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去编”还是“增编”?卫健委新政出炉!

职场   2024-11-05 07:04   四川  




导语

关于医务人员“去编制”这个问题早在之前就引起不少人关注!此前,国家卫健委对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优化医疗卫生发展环境提高医护人员待遇的建议》进行了回复。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为:“关于增加医务人员编制”。



国家卫健委在回复中明确表示


“公立医院编制是稳定和吸引医务人员、保障公立医院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国家满足人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重要制度保证。公立医院编制资源必不可少,公立医院编制非但不能弱化,还需进一步强化保障措施。”


1

提案:医务人员编制相对不足


在此前安徽省政协委员王义文的提案中,其强调国内医务人员从业存在以下五方面问题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01 执业环境较差


目前的现状是不管是不是真正的医疗责任,患者动不动就告,而且医院基本上作为责任方进行赔偿,无形中给医生也制造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医务人员精神高度紧张,行医如履薄冰。


02 工作强度较大


医务人员编制相对不足,特别是儿科、妇产科等科室加班加点成为工作常态,工作量过大,医务人员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03 工资待遇偏低


在世界各国,医生都是处于中上等收入阶层,我国医务人员的大部分收入是通过医院创收和绩效考核指标获得,工资收入与他们工作的性质不相符。


04 患者期望值过高


由于患者不理解目前治疗手段所能达到的客观效果,产生过高的期望值,在治疗达不到期望值时而产生纠纷。


05 社会舆论有失偏颇


社会舆论对患者这个所谓弱势群体的倾向,还时常出现社会舆论及媒体对医务人员不客观、不正确的负面报道,医生和病人之间信任感不强。
并且其提出,完善法律法规、改善医疗执业环境,加大医闹打击力度、医院内建立预警机制、提高医务人员工资待遇等意见。

2

卫健委:编制不弱化,还需强化


对于王义文的提案,国家卫健委进行回复了!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01 关于增加医务人员编制


国家卫健强调,公立医院是我国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国家生物安全、国家战略安全、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使命,具有很强的公益性。


编制是事业单位统一的管理手段和重要资源,决定了事业单位法定用人规模以及附着在编制上的各种待遇。公立医院编制是稳定和吸引医务人员、保障公立医院稳定发展的关键要素,是国家满足人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重要制度保证。


公立医院编制资源必不可少,公立医院编制非但不能弱化,还需进一步强化保障措施。1978年,原卫生部报国务院同意出台《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78〕卫医字第1689号),规定按照医院病床数量配备工作人员,为公立医院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和重要保障。


同时,为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06年和2011年,国家先后出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和《关于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的指导意见》。


这些编制文件对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实施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公立医院编制工作,目前,国家卫健委正在会同中央编办积极论证,力争在编制方面有所突破。


02 关于提高医务人员地位


医务人员编制相国家卫健委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对医务人员的关心爱护,为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尚,中央层面相继出台一系列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的政策措施,卫生健康系统迅速行动,商有关部门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树立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讴歌弘扬白衣天使“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为广大医务人员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坚强的后援支撑。对不足,特别是儿科、妇产科等科室加班加点成为工作常态,工作量过大,医务人员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03 关于保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国家卫健称,目前已经出台一系列文件,在薪酬待遇、工伤认定、职称评聘、生活保障、个人防护、轮休休整、心理调适、家庭帮扶、执业环境、先进表彰等方面明确一系列关心关爱医务人员政策措施。


各地积极响应,纷纷出台当地细化落实的地方政策文件,重点加强对一线医务人员的关心爱护。



3

所谓“去编制”是“乌龙新闻”?


既然国家卫健委明确表态不弱化编制,那之前“取消公立医院编制”的说法到底是哪里来的?这其中又有什么玄机?


在网上搜索与“取消公立医院编制”相关新闻时会发现,贵州省安顺市人民政府于20年1月17日发布的一条新闻《2020年底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部实现》曾被广泛引用。



其中确实出现了“2020年底取消事业编制”的字样,但仔细查看全文会发现,被取消事业编制的单位名单中,根本没有公立医院这一项,这是媒体闹乌龙了吗?


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正式发布,对事业单位进行了明确分类。

其中承担“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的属于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基层医疗机构为此类);


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的属于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大城市公立医院为此类)。文件明确:


“对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继续实行机构编制审批制,完善管理制度,简化审批程序,切实管住管好。


对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在制定和完善相关编制标准的前提下,逐步实行机构编制备案制,建立并规范备案程序。可先在中央部门所属高等院校、公立医院进行备案制试点,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4

到底是“去编”还是“增编”?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医疗资源的紧张与分配不均是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医疗服务的需求正在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尤其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他们的负担更是大大加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对医疗人员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那么,去编化是否是解决之道呢?


去编化,即减少固定编制内的医务人员数量,可能会带来一些短期内的经济效应。例如,医院可以节约人力成本,减轻财政压力。然而,此举极有可能导致医疗服务品质的下降,增加在职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从而影响医疗安全和患者体验。长期来看,去编化并不利于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增编则意味着通过增加医务人员的编制,以吸纳更多的专业人才,从而满足医疗服务的需求。这种方法有助于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条件,缓解现有医疗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但同时,增编也会带来挑战,如增加医疗机构的运营成本,以及如何保证新增人员的培训质量和专业水平等问题。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在去编和增编之间找到平衡点呢?


  • 必须科学规划医疗人员的配置。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医疗服务需求进行精准预测,合理安排医务人员的编制。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鼓励医务人员向基层和边远地区流动,以缓解地域之间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均衡。

  • 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培训和终身教育,提高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建立严格的准入和考核制度,保证新增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确保医疗服务的高质量。

  • 强化多部门联动,从政策、教育、社会支持等多方面综合施策,营造尊重、理解医务工作者的良好氛围,增强医疗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综上所述,医务人员去编还是增编,并非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一道需要综合考量、审慎解答的论述题。我们期待与各位读者一起,见证医疗行业在挑战中不断前行,以更优质的医疗资源服务社会,温暖每一个生命。


【免责声明】
1.“医信头次条”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商业交易及或医疗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医信头次条”内容发生偏差,我司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责任,赔偿责任。
2.“医信头次条”致力于提供合理、准确、完整的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3.“医信头次条”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司联系。



















AI+智慧医疗:智慧医院人工智能40+应用场景......
国家卫健委:公立医院信息化的“543”建设标准
连开四场发布会推广三明经验,国家卫健委释放了什么信号?
2024华东医院信息网络大会10月26日上海盛大开幕!



































医信头次条
医信头次条-医疗信息行业的创新媒体与服务平台。我们致力于打造权威性、高质量的医疗生态媒体平台、通过平台报道、IP塑造、深度品牌策划与展示,为创新医疗从业者塑造行业地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