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民族志及其方法优势

学术   2024-11-16 21:01   山东  

 这是 科研写作研究所 的第 3406 篇原创文章  

关于科研写作研究所

“科研写作研究所”公众号由国高集团科研写作研究院主办,是国内人文社科领域专业和有影响力的科研写作研究与教育平台。公司现为教育部高教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单位、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单位、人社部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实验基地“论文写作指导”师资职业课程和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COSE项目“论文写作能力”学生技能课程招生服务机构。自2012年成立以来,我们已经为国内100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500多万中青年教师/科研人员以及硕博研究生/本科生提供服务。


凯瑟琳·马歇尔与格雷琴·B.罗斯曼在《设计质性研究:有效研究计划的全程指导》一书中对虚拟民族志(这一质性研究方法)做了如下介绍:

一、何谓虚拟民族志

虚拟民族志也被称为互联网民族志,它遵循了民族志的基本原则,被认为是进行质性研究的一种具体方法及方法论。互联网可以被宽泛地定义为一种沟通的媒介、一个跨越物理边界的场所、一个社会建构的空间。因此,这种媒介既被看作一种质性研究的工具,也被当作质性研究的一个场所,这种做法源自这样一种观察,即当代社会生活的沟通、互动、发生更多是在互联网上。为了更好地理解“社会世界”,民族志研究者必须调整他们的研究方法来反映这种社会变化。

当互联网被作为一种工具,研究者可以发送电子邮件、以网页的形式进行大规模社会调查,还可以采取在聊天室以同步对话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访谈,或者用电子邮件以非同步的方式进行访谈。研究者也可以创建讨论组和博客群,或者建议研究对象在互联网上写日志。这种方法挑战了那些认为必须建立亲密关系才能进行民族志研究的取向,这样的传统取向强调“待在那儿,成为社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或者成为文化的一部分”(Flick,2006,p.265)。但互联网民族志的批评者认为,互联网民族志“移除了社会情境的各种提示,比如性别、年龄、种族、社会地位、面部表情和语调,这会带来研究对象之间的去规范效应”( Williams,2007,p.7)。然而,另一些研究者指出,尽管这些方法可能会阻止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之间面对面的互动,但这些方法也带来了更具反思性的、研究对象驱动的、文本式的回应,在采取严格的和系统性的质性研究原则时尤其如此(Flick,2006; Garcia et al. ,2009; Mann & Stewart ,2002,2004; Williams,2007)。

二、虚拟民族志的优势

在质性研究中使用互联网的一个优势是:研究者可以坐在自己的办公室访谈那些身处遥远异地的研究对象,可以与研究对象每天都进行同步的或者不同步的交流,研究者还可以访谈那些因为身体原因或者保密原则不能参与面对面访谈的研究对象。

如果把互联网作为一个研究场所,那么研究的焦点就转移到了理解和分析这一媒介,这个媒介是当代社会生活的中心特征。马卡姆的研究与这个主题非常相关。他用文化研究的取向来合法化对互联网的使用,马卡姆不但把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而且还把互联网作为“一个范围广大但松散的环境,它可以使研究者有能力研究一些相当散漫的行为,如见证和分析谈话的结构、对意义和认同的协商、关系和共同体的发展、社会结构的构建”(Markham ,2004,p.97)。因此,互联网民族志也将万维网作为社会构建的虚拟世界,对这个虚拟世界进行研究可以理解人们如何将意义赋予他们的空间。虚拟社区是图形化的网上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人们用各种形象来建构和表达他们的认同,这些形象也被称为网络化身。这些代表了研究对象的网络化身,可以被用于参与观察,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些虚拟领域的社会建构。而参与到这些虚拟世界中也可以更好地保证匿名性,在这个世界中,研究对象可能更愿意说出个人信息。在现实世界中,与研究者面对面互动时存在社会等级压力,而这些虚拟世界的研究对象可能不会再受到这些压力的抑制(Garciaet al.,2009)。虚拟世界提供了一种安全感,个人会觉得更自由,可以重新塑造他们的认同,以此表现他们自己,并与那些喜欢他们的人建立联系(Markham,2004)。

三、伦理问题

虚拟的世界是不确定的,在这个世界里进行研究,仍然会产生一些特殊情境下的、公认的研究伦理问题,诸如个人隐私、真实身份、知情同意权。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看起来都可以创造他们自己的认同,这跟他们说他们事实上是什么样的人可以完全不一样。研究者可以在网上“潜伏”以寻找研究对象,而这些被研究的对象可能完全不知情(Mann& Stewart,2004)。还有一点不清楚的是:研究者是否有权利从个人微博、讨论组和其他不经允许就可以接触到的信息中抽出一段文本。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工具和场所是动态的和流动的。它对质性研究发展的促进作用刚刚显现。
作者:亓钊(科研写作研究所编辑教研一室学术编辑)
请尊重原创,未经许可,拒绝转载


科研写作研究所
CSSCI设计者、长江学者苏新宁教授领衔的百万博士青椒科研写作实训基地,人社部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基地“论文写作指导”、教育部COSE平台“论文写作能力”两门课程招生培训机构,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企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