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科研写作研究所 的第 3407 篇原创文章
实证论文中,研究结论是由数据结果分析得出的,二者既存在联系,也存在区别。然而,很多论文的结论等同于数据结果,缺少了数据结果向结论的过渡。比如有些论文的研究结果是“xx变量对xx变量有正向影响”,而研究结论只是换了种说法“xx变量对xx变量具有正向作用”,导致数据结果没能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影响了论文的质量。因此,引导研究结果向研究结论过渡,在实证论文中至关重要。结合C刊论文,我们介绍三种研究结果向研究结论过渡的写作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利用前因变量引导结果向结论延伸
基于前因变量探讨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是研究结果向研究结论过渡的一种方式。一方面,我们可以分析前因变量作用的原因,探讨前因变量的理论意义,引导研究结果向研究结论过渡。比如“制造业规模特别是低端制造业的规模对于制造业升级具有显著的间接负向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制造业规模越大,越容易产生“大象经济”效应——从产业特性上看,以代工和加工贸易为主要特征的制造业体量虽大,却客观上造成了制造业对支持性服务业的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割裂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之间的联系。从微观层面看,制造企业规模越大,越容易产生自我服务的倾向,生产性服务外部化和专业化水平越低。”这一观点出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中国工业经济》,2017年第7期)。作者通过研究得出“制造业规模对制造业升级有间接的负向影响”,那么制造业规模为什么会对制造业升级产生间接的负向影响呢?作者引入“大象经济”这一经济学名词对其展开了解释,即企业规模越大,外部的生产性服务也越低,从而割裂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通过引用已有理论或证据,分析前因变量的作用机制,从而将其与已有研究观点联系起来。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通过文献比较的方式,探讨前因变量作用的不同理论观点,引导研究结果向研究结论过渡。比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特别是支持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获利能力的增加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与交通运输等传统型服务业对制造业竞争力提升作用更强的观点相反(陈传达和张宇,2009)。较之多样化经济即雅各布外部性,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经济所形成的成本节约和知识外溢效应对制造业升级作用更大。”这一观点出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中国工业经济》,2017年第7期)。论文研究结果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有正向影响”,在这一结果中,前因变量是“生产性服务业”,作者从这一变量出发,援引了“传统型服务业”即服务业的其他类型相关的文献观点进行对比,得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作用更大。也就是说,通过比较本文研究对象与类似对象的不同观点,扩展得出更深层次的结论。
二、利用结果变量引导结果向结论延伸
基于结果变量探讨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是研究结果向研究结论过渡的另一种方式。我们可以分析结果变量不同的影响,引导研究结果向研究结论过渡。比如“虽然现有文献大多支持了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具有激励效应的结论,但这并不意味着薪酬差距越大越好,其中,由高管超额薪酬带来的超额薪酬差距反映了企业内部薪酬结构容易受人为因素干扰的问题。税收征管数字化通过抑制超额薪酬差距使企业内部薪酬差距趋于更合理这一研究结论表明,税收征管数字化的确能够发挥外部治理作用,间接推动了企业内部薪酬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这一观点出自《税收征管数字化与企业内部薪酬差距》(《中国工业经济》,2022年第3期)。论文研究结果是“税收征管数字化对企业内部薪酬差距有负向影响”,在这一结果中,结果变量是“企业内部薪酬差距”,作者首先通过引用其他文献关于“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影响”观点,交代了“企业内部薪酬差距”本身的理论意义,即“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具有激励效应”;之后使用转折词“但是”,说明了结果变量的负向影响,即“企业内部薪酬差距中的超额薪酬差距容易受人为因素的干扰”,最后引出本文的结论,交代“税收征管数字化对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治理作用”。
三、综合不同理论引导结果向结论延伸
综合不同理论探讨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是研究结果向研究结论过渡的第三种方式。我们首先需要找到论文研究问题涉及到的相关理论,将其引用进来,对本文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引导研究结果向研究结论过渡。比如“研究发现,总体上,与西方国家相同,中国夫妻的离婚模式也呈明显的‘倒U型’曲线……对这样的‘倒U型’的离婚风险函数,家庭生命周期理论、自然演化论和总体异质性理论给出了三种不同的理论解释。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用子女数量和年龄的动态变化作为解释变量,认为子女的出现会对婚姻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但从分析结果看,中国的数据并不支持这一理论。……自然演化论认为,婚姻的吸引力和离婚成本之间的张力随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影响了婚姻的稳定性,并导致了‘倒U型’的离婚风险函数。然而,中国的数据没有支持这一理论。总体异质性理论则能较好地解释离婚风险随婚姻持续时间所发生的变化……”这一观点出自《真的有“七年之痒”吗?——中国夫妻的离婚模式及其变迁趋势研究》。论文研究的是离婚的变迁趋势,结果是“中国夫妻的离婚模式呈明显的‘倒U型’曲线”,作者引用了关于“离婚”的家庭生命周期理论、自然演化论、总体异质性理论,将本文研究结果与这三个理论的主要观点进行对比,进而衍生出自己的研究结论。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