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周五的短视频时间。
这一次,推荐了一本大家都很熟悉的书,但我觉得值得一读再读,尤其是当下。
【文字内容】
1951年,52岁的海明威似乎正遭遇一场信任危机,而怀疑他的人往往只围绕着一个观点:这位曾经的天才作家,是否已经江郎才尽了?
质疑者有他们的理由——海明威所有拿得出手的名作,基本都是在他青壮年时期完成的:
《太阳照常升起》是他27岁时写的,《永别了武器》是他30岁时写的,《乞力马扎罗的雪》是他37岁时写的,包括《丧钟为谁而鸣》,是他41岁时写的。在之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海明威几乎没有写出过一部大家认可的作品。
当然,这十年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以及海明威随美军采访时遭遇了一次严重的飞机事故,但越来越多的人还是相信:这位硬汉作家的文学创作生涯,已经划上了一个句号。
但正是在1951年这一年,海明威在他自己位于古巴哈瓦那郊区的住所,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只用了八个星期就写完了一篇小说的初稿。
这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短篇小说。小说的情节非常简单:一位年老的古巴渔夫在海上捕获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远离海岸的湾流中与之搏斗了三天三夜。
海明威一开始给小说起名为《现有的海》,但最终决定把书名定为《老人与海》。
1952年,这本只有4万多字的《老人与海》出版了,顿时在世界文坛引起了巨大的轰动。1953年,《老人与海》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创作奖,1954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1986年,法国一家读书杂志推荐了这本书,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电商和KOL带货的年代,据说在推荐后48小时,这本书就卖出了530万册。
那么多年来,一批又一批的读者沉浸在《老人与海》那个简单却又不简单的故事中,得到了各种各样的启发和感悟。
有人从中体会到了孤独和坚持的意义,一位83天没有捕到鱼的老渔夫,再一次孤身出海,与一条大鱼搏斗三天,虽然最后只带回了一架被鲨鱼啃食一空的巨大鱼骨架,但他已经证明了过程,而不再需要一个所谓的结果。
也有人从中感悟到了“成就困境”:一旦你取得某些成就,旁人会开始要求你有源源不断的新成就来自我证明。
而更多的人,从中体会到了力量和信念。小说中的那一句“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打败”,不仅成了海明威自我的证明,还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即便遍体鳞伤,但依旧顽强不屈地前行。
无论回望过去,着眼当下,还是展望未来,其实我们心里都知道,从来就不存在一个轻松躺赢的时代。
如果你现在正感到无力,迷茫或者彷徨,我强烈推荐你去读一下,或者再读一下这本只有4万字,全篇没有一句废话的《老人与海》,应该会有新的感悟,新的体会,新的力量。而这本书因为故事相对简单,文字简洁有力,也很适合给孩子看。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里有这样一句话:
“人不抱希望,是很傻的。”
希望我们都能保有希望,希望我们的希望都能实现。
视频里我拿的书是作家榜出品,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版本,译者是中国的诗人作家鲁羊。
《老人与海》有很多优秀的译本,我推荐的这个版本,鲁羊本来就是南京大学外文系出身,而他翻译的这个版本我觉得相对更贴近英语原版的翻译方式,而且因为鲁羊自身的特性,所以相对能更好地展现原著的风貌和故事背后的哲理。
原价39.8元,对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