进行数据收集。研究者不仅是信息的收集者,还可能参与到研究地的日常活动中,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当地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例如与当地社区成员共同工作、参与讨论、参与社会或文化活动等,这有助于获得更深入的第一手数据。在参与活动时,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角色和立场,同时做好详细的记录,捕捉研究地的社会互动、文化背景等。

焦点小组访谈通过集体讨论来获取多方观点,适用于获取对某个主题的多维度看法。逐级研究通过分阶段的简短访谈,逐步解决特定问题,适用于在有限时间内深入了解特定领域。参与研究策略则要求研究者直接融入到研究环境中,借此更深入地理解研究对象和背景,并与参与者共同推动研究。在当今的研究环境中,尤其是面对时间和资源的限制,快速而高效的研究方法变得尤为重要。这三种方法不仅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收集有价值的数据,还能在研究过程中灵活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挑战。
作者:施利娟(科研写作研究所编教研总监助理)

编辑:科研小编


科研写作研究所
人社部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实验基地“论文写作指导”课程考试招生培训机构,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COSE项目“论文写作能力”课程招生服务机构,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企业,百万博士青椒科研写作实训基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