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建医院特征
在李振叶看来,新建医院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类是分院区模式,这类新建医院有相对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总院同质化,信息化建设大多为总院信息系统的延伸,信息化建设是有人拍板的;第二类是托管型模式,有可供参考的管理模式和信息化建设内容,在开展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有人拍板;第三类就是初建医院,团队、人员、业务流程、管理等都是全新的,没有可完全复制的东西,许多业务流程无人拍板。
李振叶在医院信息化的职业生涯中,经历了初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初建医院一般具有以下特征:拥有崭新的团队,没有任何的业务和管理可依托,缺乏成型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同时医院是限期开业,时间紧迫。”她指出,初建医院缺乏规章制度和流程,部门不全,许多部门连负责人岗位都是空缺的,许多业务流程和功能没有业务部门拍板,由此导致其信息化建设面临着更高挑战。
紧贴国家标准和政策,推进初建医院信息化建设
李振叶指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可参考的标准和规范,只能自己摸索,比如向兄弟医院学习。但目前,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大力推动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参考标准和规范,而且可以复制,这对推进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很大帮助。
在她看来,推动初建医院信息化建设,必须紧贴国家相关政策和标准,比如参考《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和规范(试行)》、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管理办法、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和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等,这些都从顶层设计上给予了规范的指引。
李振叶介绍,初建医院在开展信息系统规划时,可主要围绕以下几点进行:
1.一体化:主体系统的一体化(HIS、EMR、HRP等)整合专科电子病历并集成异构系统;
2.平台化:SaaS云部署,支撑多机构多法人的业务云平台,建立各类共享服务中心;
3.互联网化:同时开展线上线下的诊疗服务,建立医生和患者门户;
4.区域化:拓展成由政府主导和监管下的医共体模式,形成多级诊疗和医技共享服务中心;
5.智慧化:利用互联网、5G、AI等新技术进行科技赋能,提升患者和医务人员就医和行医的获得感。
“虽然目前有各种智慧医院建设方案,但并不精准,尤其对于初建医院并不完全适用。我们应该脚踏实地的去思考,包括了解医院的战略定位、专业特色、所处的地域特点,区域平台等,还有是否采用一体化、集团化、微服务架构等。”李振叶指出,医院在信息化建设实践中,可以从基础设施、软件系统、智能化、安全、互联网医院等方面规划,实现体系架构统一平台化、业务流程标准闭环化、资源管理智能集约化、用户体验个性化/简约化,加强网络信息安全。
李振叶认为,在进行医院信息化建设规划时,医院需担负责任,同时参考第三方企业的方案,根据标准规范以及各种评级要求进行规划,充分考虑各专业的需求,推进信息化互联互通。她进一步指出:“初建医院在进行信息化规划时,可按照达到6-5-4-3(即电子病历6级,互联互通5级,智慧服务4级,智慧管理3级)的目标来进行顶层规划和设计,通过制定3个三年的发展目标,来实现这个顶层规划,比如最初三年做什么,达到什么目标,下一个三年做什么,达到什么目标,再下一个三年做什么,达到什么目标,但要根据医院发展和实际情况逐步实现。同时,还要考虑到加强管理者对信息化的感知,并保证医护人员对信息化的可用性和易用性。”
初建医院信息化面临五大挑战
“初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确实没有成熟的经验可照搬,信息人的担子非常重,要不断调整已有规划,并确确实实加强沟通,推进信息化建设。”李振叶认为,初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面临以下五大挑战。
挑战一:没有成熟经验可照搬。主要体现为崭新的团队、缺乏成型的管理模式、医院开业时间紧迫、可能要反复试错等方面;
挑战二:水土不服。比如厦门市的医院需要和卫生健康委的银医通对接,这就需要在HIS系统、自助机等渠道设置对接预交金和银医通的接口;
挑战三:如何有效使用经费。开始对信息系统进行整体规划,但是因各种原因,致使规划的系统难以落地;
挑战四: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主要体现为软件厂商驻场团队的支持能力,直接影响到软件使用的实际效果等方面;
挑战五:信息安全风险。主要体现为测试系统、僵尸软件、免费软件所带来的无知风险,设备与临床系统、管理系统互联等导致的安全盲区,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等。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统筹的、有序的、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涉及数据架构设计、数据治理、项目管理等内容,需要全院多部门协同,管理、临床、技术共同配合完成。”李振叶强调,信息化建设永远在路上。